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來,跨進院子就聽到趙氏這般言論,頓時臉色黑了下來,“我們家堂堂正正,這么些年總算是攢夠了德行,出妖精那也是好的妖精,但得當心著呢,就怕做了缺德事還不留口德,惡妖找上門,好的都能變傻了!” 兩家人早已經習慣這兩妯娌,一見面就明嘲暗諷,呈口舌之利,好似誰少說一句就落了下乘。 屋里洗碗的兩姐妹已經完事,擦著手站在灶屋門口,兩個長輩的事兒,她們也不好插嘴。 冬青豁然一笑,她并不在意旁人怎么編排她,過去十年,比這難聽的話她聽得多了,麻木了也就不再放在心上。 “我們把rou先煮一下,把菜處理干凈切好,到了時辰架鍋炒菜,也不至于事情都擠在一起做?!?/br> 說完冬青默默擇菜,王氏和趙氏也就順著臺階下了,都是些小打小鬧,畢竟她們還是一家人,鬧大了只會讓外姓人看笑話。 下午瑾瑜從山上回來,拎著一只瘦小野豬和一只野雞,算是一次大豐收。 動物也要過年,冬天地里沒莊稼,山上沒有青草,活扣里那兩顆玉米,對這些苦于生計的動物來說,是致命的誘惑。 瑾瑜過來拿鑰匙,把野雞留在大伯家過年吃,野豬拿回家,改天拿去換錢。 大伯一家對瑾瑜如何抓到這些野物很是好奇,特別是趙氏,這些野物在她眼里,那就跟嘩啦啦的錢沒甚分別。 旁敲側擊想從瑾瑜口中問出個法子。 瑾瑜自然嚴防死守,若是讓別人知道他放陷阱的方法和地點,那他就別想再有這么好的收獲。 趙氏自此記恨上了瑾瑜,還是傻的時候不招人嫌。 她就知道這一家都跟王氏一個德行,有好處只會自己藏著。 臉上卻沒什么異色,幫著把野雞處理了燉著,加上兩家準備的rou,應該算是個圓滿的年。 晚上的菜是冬青掌勺,簡單的菜色,硬是讓她做出了格調,讓人看上去就胃口大開。 眾人看冬青的目光多了幾分探究,這個女子,仿佛與窮山溝格格不入。 冬青并未沾沾自喜,她所會的一切,都是因為二姑娘。 二姑娘口味刁鉆,為了讓二姑娘好好吃飯,她只有費盡心思,變著花樣給二姑娘做吃食。 她能有現在的手藝,全是因為伺候了二姑娘十年,一點一點磨出來的。 幾個堂哥看瑾瑜的眼神都變了,從最初的不屑,到現在帶著一絲絲艷羨。 試問,哪個男人不想擁有像冬青這般花容月貌,廚藝了得,看上去逆來順受的妻子? 雖然冬青并非瑾瑜真正意義上的妻子,感受來自四周羨慕的目光,瑾瑜心里還是有一股淡淡的自豪。 吃完年夜飯,收拾完殘局,一行人坐在一起守歲。瑾瑜和李老漢因為明日一早要趕路去湘廊,遂提前回家歇息。 幾個婦人湊在一起拉拉家常,王氏總是有意無意提起自家兩個兒媳,趙氏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兩家人湊在一起過年,除了熱鬧,免不了一些攀比之心,一整年過去了,過年時總是暗自較勁,看看誰家更勝一籌。 趙氏很樂意李老漢一家到自家過年,是因為自分家這么多年,李老漢一家從未占得過上風。 每年這個時候,她都可以看到王氏越來越難看卻不好發作的嘴臉。 開始分家時李老漢家就分得不多,后來兒女長大了,趙氏又開始拿兒女壓王氏。 她們家閨女嫁到鎮上條件好的人家去了,給了好幾兩白銀做聘禮,而王氏沒有生閨女。 她們家這一年又娶進門一個媳婦兒,而李二狗是傻的,根本娶不到媳婦。 她又抱上了一個大孫子,而翠枝進門三年肚皮也沒個動靜。 每年王氏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翠枝明事理又賢惠,今年她不僅能把翠枝搬出來,還能把二狗夫妻也搬出來。 揚眉吐氣之感充盈,這么多年了,她終于扳回一城,王氏看冬青越看越順眼,果真是他們家的福星。 冬青想回去做沒做完的鞋,起身準備離開,王氏見出氣出得差不多了,索性也懶得逗留,領上兩個兒媳回了家。 瑾瑜回家沒有抄書,而是把昨日抄寫的拿出來仔細讀上幾遍,確認沒有忘記其意,便放下書強迫自己入眠,養足精神才好趕路。 冬青回到家里,輕手輕腳把鞋樣拿出來接著做,她要先把鞋底納好,再來繡制鞋面,最后把鞋面鞋底縫合。 納鞋底很傷手,山路砂石滿布,鞋底要足夠厚才能不被輕易磨破,十余層布料重疊,黏作布殼縫合。 以至于納鞋底時得用上十二分的力,才能將針扎進去。 因為沒有頂針,冬青昨晚使出吃奶的勁兒,才納了半只鞋底。 冬青在角落點上燈,看到桌上放了一頁紙,紙上還壓著一個什么東西。 拿起來一看,卻是一枚頂針,一枚木質雕刻的頂針,內側磨得光滑,看樣子是剛做沒多久。 紙上面有瑾瑜獨特的臨摹字體,“看你昨晚扎得艱難,今日上山突發奇想,為你打磨頂針一枚,你且試用,若不合適,丟了便是?!?/br> 冬青忍不住彎起嘴角,看了看床上的男子,將頂針慢慢戴在手指上,竟說不出的合適,不松不緊。 拿起針線試了試,雖然有些笨重,但也比之前徒手使勁好上許多。 冬青直做到蠟燭燃盡,終于把兩只鞋底做好,剛想歸置針線上床睡覺,蠟燭已壽終正寢,燈芯倒在了蠟液里,屋內歸于一片黑暗。 這一截蠟燭,應該是這個家里唯一也是最后一支,瑾瑜白日下地夜里念書,斷然少不得蠟燭。 冬青摸黑爬上床,尋思著明日交代瑾瑜,回程時買上幾支。 第18章 新鞋 就算在農家,常年有干不完的農活,大年初一初二也是不下地干活的。 而是拜拜年,串一下門走親戚。 初一這日,瑾瑜和李老漢天剛蒙蒙亮就起床,拎著野豬順著山路往鎮上去了,希望用野豬換些銀錢做路費。 冬青叮囑瑾瑜回程記得買蠟燭,目送二人直到消失在視線里。 新媳婦進門第一個年,正月里要跟隨丈夫去所有親戚家里拜年,翠枝和王氏商量了一下,準備等瑾瑜回來,讓瑾瑜帶上冬青去拜年。 王氏與翠枝要去幾個交好的人家串門,問了冬青要不要一同去,也好認識認識附近的人家。 冬青心里還惦記著沒做完的鞋,便回絕了翠枝的好意,她要在這里待上很長一段時日,附近的人家又不會跑,慢慢就會熟悉的。 翠枝有些疑心,讓大狗留在家里,雖然翠枝沒有明著說,幾人也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是想讓大狗防著冬青有小動作。 冬青沒說什么,轉身回到自己的屋里,拿出鞋面布開始刺繡。 好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