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
的就是蘭陵蕭氏,然而究竟是哪個“蕭”呢?是他蕭子安,還是那個從小就和他作對的蕭練兒?他迫切地想知道。 他留著蕭焉不死。他就是要過足了這個讓所恨之人成為他的階下囚的癮。 蕭焉不是厲害嗎?不是從小就被族中人認為是他蕭子安所難以比肩的嗎?明明他才是兄長,可那蕭練兒眼中對他卻從來沒有半分尊重。還有殺子之仇——他的那個孩兒,好端端地怎么就在他與蕭練兒爭權間就死了?若非蕭練兒下的毒手,又還能有誰?! 所以他要留著蕭焉,讓蕭焉嘗嘗眼睜睜看著身邊親友愛人一個一個死去的滋味,要讓他親眼看著自己最心愛的兒子苦苦掙扎之后死在自己眼前的滋味,要讓他嘗一嘗他這種地位的人難以嘗到的絕望的滋味。他自認是個好兄長,他為族弟蕭焉親手獻上豐盛的筵席,全天下的種種饕餮,人世間的樣樣滋味,他都慷慨大方地送給族弟親口嘗一嘗。 數日之前,聽聞有淘金者在江中挖到了一個青銅鼎,鼎上刻的不是金文(即鐘鼎文),卻是更早時期的甲骨卜辭。這青銅鼎很快流傳到了建康城里的士族手中,幾番鑒別,確認是殷商時期的古物不錯。千年前的古物固然珍貴,其上的文字,看上去竟都是讖語,說的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預言。士族不敢怠慢,立即獻入宮中。 這個青銅鼎大大地吊起了吳王的胃口。從方才那些文士細細辨別出的可讀的部分來看,秦朝一統天下、短命而亡,楚漢相爭、霸王絕路烏江,三國爭霸、南北裂國等朝代更迭的大勢,無一不已應讖。 可偏偏到了最后一段,里面有幾個緊要之字,這幾個文士都不識得。 他蕭子安和蕭焉,到底誰才是天命之人?倘若是他,他現下就去把蕭焉給殺了。一個偽稱天命之人,豈不是和蜉蝣一樣不值一提?倘若是蕭焉,那么他就要在蕭焉的眼前登上帝位,他要逆天給蕭焉看! “殿下,老臣倒是識得一人,精通六書與甲骨文字,三代以降,古文字莫不能讀?!?/br> 吳王揚眉,見是老太尉,問:“何人?” 老太尉道:“此人聽說和殿下也有過一面之緣,便是抱雞娘娘在馮總管過世之后,新嫁的那位李三郎?!?/br> 李柔風得到傳喚時,向馬車中的阿春施了一禮,阿春忙站起來,笨拙地學著他的樣子也向他施禮。他拜托阿春照顧抱雞娘娘和老宅中的小丁寶,而馬車的不遠處,便裝緊盯著這輛馬車的,是楊燈的親兵。 李柔風知曉,雖然楊燈沒有兵符,整座建康城中的軍隊,卻都已經秣馬厲兵,天戈直指吳王宮門。 城外捉拿蕭焉,剿滅接應澂軍,本就是楊燈的私下行動,倘若讓多疑的吳王知曉,楊燈只有死路一條。 此刻,楊燈別無選擇。 而他,成也得成,不成,也得成。 李柔風知曉,他此去吳王宮中,是一條絕路,卻也不是一條絕路。 他俯下身來吻了吻抱雞娘娘顏色仍然淺淡的嘴唇:“你活著,我就活著?!?/br> 她已經昏迷十來天了。雖然臉頰和身子是一日一日地滋潤了起來,火焰也健旺了許多,但仍沒有醒來的跡象。楊燈派來的大夫瞧過,說是頭被撞傷,得待淤血漸化,才能醒過來。 李柔風不知道,她是不是并不想醒過來。 李柔風下車,車外有內侍為他引路。吳王王宮就是過去蕭焉曾居住過的宮殿,他來過一次,但并不感興趣。在宮門口他被細細地搜了身,除了身上衣物,什么都不許有。只不過他本來除了一襲布衣,一根發帶,隨身上下也并無他物。 去往宮殿的路他已經不大記得,所幸沿途都是在屋檐下,并無陽光直射。指尖雖然有微細的痛,一時半刻卻不會有什么明顯的變化。他耳力敏銳,道路兩側一些隱蔽的聲音都隨風灌入他的耳中。 竟是個俊秀小郎。聽說是抱雞娘娘從鬼市上買回來的?別瞎說,我聽御史大人說這小郎擅識古物,什么舊物兒,被他一摸,準能摸出年代來,這回是太尉大人薦進來的。那這次為殿下鑒了青銅鼎,多半是要飛黃騰達了。也是——那抱雞娘娘,死了馮時,竟又撿了個大便宜。嘖,三嫁之女,給我我都嫌臟,待這小郎討了吳王殿下歡心,要什么美人沒有…… 李柔風斂了眉眼,揚起頭顱,淡然地跟隨身邊的內侍往前走。 吳王在殿內候著他,其他公卿和文士也都在。內侍出聲提點,他向吳王行了大禮。吳王并不多言,示意文士出題試他。 六書與古文字形聲韻義,他對答如流。問為何年紀輕輕,懂得這些,答曰家中以盜墓為生。問從何處來,答曰舊時乃江北人氏,戰亂中流亡江南。又問如何與抱雞娘娘相識,答曰于鬼市上被抱雞娘娘所救。 他的這些話,半真半假,真偽難辨,又曾在那些漫長的夜晚里,被他演練過無數次,無需思考,天衣無縫。 終于考問到青銅鼎,這又怎么難得倒他。畢竟這鼎的模樣,都是他一刀一刀在竹片上刻出;一個一個的甲骨卜辭,也都是他一個字一個字細細斟酌,再極精微地鐫刻到竹片上去的。他一遍遍地摸過竹片,確信沒有毫厘的不爽;青銅鼎造出來之后,他也一寸一寸地用他那敏銳的食指摸過,確認和他設計中的一模一樣。他教鐵匠道士如何做舊,這種事情他過去認真學來,是為了自己辨真假,孰料如今他竟真去做贗品。 這件事情他自與范寶月見過面之后便開始在心中謀劃,過去謀劃那件事,只是為了在必要時接近吳王,倘若實在找不到蕭焉,最后一搏,便是逼迫吳王把蕭焉交出來。 他彼此還未想過要親自手刃吳王。他覺得殺王這種事,當是王對王,當是假王之手,而他,只是需要將蕭焉救出來,剩下的復仇,便都交給蕭焉。 但在地底硐天中,連他自己都沒有察覺,他的心已經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為何一定要靠蕭焉去復仇呢? 是吳王,親口下令殺了他的父母,殺了他的至親兄長,殺了他的族人,也毀了他們的李氏族宅。 他可以做到的。 他為何還需要依賴蕭焉。 他是他們澂州李氏唯一“活”下來的人,這件事理應由他來做。他過去把自己看做什么呢?看做蕭焉羽翼之下庇佑的一只雀鳥,他從未把自己看做過獨立于蕭焉之外的存在。他雖從不曾向蕭焉下拜,甚至無視世俗禮儀與君臣之別與蕭焉平起平坐,但內心底處,他沒把自己當做過一個獨立的人。 但他是澂州李冰啊,他幾乎已經忘了,他只記得自己是柔風。 他摸著青銅鼎,向吳王說:“……三年之后,大魏亡,新帝定江山,天下太平,河清海晏?!?/br> “新帝?”吳王逼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