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
的人。 魯迅這個筆名的姓是魯,因為他的母親姓魯,叫魯瑞。他非常尊敬他的母親?!把浮笔恰把高_”的意思,他覺得自己天生愚笨,要學會迅達。 后來我查了資料,雖然這是先生自謙的說辭,但總歸是迎合其生平的,說得通。 其實,你好生瞧瞧以前哪位偉人不是勤勞刻苦的? 景區到了下午四時半就不讓游人再進園了。我和我娘從紀念館出來,天上的雨下得大了些,天色黑透了,這條街上的店鋪早已全燃著燈,地上的青石磚被雨水浸染,成為烏黑的顏色,坑洼之處全是雨水反射的光澤。 我倆在其中一店鋪里吃了木蓮豆腐和茴香豆。茴香豆是我的本命,盡管它是如此地難吃,難吃得不能再難吃了。但木蓮豆腐還算好,是第一次吃,是白色透明的(不是豆腐的樣子,更像是果凍),有淡淡的薄荷味兒,涼的,鋪有糖粉。但沒拍下來,百度一搜便是。 我倆逛得太仔細了,所以時間就太晚了。由于時間問題,我倆不能再去魯迅故居和周家老臺門。于是原路回了客棧,路上品嘗了兩屜蟹黃包。 第三天,我們繼續去了沒能逛完的魯迅先生故里。 周家的確是個大戶人家,從建筑就可窺見一斑,應當說是很有錢,而且很有文化的。這和后來見到的南潯古鎮,是不太一樣的。 相比南潯古鎮,我更喜歡紹興古鎮。我娘說我這是愛屋及烏了。但我娘也承認南潯的劉氏房子,確實沒周家老臺門來得細致,沒周家底蘊深厚一些。 會稽山 說來慚愧。直到身子到了紹興,才知道會稽山是在紹興的,蘭亭,也是在紹興的。 這是看了魯迅先生的紀念館里的地圖知道的。那個地圖呢,是“魯迅到過的紹興周圍的地方”的地圖。 會稽山就是那個會稽山,蘭亭就是那個蘭亭。就是那個里的“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br> 我娘一人去總理故居的時候,問旁人會稽山,旁人驚詫:“這里沒有會(kuai)稽山呀,只有會(hui)稽山呀!”于是我娘受到了挫折,堅定地認為是我念錯了,回來向我糾正應該讀會hui稽山的。我堅定地說,必定讀會kuai稽山,這文我至今背得特別熟,還是我最喜歡的語文老師教的,而我娘堅定地表示不信。 直到我們倆從會稽山上下來,坐上了出租車,她問了出租車師傅,才確定確是念kuai而不是hui。這是后話。 會稽山離我們住的地方同樣不遠,只有五公里,所以說我真的喜歡紹興這個地方。尤其是,大多斑馬線都沒有紅綠燈,但只要你過斑馬線,所有車輛就主動避讓這件事兒。他們極耐心地等你,仿佛等多久都不覺得久,這在中國所有的地方都很少見的吧。斑馬線前面寫著“禮讓行人”這四個字。這素質,未免太高了。 所以我娘和我都真心喜歡紹興這個地方??諝夂?,環境好,素質高,節奏慢。這城市里的所有都融合在一起,不管古鎮區,沈園,魯迅故里,還是市區,還是會稽山,所有的景色,都非常恰當地融合在了一起,沒有濃重的商業氣息,物價也低,比小城還要低,吃食也好。最重要的是,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不是嗎? 這不太像其他的城市:繁華的市區特別繁華,高樓大廈;古鎮是古鎮,無人居住但商業氣息非常濃重,破爛不堪的農貿市場是農貿市場。 來之前我倆竟以為紹興只是個古鎮,看來地理好也不能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直到我還在S市時,于某寶買了個筆記本,要寄到紹興的酒店去,寫地址,沒在杭州里找到紹興鎮,才發現紹興是個地級市。 真是慚愧之極。 去會稽山時是坐公共汽車去的,在會稽山終點站下車,被黑車司機告知走到售票處,還要爬半個小時的,于是一人兩塊錢坐上了黑車(實屬無奈呀,一般不要坐黑車呀)。 果然很遙遠,一直開到了山腳下,被豪華壯觀給震驚了。不是山,是佛寺。 買了票后進去, 這佛寺真的是當代建的(目前看到的)最好看的佛寺了。 之前紹興和湖州的紀錄片看了很多種,研究了很久,一直想去。這次去了發現比紀錄片更好,實在是不虛此行。 ☆、一虐到底 在遇見他之前我也喜歡過人,只是那不濃烈,遇見了他,才知道什么是愛,愛怎么會如此濃烈。 我已經做好了孑然一人,孤獨一生的準備,我還沒有踏上漫漫長路,你怎么會,怎么會如此適時地出現在我面前,讓我喜歡。開始認真地飄灑杏花,像雪一樣柔白的杏花,上山的小路上經常會碰見零散的游客,我也愛寫詩,就像我寫的這首詩一樣: 感謝春風的到來 因為春風春風融化了我的塵埃 感謝杏花如雪一般地飄散 因為今年未能有幸見到白雪皚皚 吃過午飯沿著山路 陽光從頂上瀉下來 春風把杏花給飄散 偶有游人問路 我便笑著 一一回答了他們 我知道,一個人,你再喜歡他,他不喜歡你都是沒有用處的,可是我知道我未來無論遇見多少人,再經歷多少事,都不會如此喜歡一個人,所以,拼了命也要努力。 再后來,他才說,原來并非不喜歡我,只是覺得我是一時的興起,覺得我這樣的性格,實在是太不靠譜了,更何況,追過他的女生又那樣多,那些女生大多是一時興起, 在我周圍人看來我倆的故事像極了電視劇與,但仔細想一想,與很多其他人的故事相比,我們倆也不太夠跌宕起伏,只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對情侶。 如果一定要說像電視劇,我覺得比較像是那種溫暖的日劇,最后還是溫暖了的,他舍不得輕易融化別人,最后還是答應溫暖我了的。 我一個同事的兒子最近被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錄取,這讓認識他們家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因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與天文學專業,在全世界的專業排名中,是毫無爭議的NO.1!考取了麻省理工的這個專業,就意味著從此踏上光明的道路,這一生都會被帶著光環的殊榮所環繞! 初聽到這個消息,我也是大吃一驚,因為我的兒子和他小時候挺像的,都是那種不愛學習,卻偏偏喜歡看一些所謂雜七雜八的刊物書籍的,不像我。 我雖然是一名雜志社的資深編輯,公司的書架上各類書籍應有盡有,甚至認得許多知名作家,但近幾年的自己,卻越來越不愛看書。 但我們家的書還是多的,我時常會把樣刊帶回家,因為我兒子愛看,他尤其愛看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