分卷閱讀692
,恨得牙癢癢的。 在這一片不平的浪潮中,當朝首輔張居正召見了吏部尚書張瀚,問及新進士授官的進度之后,便淡淡地說道:“今科三甲傳臚汪孚林,年不滿二十,不用急著放缺選官。今科進士選官,年資四十以上的先選,五十以上的也需優撫,須知當年太祖皇帝在時,曾經從儒林中廣選年紀在四十以上,卓有經驗的,在太學歷練之后,一外放就是布政使之類的高官。如今一味推崇年輕,失了太祖選官尚沉穩之道。翰林院今歲不選庶吉士,天下又不是沒有儲才的地方,那么多府學教授都出自舉人甚至雜途,以至于各地生員聒噪無人管束,正好調一批新進士坐鎮各地府學!若是能扭轉風氣,三年后我親自調他們入科道!” 張瀚聽到張居正授意把汪孚林的選官擱置下來,連年限都沒提,原本還在懷疑外間傳言說哪個讀卷官會錯張居正的意思,誤將汪孚林放于三甲傳臚,這消息是真的,可聽到張居正后面這些話,他就忍不住心底直冒寒氣了。 從前考中進士的人中,年紀在四十左右的還可能進翰林,但前提是名次非常高,又或者館選成績非常優異,但年紀超過五十的基本上就選不到什么好官,反而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很容易得人青睞,選為翰林庶吉士。而歷來進士之中,只有那些成績糟糕的三甲進士可能會因為想留在京城或是東南,于是屈就一個七品府學教授,可這次張居正顯然打算來真的。顯而易見,張居正對外頭那場風波中推波助瀾的某些人,是深惡痛絕了。 當看到張居正信手推了一張字條過來,張瀚一掃上頭那些名字,心中再無任何僥幸。顯然,馮保的東廠已經去調查過了,某些蹦跶得最是歡快的已經羅列在了這些名單上,甚至每個人都注明發配到哪里去。其中,有什么貴陽府學教授,零陵府學教授,長沙府學教授……從貴州、云南、湖廣、廣東、河南,總之沒啥出眾的好地方,這一色官職派下去,足夠這些進士喝一壺了! 相形之下,汪孚林候選不管多久,只要避開眼下,無疑就躲過了這一劫! “至于余下的,之前各地巡按御史報上來的不稱職州縣主司當中,革退一批,正好就可以安置一批新進士。府推官也是一樣道理,我想多安置二十個人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今歲行人司行人,二甲傳臚孫鑛算一個……”張居正隨口說出三個名字,見張瀚一張臉已經很不好看,顯然這些缺額興許早就有人打好了招呼,他就沒有再建議剩下的名額,而是不動聲色地說道,“至于其他美官,優先照顧那些籍貫在云貴、瓊州、河南等地的進士?!?/br> 如此一來,倒要看東南那些最喜聒噪的進士們還敢怎么鬧! 盡管張瀚乃是吏部尚書,六部之首,堂堂天官,但他很清楚,自己能當上這個吏部尚書,完全是因為楊博致仕后,廷推的三個人選中,張居正不喜歡左都御史葛守禮的戇直,討厭工部尚書朱衡的自大,這才拔擢了資望都比較淺薄,只列在第三位的他。就因為他登上天官之職,滿朝都真正見識到了張居正的一言九鼎,趨附的人一時遠遠多過了還敢直言的人。 所以,他就算不滿,也不敢忤逆張居正的意思,更不敢在背后玩什么花樣。他這個資歷比其他各部尚書都淺薄的吏部尚書和當朝首輔掰腕子,還遠不夠資格。而這次如若遵照張居正的意思選官,也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最重要的是,傳言中得張居正之力才得到三甲傳臚的汪孚林會擱置起來,而不會和其他進士爭搶那些一等一的美官,而張居正的安排沒有任何出格,其中甚至還有沿用洪武祖制的地方,誰能說什么?哪怕再挑剔的科道言官,也挑不出一絲一毫的錯處! 心頭苦澀的張瀚猶如僚屬一般應了張居正,等到離開文淵閣之后,這才倍感屈辱地長嘆一口氣。 他的年紀比張居正大十五歲,在外又有政績,又有戰功,功勞苦勞一樣不缺,可吏部尚書廷推時卻位居第三,就是沒當過翰林,人人說他資望淺薄,可張居正呢?張居正幾乎就不曾離開過翰林院,所謂資望又在何處?若要真的復洪武舊制,什么翰林儲才,全都應該一體革除,連親民官都沒當過的人卻執掌天下大政,何其滑稽也! 第五一三章 別想老偷懶 有大人物說汪孚林太過年輕,不如等一等放一放,不急著選官的消息,和之前汪孚林被人誤認為卷子極得首輔大人賞識,因而被人放在三甲傳臚的消息彼此一印證,自然而然便引來了無數自以為是的恍然大悟。誰都知道,如果不是第一時間占據位子,那些一等一的美缺,錯過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于是,某些進士們原本對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出了大風頭而心懷譏誚,如今就越發得意了起來。 更有人認為正是因為此前的輿論,這才壓制住了某種不正之風。然而,這些初出茅廬的進士們很快就體會到了,什么才叫做天有不測風云。 吏部尚書張瀚的動作非???,第一時間就定下了二十幾個出為府學教授的進士,清一色都是三甲進士,正是之前聒噪最厲害的一批人,全都分在天南地北,壓根沒有順天府又或者南直隸浙江那些好地方的缺。然而,府學教授畢竟也是正七品,安置進士并無不可,因此哪怕被派官的人覺得天大的委屈,可頂著三甲的名頭,今年又不選庶吉士,竟也只能凄凄慘慘戚戚地離京前去上任。 而這僅僅是五月間事。 六月初,前半年累計下來的,因為各地巡按御史彈劾而罷官的府縣主司足有十幾個,再加上空出來的缺,從二甲到三甲進士,一下子又派出去三十多個縣令,再加上十多個府推官,全都鮮少有一等一的好地方,而是在各種艱難困苦之地,安置的無一不是今科進士中剩下的刺頭。如此一來,前后兩批,已經安置了七十多名今科進士,效率之快,對于從前的吏部來說簡直是少有。為此,吏部尚書張瀚得到了萬歷皇帝很高的褒獎。 可誰都知道,小皇帝今年才十二歲,三六九的上朝那就是虛應故事,平時票擬批紅都是張居正和馮保一手包辦,誰該褒獎,誰該貶斥,都是張居正和馮保一句話的事。張瀚得到褒獎,無疑是張居正的授意,這下子還未派官的那些進士誰能不噤若寒蟬,誰還敢跟在別人背后鼓噪喧嘩,傳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言來,不怕自己被打發到嶺南貴州那些一等一的窮縣去數星星嗎? 在一片安靜之中,新進士心目中的四大美官終于開始發派了,發現二甲傳臚孫鑛赫然出任行人司行人,其余得到美官的也是新進士中有名望有才學同時名次又高的,大多數翹首盼望的同年們也全都無話可說。而發現汪孚林并不在其中,又有傳言說是汪孚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