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7
,可稍微講究些的人家,誰愿意把女兒嫁進同一戶人家?又不是窮得沒有辦法。 而紀氏的為人雖說比梁茵要刻薄勢利些,可張氏見紀氏對謝涵是真心喜歡,加之謝涵自己本身又有一份不菲的嫁妝,并不需要依附紀氏過日子,因此,張氏也就勉強接受了紀氏。 只是張氏對紀氏的兒子卻不太了解,本想著辦完新月的事情找梁茵好好打聽打聽,誰知還沒等到她去打聽,紀氏又上門送節禮來了。 也是合著兩家沒緣分,兩人說著說著,張氏便有意把話題拐到紀氏的兒子身上。 張氏知道顧鏨今年十五了,便問他在哪里念書,將來是打算考功名還是走武舉等等。 “嗐,別提這孩子了,打小就不愛念書,就愛擺弄些棍啊刀啊劍啊的。這不,孩子他父親說了,等他成年了,就送他去軍隊歷練歷練,我們顧家的子弟多半是走武舉?!?/br> 說完這話,紀氏咂摸出點不對勁了。 老太太主動問起她兒子,難不成是老太太知道了那風箏的事情想替彎月試探一下她的態度? 這可不行,她看中的是謝涵,可不能讓老太太把彎月塞給她。 想了想,紀氏又笑著說道:“老太太不說我還忘了,今兒我來還有一件事,就是替我兒子向你家彎月姑娘陪個不是,原本端午節前我就該走這一趟的,可誰知來晚了,你們一家子都回鄉下過節了,這才拖到了現在?!?/br> “嗐,孩子們在一起難免有個吵吵鬧鬧的,這也值當你這當娘巴巴地來賠什么不是?說起來那天的事情我孫女也有錯?!睆埵侠斫忮e了,她以為紀氏說的是新月成親那日在院子里發生的事情。 那日她雖沒有親眼見到沈岑和謝涵拉扯,可她聽別人學了幾句,說是彎月為了護著謝涵和那兩位公子吵了起來。 故而,張氏才會說彎月也有錯,不管怎么說,那天沈岑和顧鏨是上門迎親的貴客,彎月的做法確實有些欠妥。 紀氏一聽這話更切合了自己的猜測,于是,她有點著急了,忙道:“不不,還是我兒子的錯,我兒子這人一向單純,就一根筋,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做事從來不考慮后果。那天說來也是怪,本來他是好好地陪著沈公子去放風箏,哪里知道自己的風箏會和彎月姑娘的纏起來?原本這也不值當什么,不過就是一個玩意,我兒子當即就把風箏剪斷了,想不要了,可誰知彎月姑娘卻偏偏把風箏收了回來。我兒子見了,想著收回來也不能不要啊,那風箏上的畫是他自己畫的,上面還有他的名字,你說,要是被什么別有用心的人撿了去弄出點什么事情來豈不是因小失大?這么著我兒子才順著那風箏線找了去,哪知趕巧就是府上的彎月姑娘,據說兩人因為這事還吵了一架?!?/br> 這段話很長,盡管紀氏口口聲聲說怪自己的兒子,盡管張氏對這次的風箏事件一無所知,可她依然聽出來對方話里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合著對方今兒不是來送節禮的,是來告訴她別打顧鏨的主意,是來告訴她管好自己的孫女。 第四百二十二章、不忿 張氏到底是經驗豐富的老人,明白紀氏的意圖之后不是急著和紀氏吵架,而是再把紀氏的話重新捋了一遍, 總而言之,張氏得出的結論就是彎月出去放風箏碰上顧鏨了,兩人的風箏纏一起了,結果彎月把人家不要的風箏收了回來,因為那風箏上面有顧鏨的名字,所以顧鏨追著彎月把風箏要了去。 事情大致就這么一個事情,但紀氏追上門來又是解釋又是賠不是的,張氏再沒有見識也明白了紀氏的用意。 那就是我兒子沒看上你孫女,你孫女別動那些歪心思了! 這還行? 自己帶大的孩子是什么品性張氏還能不清楚? 彎月一向是家里最老實的孩子,出門在外連話也不敢多說一句的,除非是逼到了那份上。 比如,見到謝鴻、謝瀟被村子里的小伙伴們欺負,比如見到謝涵被顧家沈家人欺負,她也只有在這種情形下才會開口,因為她是做jiejie的,得護著下面的弟弟meimei。 謝家的孩子都是這么教育著長大的,不僅是彎月,打謝沛開始,謝沁、小月、彎月,哪個不是如此? 所以,張氏完全有理由相信,那天彎月就是湊巧撿了一只風箏,誰知不巧偏偏是紀氏的兒子的! 至于紀氏嘴里說的什么吵架什么賠不是,肯定是紀氏自己想歪了。 彎月才剛十三歲,沒到說親年齡呢。 再則,張氏確實也沒有想把彎月嫁進官宦人家的意思,這種事情得看緣分。 比如說新月,那是因為梁茵看上了新月,主動上門求娶的,否則的話,張氏是不敢高攀李家的。 同樣的道理,彎月的親事張氏也不敢高攀幽州顧家。 但謝涵不一樣,謝涵的父母出身高,又有一筆豐厚的嫁妝,謝涵自己本身又是個有學問有才識的,連皇上都見過夸過了,所以張氏才會把主意打到顧鏨頭上。 可這會一看,她立刻歇了這念頭。 先不說紀氏這一出有多傷人,就紀氏的兒子也不是個好東西,自己在外面惹麻煩不夠還把兩家的大人牽扯進來,本來一件極小的事情偏偏搞出了這么大的動靜,傳了出去彎月的名聲就毀了,以后還怎么說親嫁人? 想到這,張氏不忿了。 “孩子她堂舅娘,你呢,來我家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我們之間也算是熟慣了,我這人說話呢喜歡敞開了說,不喜歡掖著瞞著,你才剛說的意思我聽懂了,你是說你兒子的風箏上有名字,所以他得把風箏要回來,對不對?” 紀氏不知道張氏想要表達什么,可還是點點頭了,因為這話確實是她說出來的。 “這就是你兒子的不對了,他也不小了,十五歲了,難道他是第一次出去放風箏?不知道風箏有可能會和別人的纏上,可他還在風箏上寫名字了,他想干什么?還有,即便孩子不懂事,你們做大人的也不懂事,不知道提醒著點孩子,你看我家孩子們的風箏就從不寫名字!” “這?”紀氏語遲了。 “這什么這?退一步說,就算你兒子的風箏和我孫女的風箏纏上了,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孫女從不貪圖別人的東西,你兒子來要了,拿回去就是了,為啥還要我和孫女吵架?我孫女好心好意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