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6
“沒,在家呢?!毙略氯耘f氣鼓鼓地回道。 田慧快到日子生了,吳氏又把彎月叫回去了,說是彎月能幫著她打理一下家務,此外,彎月身邊還有個丫鬟,也能幫著做點家務活。 謝沁的院試沒過,打算再拼最后一年,因此,他仍舊在書院念書,早出晚歸的。 謝涵一聽彎月沒在,稍稍松了口氣,對梁茵道:“表姨,你和二姐坐坐,我去前面看看?!?/br> 她擔心張氏不知實情白生一場氣,而張氏的身子最是不能生閑氣的,謝涵每年都要花不少精力和財力請杜郎中替她調理身子,可不能被紀氏幾句話氣到了。 “坐下,這種事情你去說什么,你才多大?這樣吧,改天我去一趟她家,我和她好好說說?!绷阂鸬?。 謝涵一聽也只好如此,誰讓她才十歲? 這種事情正常人躲還不及呢,哪有送上門去的? 誰知新月偏是個暴脾氣的,回去之后和李榆說了這件事,她的目的是讓李榆給顧鏨帶個話,讓他沒事別來招惹彎月,以后見到彎月就讓他拐道走,還有,也不許他借著和沈岑登門來找謝涵的機會招惹彎月。 李榆也是一個性子純良的,見新月生氣,怕她氣壞了身子影響到肚子里的胎兒,忙一口答應了去找顧鏨談談。 合著也是巧,偏偏第二天李榆去府學的路上遇到了顧鏨正和幾位朋友在街上吵架,于是,他把顧鏨拉到一旁教訓了幾句。 無非是說他年齡也不小了,該懂點事了,不想念書的話就去軍隊,別一天到晚在街上混云云。 當然,李榆也沒忘了把彎月的事情說出來,說他一個大小伙子居然和一個小姑娘過不去,當眾跳腳把彎月罵了一頓不夠還回家把他母親請出來羞辱彎月一頓,一點也不像個男人! 顧鏨聽了這話莫名其妙的,當即拉著李榆讓他把話說清楚,他顧鏨什么時候成了敢做不敢當的縮頭烏龜了? 要知道他顧鏨生平最恨就是打架打輸了回去找大人撐腰的,他一向不屑于此。 于是,李榆就把紀氏上門找謝家理論的事情告訴了顧鏨。 誰知這顧鏨也是一個急性子,更是一個暴脾氣,聽了李榆的話扭頭就跑回去了。 偏偏他回去的時候正值梁茵和紀氏在屋子里說話,梁茵是特意上門來說和這件事的。 雖說梁茵也不喜紀氏的為人,以前也沒什么來往,可這兩年紀氏主動上門求和,梁茵也就不計前嫌接納了紀氏。 可也僅僅是接納,并不代表她認可了紀氏,而且走動得也不是很頻繁。 不過這一次不一樣,事關到彎月的閨譽,就算不看謝涵的面子,她也得看在自家兒媳新月的面上走這一趟。 當然,梁茵的本意絕不是想促成彎月和顧鏨,而是希望紀氏去找張氏好好陪個不是,把這件事掀過去。 畢竟謝家并沒有攀附顧家的意思,紀氏這么做置彎月于何地?置謝涵于何地? 以后還想不想繼續和謝涵走動了? 說實在的,前面的幾點理由都沒有打動紀氏,唯獨最后一句還想不想和謝涵走動令紀氏躊躇了。 于是,她拉著梁茵的手訴起苦來,“表姐,那天我真的是好心好意給老太太去送節禮的,順便提了一句我兒子和謝姑娘吵架的事情,我的本意是替孩子賠個不是,誰知老太太誤會了我,反而把我一頓好說?!?/br> 說完,紀氏便把那天和張氏吵架的情形學了一遍。 第四百二十一章、心病 說起來紀氏也是一肚子的委屈。 她一個從五品的官家太太主動去給一個鄉下婆子送節禮,這面子夠大了,她夠放低自己了。 可誰知謝老太太一點都不領情,說翻臉就翻臉,紀氏至今想起來還忿忿不平的,且還有點莫名其妙的。 因為這些年她跟張氏打過不少次交道,張氏給她的印象還算不錯,不貪不占,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說話做事都有條理,是個明白人。 可那天的張氏卻完全顛覆了她的認知,完全就是一個不講理的農村潑婦,一點都不顧忌親戚的臉面,這讓紀氏以后怎么上門? 當然,紀氏的想法是站在她的角度考慮的,未免有點失之偏頗了。 首先第一點她就錯了,張氏不再是普通的農村老太太,她是有品級的誥命夫人,且品級比紀氏高好幾個級別呢。 再則,哪個當老人的能愿意自己的孫女被別人潑臟水被別人污蔑? 其實,真說起來那天的氣氛一開始還是不錯的,張氏見紀氏上門來了,也是笑臉相迎。 她雖不喜京城的顧家,可她明白,此顧家非彼顧家,紀氏的丈夫只是顧家的一個分支,且多少年沒有進京了,因此,她并沒有把紀氏劃到京城的顧家堆里去。 再說了,憑心而論,這兩年紀氏對謝涵委實不錯,每到年節時都不錯眼地給謝涵送東西來,吃是吃穿是穿的,做的比正經的舅舅舅娘還強,她能不領情? 不過張氏也不傻,她也看出來紀氏的目的是謝涵,可張氏有張氏的想法。 別看謝涵的年齡小,可謝涵的終身大事一直是張氏的一塊心病,她已經是過六十歲的人了,身子也不是特別好,保不齊哪天就蹬腿去了。因此,她也想早些為謝涵尋摸一個可靠的人家,這樣她才能安心地閉上眼睛。 可這些年她一直在鄉下生活,認識的人基本是村子周邊方圓十里范圍內的泥腿子,這些人里哪有能配上謝涵的? 因此,她只能在謝涵認識的范圍里去尋摸。 原本她覺得顧家本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顧鑠對謝涵也上心,小伙子看著也正派,可誰知顧家只想把她孫女拐去做小,人家看中的只是她孫女的錢財,這就拂了老太太的逆鱗了。 因此,京城顧家是撕破臉絕無可能了。 趙王府的尹嬤嬤倒是對謝涵也不錯,可張氏明鏡似的自家孫女配不上趙王的嫡長子,去了又是做小的命,還不如不去呢。 故而,張氏便把眼光放在了梁茵和紀氏兩人身上,梁茵的性格最好,老太太一開始看中的是梁茵,可誰知梁茵主動求娶了新月,張氏只得重新調整了方向,琢磨起紀氏來。 當然,張氏也知道梁茵家還有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