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5
努力一把的。 因為漲粉一波,古韻的粉絲也來給她撐場,其他四位選手也不屑于用水軍拉票。于是戚茹成為了五進三晉級賽中第一個上場的選手。 演播廳換了,因為各選手都有了自己的應援團,原本的觀眾席不夠,就換到了G省電視臺中場地最大的演播廳。 這檔節目帶來的關注和收益遠超預期,上面撥場地撥的十分痛快。聽徐宏在電視臺工作的老朋友說,明年電視臺也許會繼續辦民樂之星的選秀活動。 五進三算是倒數第二場比賽,戚茹用的依舊是經典曲目。 就是很多人練過,只有四級難度卻依舊有許多人拉不好的,賽馬。 這首曲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有些人就是演奏不出那股味,有些人卻一上手能讓人看見賽馬場面,端看天分。 比起戰馬奔騰,戚茹練賽馬的時間更長。畢竟在她拜師徐宏之前,幼小年紀的戚茹是由戚爺爺來教的,那時她最常練習的除了二泉映月,就是賽馬。 這一次她也沒讓大家失望。 最終晉級三強的選手分了三個年齡段。 一個五十三歲吹笛子的大爺,曾是G省某富裕鄉村的農民,年輕時候和朋友組建了鄉間樂隊,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另一個就是教琵琶的音樂老師,她才剛研究生畢業,卻沒有和學長學姐一樣進入某些劇團和樂團,自己拿出積蓄開了一家琴行,主教琵琶,另請了人來教授竹笛古箏之類的民樂。 最后一個,就是還未成年的十七歲少女,戚茹。 按理,民樂之星是民樂比賽,比的是傳統樂器,但主辦方不走尋常路,招募了畫手出周邊,給這三人的樂器都出了擬人圖。笛子,琵琶,二胡,擬人之后的Q版形象一下打入了學生群體內部,他們是追星的主力軍,也是購買周邊的最大消費者。 冠亞軍爭奪賽還沒開始,網絡上就已經有人在猜測誰是冠軍。 “肯定是我們小七同學!我看著她一路從海選走來,只要自己不作死,冠軍沒得跑?!?/br> “光從顏值上,也知道是誰??!麻麻我也要長酒窩!” “不同意樓上,顏值的話,戚茹年紀太小,不如琵琶女有氣質有深度。我覺得琵琶女更好看?!?/br> “好看不好看也不是我們決定的,審美不一樣。但技術擺在那,戚茹的水平有目共睹,評委老師從沒說過戚茹有哪里不好,最多是說她的選曲有問題,可你看最近這幾場,小七同學王霸之氣全開,評委老師都鼓掌?!?/br> “我不關心誰冠軍亞軍,就覺得能有這檔節目是中華傳統文化之幸。我爺爺看了都在家哭,說要不是他腿不好,一定要扛著嗩吶上場?!?/br> “樓上,本來我是很想同情一下的,原諒我看到嗩吶就笑了?!?/br> “666,不過我是覺得有點對不起家人。感謝這檔節目讓我體會到原來民樂也有它獨特的美,二胡也不是只能用來討飯。我以前看不起我爺爺去人民公園拉二胡,散步時碰見都不想讓別人知道那是我爺爺,現在我后悔了,主動給他找曲子,聽他練,現在還能來個二胡吉他合奏,成了我們那公園一景?!?/br> “說得對,不止二胡給我驚喜,那些古箏,古琴,笛子,展示出來的不比鋼琴差。我們沒必要捧高別國樂器,視我們自己的文化為糟粕?!?/br> “我聽是聽不懂,但是會看。你們沒有注意到琵琶和二胡都很美嗎,不是一般的樂器??炊兕^的雕花,琵琶的木料,再去網上搜一搜,你們會回來感謝我的?!?/br> “我師父也是制琴老手了,看了幾期,也去現場聽過了音色,他說那把琵琶不下于二十萬,二胡……二胡倒不算貴,木料也算不得頂級,但請不起制琴的人出山,可以說用作收藏的話,不下于五十萬?!?/br> “臥槽……順便搜了一下,博物館居然還有用象牙雕的二胡,一百萬……” 網友討論來討論去,越來越多的消息被有心人挖出來。 “林,林啟光?林老?第一個帶著民樂團走出國門的那位大師?他是戚茹的師父?” 這句話一出,不知道林啟光的人沒什么反應,但年紀大的人卻是心頭一震。若他真是戚茹的師父,難怪戚茹小小年紀會有這般成就。 第71章 林啟光直到千禧年之前在音樂圈內都很有名,但千禧年一過,市面上再無他制作的樂器售賣,他也不再給友人寫曲,這才讓許多年輕人不知道他。 即便是那段苦難的日子里,他也一直保持著創作和制器,隱居在臨安,雖然不離開,卻總有作品傳出,身邊好友也會替他宣傳。但不知為何,千禧年一過,他便無聲無息消失。 甚至許多人以為他過世了! 如今隱約有了他的消息,崇拜這位老爺子的各大高校中學民樂的大學生激動起來,和導師說過之后,讓他們來鑒定。 “她的手法,似乎是和林老有相似之處。至于那把二胡,沒有見到實物之前我不敢妄言?!蹦澄焕辖淌趯⒂嘘P戚茹的全部視頻觀察過之后,不太確定地說道。 “您有多少把握?”學生有些激動。 “七分。不過這姑娘的水平確實高,即便不是由他教導,也可看出她的師父應該不是籍籍無名之輩?!?/br> “她似乎從來沒透露過自己師父的名字?!?/br> 類似的討論在很多地方上演,在民樂圈內掀起一番小波動??申P注她更多的還是吃瓜群眾,因為戚茹又上了一次電視,路人甲正在趕來的路上。 這次不是民樂之星的比賽,而是一中的高考動員大會。主角也不是她,而是陸景行。 民樂之星的拍攝和播出之間相隔兩期,總決賽是最大看點,為了更好的錄制效果,導演提出了變更時間。之前都是一周一曲,這一回時間上更為寬松,三位選手有兩周時間用來選曲和練習。 戚茹原本想用多出來的一個周末加緊練習,卻沒想到學校安排了動員大會。 一中的傳統是在高考前半個月讓高三各班在全校同學面前宣誓,然后高一高二的優秀學生給學長學姐們加油打氣。 戚茹在優秀學生之列。陸景行也在。 不管優生班還是普通班,每個班選兩名,大家站在臺上排成三排為即將奔赴考場的同學們送祝福。按班級順序排,陸景行是一班,排頭第一個就是他。戚茹在中間偏右,兩人并不在一起。 等校長在下面抬手示意優秀學子開始時,陸景行往中間一站,底下一片嘩然。 不是每個人都會去公告欄看榜的,也不是每個人會‘不經意’路過高二樓的一樓最左側教室來看這位名人,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到底長什么樣。 但無疑,聽底下的抽氣聲和隱約傳來的尖叫,約莫是滿足了校園中完美男主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