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6
一個人家腰鼓隊都選那些身手靈活的,像她和鄧虹這種笨手笨腳的, 哪里夠格? 看看入選的都是什么人? 都是像鄧原、田偉民、喬鵬麗這樣的運動好手。也只有鄧蕭哥哥那樣的,才有很大機會參加。不過,鄧蕭哥哥忙得很, 好像對這些也不太感興趣。 而像她這種感興趣的, 卻又不夠格。 “哼, 我可以跟著偉民哥哥學!”黎元元突然想到了這一點。偉民哥哥最喜歡當老師了,給他這么一個機會來表現一下,估計會樂壞了。 * 學校里搞了一個腰鼓隊。 這個消息, 很快在各個連隊都傳遍了。 那些被選拔上的大小隊員們,就成了“二傳手”。一有空閑,就當起了小老師,教弟弟meimei們,怎么拿鼓錘,怎么揮手,怎么走步,怎么轉身。 像田偉民這樣的,更是把家里的會客室當成了訓練場,有事沒事就喜歡拿著鼓錘耍兩下??丛蛡ゲǘ几麑W,就更來勁了。 課外活動時,屬腰鼓隊最神氣,也最忙。 元元、偉軍、偉波參加的才藝班,一個星期才活動一次,空閑時間多得很。而腰鼓隊基本上每天放學后都要訓練,看著干勁十足。 那些隊員們,更是爭分奪秒加緊練習。就連課間時分,都拿著鼓錘比劃來比劃去的。 姚龍港同學一向是個愛熱鬧的。 見腰鼓隊火了,羨慕得不行?;氐郊依?,就給mama說:“mama,咱們家里也弄個腰鼓打打???” 楊淑芬一聽,打腰鼓? 這個算什么? 于是,也抽空跑到學校cao場上圍觀了一下。 楊淑芬是什么人??? 對音樂、舞蹈類的,一看就會。 回到家,稍一練習,就掌握了基本步伐和節奏。她想,要不給小龍港買一個小腰鼓,在家里打打? 可去代銷點里一問,沒有腰鼓,只有大鼓和銅鑼。 楊淑芬看到沒有賣的,也只能作罷。 心說,學校里連鼓都沒有準備,就開始打腰鼓了? 這都是誰想出來的點子??? * 這一回,學校里組織腰鼓隊的確純屬偶然。 春節期間,張輔導員和幾位老師一起去十九連觀看文藝演出。 其中,有一個節目就是 舞臺上,兩對中年男女腰間扎著彩綢,揚著鼓錘,打著腰鼓“咚咚咚”地出場了。一會兒男女對陣,一起前進、后退、踢腿、轉身,在舞臺上變換著各種花樣。 一時間,鼓聲咚咚,彩綢飛揚,看著真是氣勢非凡。 這種場面振奮人心,臺下的觀眾陶醉不已。當時,張輔導員就萌生了打腰鼓的想法。于是,演出剛一結束,就找到了那兩對中年男女。 原來,他們都是十九連的職工,老家是陜北的。 那里家家戶戶,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打腰鼓,趕在逢年過節還會在空地上搞一些表演,比拼一下技藝。 在“破四舊”之前,那里的腰鼓就參與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的拍攝。電影一上映,在全國就引起了轟動。 一時間,陜北腰鼓威震八方,響徹大江南北。 可后來因為搞運動,把民間藝術都給打成了“四舊”,陜北腰鼓也就沒了動靜。而現在運動結束了,這腰鼓自然也就恢復了生機。 張輔導員回到學校,就去找了校長和指導員。 她把自己的想法一說,也得了學校領導的支持。 因為每年“5.1”和“10.1”前后,場部都要搞一場文藝匯演。到時候,學校里的腰鼓隊一登場,一定會一鳴驚人,把其他學校都給震住了。 于是,腰鼓隊就開始籌備了。 張輔導員先從學校教職工隊伍中選撥了一圈,找出了兩名打過腰鼓的老師。關起門來稍加練習,就被推選出來當了教練。 接著,又特地去請十九連的那四名職工來當藝術顧問,加以指導。 現在,教練和顧問都有了,隊員也選拔上來了。 下一步,就是訂做腰鼓。 這個投入可不少,腰鼓隊正式隊員加替補隊員一共八十人,外加上老師,光腰鼓就要準備八十多套。 這么大一筆支出從哪里來? 另外,去哪里做這么多腰鼓? 學校里開會一討論,就有老師想出了一個點子。 十九連演出隊不是有兩對腰鼓嗎?可以拿那個做樣子,改成適合學生們的小腰鼓,然后讓營部出面,發動連隊的木工房比葫蘆畫瓢,不就做出來了? 與會人員一聽,紛紛表示贊成。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二天上午,張校長就帶著輔導員一起去了營部。他們找到呂營長做了工作匯報。呂營長考慮了一下,說開會研究一下,爭取明天就給予答復。 營部的效率很高。 當天下午,就有了結果。 這個設計任務,就交給了十九連的木工房,要求他們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做出樣品來。驗收合格后,學校里就下單子,而這筆支出由營部從宣傳費里調撥。 張校長和張輔導員聽到消息,都松了口氣。 這個腰鼓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 可接下來,細細一想,萬一木工房做不出來怎么辦? 張輔導員一著急,突然了想起了那個大名鼎鼎的“小木匠”。于是,就跑到營部,向呂營長推薦了一下三連的木工房,說是里面有一個能工巧匠,厲害得很。 她一直以為那個“小木匠”在木工房里工作,要不然人家為啥都叫他“小木匠”? 呂營長一聽,也對。 多一個渠道,更保險一點。 再說,等到下單時,一個連隊的木工房也忙不過來。不過,考慮到材料和質量,訂購牛皮的時候,要統一標準,否則做出的腰鼓會出現偏差。 張輔導員點頭稱是,還是呂營長考慮得周到。 殊不知,最后還是做出了兩種鼓來。 當然,這是后話。 * 春天里的歡樂多。 黎元元在玩耍的同時,也沒忘了學習。讀書會上,她和鄧蕭哥哥一起聽聽講座,看看雜志,談談感想。而她的寫作計劃,也繼續進行著。 現在,她搞的這個“副業”,已經有了第二筆收入。 在三月中旬,鄧蕭收到了郵局發來的匯款單,是出版社郵寄過來的那筆稿費。那時,田爸爸正好要騎車去場部,想到照相館里看看。她就把那張匯款單和兩枚私章都交給了田爸爸,拜托爸爸給代領一下。 田爸爸從場部回來后,就把那九毛五分錢給了元元??稍晦D手,就塞給了王mama,把王mama高興得眼淚差點落下來,于是就答應元元,幫她保管著。 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