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
頭??礆赓|,聽話音,像是從大城市里出來的,見多識廣不說,沒準還是個大家族出生。 以前除了資本家和地主,普通人家哪里供得起孩子去讀書深造? 若鄧醫生注意到這個,一旦問起來怕是難以掩飾。 想到此,黎元元趕緊把脖子上的項鏈摘了下來。 她跳下床,從床頭柜的抽屜里找出一張信紙,一層一層包好,塞進了“裙子”的內袋里,拉好了拉鏈。 那里面的那三張紅票子,已經被王阿姨掏了出來,展平了放在桌上晾著。 不貪不占。 這田叔叔和王阿姨都是老實人。 即便他們不認得這紅票子,可上面的字一定認得??啥藚s什么都沒問,就這么原封不動地擱著,好還給她。 還有脖子上的這條白鏈子,王阿姨幫她換“裙子”時也一定見過?,F在完好無損,可見這夫婦二人思想正派,覺悟也高,值得信賴。 黎元元暗自慶幸。 莫名穿越,一睜眼就能遇到好人。 即便是那個“喝斥”她的小聯防隊員,也是出于好意想抱她下樹,可沒想到卻把柳樹枝子給踩斷了? 聽王阿姨說,在渠邊遇到了一個半大孩子,穿著軍裝,渾身濕漉漉的,還給他們指了路。她一下就猜到這小子,就是那個好心辦了壞事的小家伙。 想想還真是好笑。 怎么那人一上樹,就把樹枝子給壓斷了?一伸手,還把袋子給扯斷了? 這是相生相克嗎? 不過,若那個孩子沒發現她,這會兒她還在柳樹林子里吧? 這農場周圍雖說不算荒蕪,可到了晚上也是黑漆漆的。 讓她一個人呆在野外,嚇也要嚇死了。 聽爺爺奶奶說過,邊疆農場里有野獸出沒,甚至還有野狼。如果真遇到了,可就連哭都來不及了。 要知道,現在的她可是個年僅五歲的小娃娃,嫩得很吶。就連小貓小狗都打不過,哪里有力氣與野獸搏斗? 黎元元一邊自我調侃,一邊想著。 這片農場看著規模不小,和爺爺奶奶口中的邊疆農場有幾分相似。估計現在還是夏季,綠樹成蔭,太陽很大,不過室內倒是涼爽。 王阿姨和田叔叔都穿著白襯衣,挽著袖子,看著有二十七八歲,像是知青。 倆人都說普通話。 聽口音,田叔叔帶著一點滬上味道,王阿姨帶著nongnong的山東土腔。 而鄧醫生的普通話很標準,一時半會兒沒聽出他是哪里人。還有給她換衣服的張護士,也帶著一點江浙口音。 種種跡象表明,這里的人來源很雜,五湖四海的,好像哪個省的都有??催@情景,的確像是六七十年代的邊疆農場。 此時,黎元元說不清自己內心的感受。 她真的像書中所寫的那樣,一下子穿越到了幾十年前,來到了邊疆的大農場,卻又縮成了一個小不點。 這究竟算什么? 是來體驗生活的?還是前來冒險的? 一時無解。 心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黎元元在觀察室里住下了。 鄧醫生特別交代過,要照顧好這個孩子。值班的女護士挺用心,怕她晚上害怕,還專門在觀察室里陪著她,就連去衛生間都抱著她一起。 黎元元心說,本來還想溜出去逛逛,這下可好,只能繼續當個乖寶寶了。 第4章 小堅強 鄧醫生的家就在衛生院后面。 他回到家里,見愛人已經做好了飯菜,四個孩子正圍坐在飯桌前,等著他。他趕緊放下挎包,就著臉盆洗了洗手。 肖玉華摘下圍裙,一邊盛飯,一邊問道,“老鄧,怎么這么晚才回來?” 鄧醫生擦干了手,隨口說道:“今天門診上收了一個落水的小姑娘,看著和虹虹一般大小,身旁也沒個家長照應,我就給她打一份病號飯,耽擱了一會兒……” “哦,這家大人跑到哪里去了?怎么照看孩子的?真是不負責任……這樣的家長就得開會時點名批評一下……”肖玉華嘀咕了幾句,也并未在意。 一家六口圍坐在飯桌前,悶著頭吃飯。 食不語。 這是鄧家吃飯的規矩。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得遵守,即便是小女兒鄧虹也乖乖地坐著,捧著小碗,埋頭扒飯。 鄧醫生一邊吃著,一邊看著家人,感覺心滿意足。 他和肖玉華都是場部衛生院的醫生。 昔日,他們是大學同學,一起在京城讀了五年醫科。 畢業后,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支援邊疆來到這里。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二人早已成家立業,還接二連三地生了四個孩子。 老大鄧銘,今年十三歲。 這孩子學習成績好,小學連跳了兩級,原打算初中畢業后,讓他接著讀高中。暑假前,正好趕上部隊來學校里特招選人,一眼就相中了鄧銘。見兒子自己也想去部隊里鍛煉,他和愛人商量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了。 現在招工入伍,都講究家庭出生。審核推薦對象時,恨不能把祖宗三代都扒拉個遍,稍有瑕疵就會被刷下來。 他和肖玉華都是大家族出生,成分不大好,組織上能信任他們,讓鄧銘順利通過政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建國后軍人地位很高,只有像工人、貧下中農這種家庭成分好的孩子才有資格參軍。 現在部隊相中了鄧銘,一是鄧銘在學校里表現好,思想進步;二是身體素質好,有特長,是一棵好苗子。 說起鄧銘,他的心里就滿是驕傲。 這孩子,從小就比同齡人個子高,還特別喜歡打籃球。小學時,就進了?;@球隊,打中鋒兼后衛?,F在不過十三歲,就長到了一米七五,看這架勢還能再長長。 只是孩子體力消耗得大,這飯量也大得驚人。 家里六口人,口糧被他和老二消耗了一半。好在農場里的定量寬裕,才勉強夠吃,如果放在口里,可就難辦了。 看看老大這么能吃,去部隊里也好,這樣還能省一份口糧。 老二鄧蕭,剛滿十一歲。 暑期一過,就讀初一了。 這孩子腦袋瓜聰明,學習也很好,一定得讀高中。以他的經驗來看,上面的政策早晚會松動,很有可能會恢復高考,沒準這孩子就趕上了。 按照他和肖玉華的家庭出生,指望工農兵推薦上大學基本上不可能。唯有孩子自己努力,才能闖出一條路子。 雖然現在知識分子的地位不高,可骨子里,他還是希望兒子能像他那樣,多讀點書,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老三鄧原,今年九歲,馬上就讀小學三年級了。這孩子頑皮得很,得好好管教一下,實在不行就收拾一頓,否則一點都不長記性。 老四鄧虹,今年才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