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6
,我這才想到這一天我還沒吃過一口飯呢。直到我能夠安穩的不靠他扶著走,他才對我說:“地方我們已經找到了,居然就在這個城市的南郊?!?/br>我沒想到這個所謂的高人居然就和我們住同一個城市的,我抹了一把臉,然后喝完最后一口粥說:“那么就去看看吧,我現在感覺好多了,沒事了?!?/br>白翌不放心的拍了我一下說:“如果不舒服就說,實在不行你也別去了?!?/br>我搖著頭,看著他說:“要你,你能不去么?也許這是最接近事實真相的時刻?!?/br>他失笑一聲,我站了起來拍了拍自己的臉。六子已經在門口等著了,他帶著趙老板的筆記本。詢問了下我的身體,我擺手說沒事。于是我們三個人直接攔了輛車就開到了南郊,司機把我們在鎮門口放下來。他有些為難的說:“這里面我進不去,路太小了沒有機動車道?!?/br>我們也無奈只有下車步行,發現這里真的是開不進車子,只能夠允許兩個人并排行走的巷子。周圍都是灰色的石灰墻,綠油油的青苔附在石板路上。不過進了這里發現卻意外的感覺有一絲涼意。也許是因為這里獨特的房屋結構導致的一種穿堂風吧。六子說:“這里過去其實就是一個專門制作藍印花布的作坊群,住這里的人家過去都是干這個的,現在自然已經沒人做了。不過你們看,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些染缸在那里堆著?!?/br>我問了下白翌:“那個地址是什么來著?我們現在也沒功夫磨蹭,快點找到吧,你看著天,再過幾小時就要暗下來了。這里那么窄再晚一點路都不好走?!?/br>我們三個人迅速的詢問當地居民,并且告訴了他們這個號碼。但是當地人都搖著頭說根本沒有二百三十四號的房子,我們想可能是老屋子,年輕人不知道。于是幾番詢問終于還是找了一位曬筍干的老婦人,她看著我們三個小青年大熱天的在村子里來回走了好幾遍,早就覺得好奇了。她自己先開口問道:“你們這些人在找什么呀?”第67章密文(三)六子怕她聽力有障礙,就扯著嗓子的喊道:“大娘!我們要找尤溪路南園村二百三十四號的屋子,您知道那地怎么走么?”老人揮了揮手說:“沒那個地方,我們這里只有到二百三十三號就到頭了,怎么會有二百三十四號。是你們搞錯了村子吧,像這樣的村頭在南郊有好幾個啊?!?/br>于是他們又向我投來了疑問的眼光,都懷疑是不是我看錯了。我心頭一緊連忙說道:“我應該沒有看錯,雖然看的時候我頭很疼,但是我看的非常的仔細?!?/br>白翌皺著眉頭,他拿下眼鏡抬頭看了看周圍。然后對老婦人說:“大娘,那么在更早以前這里有沒有多出來的屋子???”大娘皺著眉頭搖著頭說:“沒有哦,我們這里一直都是這樣的,要說唯一的區別就是村后那幾顆桂花樹被人砍了。說完用手捏了一棵筍干然后指著巷子深處的一個轉彎角說:“就是那里,其他的地兒可是一點也沒有變化的呀?!比缓罄咸珡埩讼驴?,欲言又止的樣子,我們看了發現她還有話想要說,但是真的當我們想要問的時候老人則又開始搬弄自己的筍干了,并不愿意再搭理我們。我們又繞了好幾圈,依然沒找到這個門牌號,眼看著太陽越來越往下,再下去就真的要全黑了。我們皺著眉頭,六子吸了一口煙說:“要不然我們先找家招待所住下,明天一早我們繼續找?干脆連著周圍的幾個村頭都找找看看有沒有這個二百三十四號?!?/br>我被太陽曬的有些發懵,不過現在就回去真的是說不出的窩火,我寧可在這里住一夜。白翌擦了下汗水,他的意思也是先住下,然后再好好的研究下。如果有必要他們會讓我再查一下文件??傊F在我們只有先找個落腳點了。我們就去問了街對面的一個開雜貨鋪的老人,他看我們一行人沒事就在村子里瞎轉悠,現在還要問這里那里有招待所心里不免有些疑慮,他看著我們說道:“你們外頭來的最好不要老是在這村里轉悠,你們不是本地人沒事就不要待在這里?!?/br>我納悶的問道:“這是為什么?”他皺著眉頭說:“今天是滿月,喬二奶奶估計又要來鬧騰了,總之你們要住下也別出去,到了明天就早點走吧?!?/br>我一聽這喬二奶奶的事就覺得有些蹊蹺,我想要再詢問他關于細節的問題,就發現那個前面還在收拾筍干的老太婆一拐一拐的走過來拉住了老人低聲的罵了幾句,他就閉口不說了,只是告訴了我們這里的唯一一家可以稱得上招待所的地方。我們三人各自心里都十分的疑惑,覺得進了這個村子之后,表面上是安逸無事的感覺,但是一細看就發現這里的人都有一些回避,他們貌似對于外來的人十分的避諱。不過當時我認為這也只是地域保守的一種心態罷了。招待所其實并不是給旅客住的,而是當地人多出來的幾間屋子。位置在村尾這頭,房間是三層民居的三樓。打開窗戶可以看到前面村頭的模樣。我們進去的時候牙膏牙刷都沒有,被單也不知道多久沒洗了。我們稍微的整理了一下,招待所的主人也不好意思就拿了一些多出來的牙膏牙刷和毛巾給我們,再給了我們三條毯子。我們倒了一壺茶,又喊老板買了一些熟菜什么的上來。白翌看了看我說:“這樣吧,我們再看一次這些密碼,小安你做一下心理準備。能看多少看多少不行我們明天再想辦法?!?/br>我哎的嘆了一口氣,便打開了筆記本電腦。就在剛要點開文件夾的時候窗戶外傳來了敲鑼打鼓的聲音,我們都一陣納悶,透過窗戶,發現村民們紛紛的走出家門,手里有的拿香有的拿著錫箔紙錢,在村頭那里還有人夾著一個紙扎的人形,和一個紙糊的棺材,棺材做得十分的逼真,如果不是看到一個人就拎起來的話,我還真的以為那就是一口紅漆棺材。他們敲著鑼鼓,把紙人放入棺材然后像跳大神一樣的抬著棺材游走村頭。有些村民還帶著奇怪的面具,我問白翌知道他們在干什么么?他也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我們看到他們繞了一圈灑了一路的紙錢最后在我們村尾這里把那口棺材給燒了,所有的村民都跪在那里磕頭禱告,還有的人口里念叨著喬二奶奶走好什么的話。六子看的有些新奇,他好奇地說道:“這種祭祀方法和過去的儺逐非常的相似,這種地方變異化的驅鬼民俗還是有共通點的,你們看他們焚燒的時候不停的念詞,奏鼓就是一種儺祓的儀式?!?/br>對于儺,我也只是略知一二,只知道是一種古老的儀式,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巫術文化,有說道:巧笑之瑳,佩玉之儺。儺興于周朝,當時周天子時有冬儺,夏儺之分,非常隆重。記載:鄉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阼:古指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