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0
“還請將軍仔細看看清楚,這些人可都和汾陽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br> 馮異聞言一驚,慌忙展信重新仔細地翻閱起來。 越看,他就越心驚。 怎么也是汾陽王一手提拔上來的得力愛將,對于汾陽王的人脈關系,馮異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 “那有證據表明這些人的所作所為都和王爺有關嗎?”馮異放下信件,眉頭緊鎖地問道。 杜秋平搖搖頭,道:“為免暴露,他們行動拘束,所以并不敢追查其中的詳情?!?/br> 頓了頓,又道:“不過他們查與不查并不重要,關鍵是看圣上信與不信?!?/br> 隆慶帝自然是相信了,不然潛伏在京城的那些斥候,也不會因為聽到了風聲而特意調查這件事,然后寫信給他告知了。 馮異眉頭緊鎖。 杜秋平也不催促,默然靜立,等待吩咐。 良久,馮異才抬頭道:“不論是與不是,我們遠在邊關鎮守,鯉魚京城里的情況,都是鞭長莫及。 “眼下最重要的,是為守好邊境,不讓西涼賊人踐踏我大梁的土地,剽掠我大梁的百姓!” 這是要暫且置之不理了。 杜秋平松了一口氣,拱手應道:“屬下領命?!?/br> 他還真擔心馮異這個忠誠方正的直腸子,會貿然要為汾陽王抱不平,或是要替隆慶帝清君側呢。 杜秋平默默地退了出去。 馮異一個對燈獨坐,直到天將亮時,才就是躺在椅子上瞇了瞇眼睛。 軍號一響,他倏的睜開眼睛,揉了揉腫脹的腦袋,起身闊步邁出營帳,又開始了一天的戍邊生活。 面上與平時無異,心里卻越發地沉重了。 京城的信件發送到邊疆,耗時頗久,更別提這樣的信件他們并不敢走驛站,所需時日更加長久了。 這樣算起來,如今的京城只怕更加“熱鬧”了。 馮異憂心忡忡。 而此時的京城正如馮毅所擔心的那樣,因為一個驚天秘聞,瞬間如滾油里濺進一滴水,瞬間炸開了。 第三百七十三章 圈禁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往年如此,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誰知道,就在楊皇后屏退了眾人,獨自在小佛堂里為晉王蕭剛一家冤死的亡魂上香時,隆慶帝竟然會突然闖了進來。 楊皇后當時驚得連起身都忘記了。 直到看到隆慶帝身邊得意譏諷地揚著唇角的潘玉兒,才回過來神,知道自己這是被算計了。 可是她不明白的是,小佛堂里的秘密除了她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人知道,潘玉兒又是怎么打聽到的?! 潘玉兒似是看出了楊皇后的驚疑不解,冷冷一笑,做出一副世外高人清冷出塵的模樣,悲憫道:“星變災異,皆由人起,只是沒有想到,竟然應在了皇后娘娘的身上??蓢@,可嘆吶……” 隆慶帝臉色鐵青,多余的話一句都沒有問,直接對著那堆刺目的牌位,定了楊皇后的罪:“楊氏不軌,自即日起禁足坤寧宮,非有詔命任何人都不得私見!六宮事務皆暫由惠妃掌管。其他人等,一律圈禁坤寧宮,不得私通外人,違令者,斬!” 惠妃林氏,是四妃中唯一沒有兒子的人,又一向低調行事,所以并沒有被之前那則流言所引起的風波牽連。 原本宮中最不起眼的一個人,在接連兩場禍事之后,被推到了人前。 蕭稷得到消息后,立刻趕往荔山,拜見荔山居士。 荔山居士聽聞消息之后,灑然一笑,道:“我雖然已經搬離林家許久,但憑著眼下這點名氣,在林家總還說得上話。 “而且林家乃詩禮傳家,最講究風骨忠義,若是皇后娘娘真的為了供奉晉王等人而被圈禁,如此高義,惠妃娘娘斷然不會坐視不理的。至少,她不會讓皇后娘娘過得太辛苦?!?/br> 至于別的更多的要求,只怕惠妃即便是有心相助,也無能為力。 皇后私下里拜祭晉王等人,已然觸犯了隆慶帝的逆鱗,若不是她還是中宮之主,又有嫡長子坐鎮東宮,只怕隆慶帝早就將她和楊家連根拔起,永絕后患了。 又怎么會像眼下這樣,只是將楊皇后圈禁起來,禁止她和外人交往通信。 蕭稷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并未強求,斂衽肅容,恭敬的朝荔山居士作了一揖。 他能夠派人潛入宮中打探消息,卻還沒有能力在宮中只指揮自己的人行動自如。 因此一切就只能夠拜托惠妃了。 蕭稷所求無多,只希望楊皇后不會因為這一點善心,就將自己和太子以及楊家全部搭了進去。 荔山居士扶起蕭稷,想到此次楊皇后落難,心中疑惑不解,便開口問道:“不過,這樣隱秘之事,你是怎么打探到的?” 蕭稷沉著臉,將靜真傳來的消息和荔山居士說了。 “出云上仙?”荔山居士驚訝,“難不成她真的本事通天,會占卜天相之說?” 蕭稷搖搖頭,道:“我是不相信這些的。然而很多事情,她似乎總有法子打聽得到?!?/br> 說著,蕭稷便將之前潘玉兒尋蕭斐的事情說了。 “馮大姑娘說,潘玉兒曾經和她提起過兩句,說是似乎夢到過許多事情……然而這種荒唐的事情,怎么能夠相信?”蕭稷搖搖頭,自己都不相信這種說辭。 “未必沒有這個可能?!崩笊骄邮柯勓?,反而沉目道,“這些年來我賦閑山居,閑來無事,雜書看過不少,其中就有提到這個的……” 沒等蕭稷回答,荔山居士自己倒是先笑了,轉了話頭,道:“怪力亂神,不語,不語…… “不過,早做防備總是沒錯的!” 蕭稷點頭受教,道:“不過,事已至此,咱們也可以順勢而為。既然他這樣心虛遮掩,那干脆就再給他來點猛料好了!” 荔山居士訝然抬頭,然而見蕭稷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也沒有再多問,更沒有出言阻攔,只是叮囑一句“小心”。 隆慶帝失德,且因此而害死了他的摯愛,蕭稷要為自己和家人討回公道,荔山居士覺得這并沒有什么過錯。 什么“君君臣臣”,在他這個隱居避世,從來都不值一提。 楊皇后被禁足坤寧宮的事情,震動了不少人的心,其中猶以東宮和楊家為最。 太子蕭秬在幾次求見隆慶帝未果之后,憂心如焚地趕到楊家,商議對策。 楊臨面沉如水,似泰山穩坐,然而眼底的憤憤和擔憂還是泄露了他真實的心思。 到底是他捧在手心里嬌養長大的女兒,又一路做到了一國之母,在所有的孩子里最為出色,在楊臨的心里,楊皇后的位置絲毫都不比嫡長子楊淳熙低。 楊淳熙卻沒有父親楊臨的鎮定自若,拍案罵道:“無恥小人!受我們楊家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