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9
太和殿里,泰安帝和一干大臣正在議事。今天的重中之重是新科進士的排名,一般來說前十名是由泰安帝親自指定,但基本上只有前三名是泰安帝欽點,而后面的名次,則由大臣們一同商議。進士的排名分三甲,一甲狀元、榜眼、探花,后面是二甲和三甲。不久之后他們會被宣進殿內,泰安帝會宣布一甲三人的名字,然后是第四名,也就是二甲第一名。其他人的名次則由這位二甲第一名宣讀,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傳臚大典”。接下來就是天下所有讀書人夢寐以求的金榜題名了。傳臚大典之后,金榜會被送出太和中門,至東長安門外張掛在宮墻上,供外面的人瞻仰。而新科進士們,則會直接從皇宮出去,打馬游街。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便是如此形容。從很早之前開始,葉君書就知道南阿麼他們早早就定好視野極佳的茶樓位置,就只等這一天的到來,為此付了極高的定金也不覺得心疼。他相信很多人也早已事先預定了新科進士會進過的地方的位置,以便觀看。這讓一向淡定的葉君書此刻心里都惴惴的,不知自己的名次如何,希望不會讓孩子們失望。而且,阿玙肯定也會前來觀看,如果自己的名次太低,他都覺得丟臉了。葉君書只想在阿玙面前展現自己更好的一面。他余光看向其他人,自己的位置看到的并不多,余茂林一臉的鎮定自若,倒是他后面的那名進士,已經在頻頻擦汗。葉君書觀好友如此,那顆跳動不安的心,稍微平復了點。他深吸一口氣,目光變得堅毅。而此時殿中,眾大臣正為后面的排名爭執不休。雖然前三名已被皇帝獨斷專行的定下了,當然,這是皇帝的權利,大臣們沒人傻得發表意見,畢竟這是個實權皇帝,不是傀儡,沒人敢在老虎旁拔須。但是二甲第一名,也就是傳臚,這個名次也是相對重要的。畢竟傳臚是要在大殿中宣讀所有進士的名次,可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露臉機會。這個傳臚,要在前十名中的七名里產生,而這七位里,有一個是戶部左侍郎之子萬修和,一個是吏部侍郎之嫡孫龐禮贊。這兩人之中的才華不相上下,誰當這二甲第一名都有人持反對意見。當然沒人覺得他們會徇私,畢竟前三名已經確定,而這兩人的確同樣優秀,同樣擔得起第四名。“陛下,萬修和這些年在文人圈子頗有名氣,令同齡人敬服,可見其才能不一般,這傳臚的名次,當他莫屬?!币粋€胡子花白的高官發表意見。“此言差矣,萬修和在此次會試中名次落后龐禮贊數名,可見龐禮贊的才能更甚,本次傳臚理應是他?!绷硪淮蟪汲鲅苑瘩g。“非也非也……”群臣吵鬧成一團,一旁的武臣作壁上觀,他們一向和文官不和睦,在此間也沒什么發言權,就在一旁圍觀看戲。泰安帝見大臣們吵成一團,誰也說服不了誰,就一陣腦仁殼兒疼,他便詢問站在前頭,一直沒有說話的高官,“明卿,你怎么看?”明相邁出一步,恭敬彎腰行禮,“回陛下,既然眾位大臣始終無法達成一致,不如喚新科前十名入殿,當場再考核一番如何?”群臣頓時安靜,再無異議。泰安帝聞言,滿意地點頭,“明卿此言有理,傳新科進士前十名進殿吧?!?/br>葉君書等人在外頭等待良久,突然就聽到里頭傳來一聲唱喏:“傳余茂林、葉君書、鄧鴻遠……進殿!”一共喊了十個名字,并不全是貢士排名前面的,葉君書心頭一跳,應該這些就是殿試選出來的前十名了。他和余茂林都在名額里。葉君書心中一陣喜悅,這說明,他考的最終名次在前十名里,就算沒有一甲,也在二甲里頭,這稱得上是個好消息!葉君書忙斂住心神,跟隨被點到名字的人的腳步,在太監的引領下,往前方走去,進入太和殿。葉君書等人給泰安帝行了禮,規規矩矩地站在中間,兩旁站著朝廷的文武大臣。雖然這次喊這些人進來,是為確定傳臚的人選,但泰安帝并沒有直接就問萬修和和龐禮贊,他將目光投注在葉君書身上。他對這個年輕人的印象很好,小小年紀,態度不卑不亢,心胸疏朗。雖然只簡單交談過一會兒,但是聊天聊得很舒服,足以讓他對這個年輕人產生好感。況且這個年輕人的才華驚人,至今出的對子無人能對,而這個余茂林,脾氣有些孤傲,在官場上是不受歡迎的,很容易受挫折,不過年輕人,還可以慢慢打磨。想到這,泰安帝頗有興致地開口:“朕記得,今年元宵佳節,大街小巷流傳了兩副許久無人能對的上聯,可是在座的哪位出的?”葉君書和余茂林對視一眼,齊齊出列,葉君書躬身道:“回陛下,此乃學生與友人茂林一時興起之作?!比~君書沒想到,他們隨意寫的對子到現在都還有人惦記著,而且傳進陛下的耳里。不過再聽,葉君書越覺得陛下的聲音有些熟悉,總覺得在哪里聽過。他是站著微微躬身回答的,此時只要抬抬眼,就能看到陛下的龍顏。葉君書覷著個空兒,回答問題的同時飛快地掃了一眼。他心里頓時一個咯噔,怪不得總覺得熟悉,原來正是元宵那天站他們攤位前和他聊天聊了挺久的黃老爺!他當時只以為是個皇親國戚而已,還安慰自己現實不是電視劇,一國之主哪有那么輕易微服私訪還被他遇上的,結果還真被他們遇上了!葉君書回想當時他有沒有說什么失禮的話,態度有沒有輕慢,但看陛下面帶笑容,似乎對他挺滿意的。葉君書心里悄悄松口氣。“有人對出來了嗎?”泰安帝記得自己離開之前都還沒人對出來,更加感興趣。周圍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不得不說,這些高官常年累積下來的氣度威儀哪怕不刻意凸現,也讓他感受到nongnong的壓力。但凡膽子小點見識少點的人,估計都受不住御前失儀了。葉君書頂著巨大的壓力,努力無視周圍,不卑不亢地答道:“回陛下,尚未有人對出來?!?/br>自出現奇對,不少讀書人都妄圖對出來,這也是揚名的一種方式,無數文人冥思苦想都對不出來的對子,如果有誰對出來了,無疑給眾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證明了那人的才華。可惜據葉君書所知,直到此刻,都沒有人對出來,否則,京城早就宣揚開了。泰安帝捻須,“畫上荷花和尚畫;岑溪山水今奚在。不知在座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