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3
書迷正在閱讀:深山有鬼、三梳、我也很想他(H)、[全職高手/葉藍]不疚、來自和平年代的魔法師、種女、繁華落盡、大夢追驚局、盜君心、你是我唯一的星光
,乃至沒有;到那時候,保王黨全盤皆輸,還用得著擔心派系嗎?用一句流行的話形容,那些人還是老實獻上膝蓋吧!眼界高低,一目了然!斐迪南抿了抿唇。徹底弄清實力對比,勸服他爹下定主意,才是他這次來的主要原因。畢竟他們的主要目標不和夏爾重合,但也不是相反方向。只要……這樣的想法,韋伯斯特當然不會察覺。法國國內的政治派系他當然有所耳聞,但除非奧爾良公爵親自來,否則還差一年才成年的斐迪南在此時不會產生任何影響。說句老實話,就算有影響他也顧不上,國內的事情已經夠他忙的了。所以聽見夏爾的客氣話,韋伯斯特臉上的神情動都沒動一下。推辭通常比夸耀更難對付,因為這說明對方并不會輕易看輕別人,也就輕易不會犯錯誤。這樣一來,他也得提起十倍小心才行!作者有話要說:韋伯斯特:掙錢好難,心塞塞的。維克托:你真的和我們在同一個地球上嗎?夏爾:1斐迪南:2阿爾豐斯:3葛朗臺老爹:4……韋伯斯特:這世界還能不能再愛了?。。ès-_-)╯╧╧☆、第91章說起夏爾這次美國之行的目標,有幾大類是確定的:棉花,木材,一點兒煙草以及其他經濟作物。這些大都是美國南方種植園的產品,因此夏爾和種植園主們幾乎一拍即合——一個進口,一個出口,正好對得上!也正因為如此,不用商量,兩邊就都已經默認了要一起對抗想要提高關稅的北方派。而種植園主們對關稅的要求比夏爾還迫切,因為他們完全就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盈利空間就那么點兒;而夏爾還有新技術來降低工業成本、提高利潤率。總而言之,就是大莊園主們一定會比夏爾更積極地去交涉稅率問題,夏爾就能輕松得利了。至于煤礦鐵礦這樣的問題,夏爾另有考慮。作為能源和重工業必備的原材料,煤和鐵都是很重要的。但問題在于,這些玩意兒太沉,運輸成本就下不去。尤其當美國和法國間隔著大西洋的時候,風險就更大了——大西洋可不是小河小溪,碰上風暴就是血本無歸的節奏??!就算一路順風,運輸成本也高得令人瞪眼,效率則低得令人心碎。那么,假設就地把工廠設立在美國?這正是總統門羅和國務卿亞當斯所希望看到的,但這對夏爾來說并不是最好的選擇。他手里有同樣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在法國本土會獲得更高的收益、同時風險低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根本就沒有理由把就業以及接觸先進科學和管理經驗的機會拱手送給美國人——不先把國內發展起來,他要怎么和國王陛下交差???所以,維克托認為美國人拿不出足夠的籌碼,而夏爾更偏向于考慮時間前后。不管怎么樣,他們都得先把國內工業做好了,再來提工業的海外投資擴張。這就像是,手里有一支施工隊,先把自家的房子修漂亮了,再來給別家修——雖然不是太精確,但大概就是那么個意思。再精簡概括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要明確了這點,那么韋伯斯特再引經據典、旁征博引都沒有用。畢竟這是實打實的金錢實物交易,可不是眾議院會議中的嘴炮以及意識形態什么的——那些玩意兒再怎么說都虛無縹緲,哪兒有看得見摸得著的黃金白銀有說服力?所以在當天晚些時候的洽談會上,韋伯斯特發現他遭遇到了預想中的尷尬境地。南方的大莊園主們對夏爾開出的收購價很滿意,承諾在關稅方面多多活動。他們的原話是:“您帶來的生意總價值超過八分之一個路易斯安那地區!只要有這個數目,就連總統也沒有話說!”——喂,等等,我們的工業項目還沒談下來呢,你們這么早答應,真的好嗎?——還有,關稅本來是我們可以利用來討價還價的手段,你們這么快就把事情攬到自己身上,真的好嗎?韋伯斯特心塞塞的。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他這回算是領教了——他原本準備了一二三套方案,結果一個也沒派上!說心底話,韋伯斯特不太怪那些輕易松口的人,因為夏爾開出的價格超過了他們之前預想的最高值,還超過不少,是個人都把持不住。不過從國家大局出發,當然要重新商量??缮塘恳矝]用,他總不能攔著不讓人掙錢,這樣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找他拼命——談生意就好好談,動刀動槍就太夸張了,是不是?想到這里的韋伯斯特突然意識到了這背后的隱含用意。夏爾初到美國,雖然手里有錢,但人生地不熟,就算做了充分準備,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這就是傳說中的強龍壓不過地頭蛇。但是,夏爾并不打算自己解決這個大難題,而是準確地尋找到了突破口——用高額回報先籠絡住和他目標相同的南方派,再讓那些人去做他不特別擅長的事,比如說協調關稅稅率。這樣一來,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南方派和北方派摩擦已久,兩邊對另一頭都相當知根知底;真討價還價起來,南方派肯定比這一溜兒法國考察團都順手!夏爾所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給予南方派支持,加強南方派在關稅協調中的話語權!也就是說,其實,從頭到尾夏爾都沒有考慮過,通過真正意義上的冗長談判來解決這件事。因為他手里有錢,而這點正是再容易利用也沒有的優勢。這時候就合該揚長避短,如果有人能代替出面就更好了……想明白的韋伯斯特頓時有些悻悻然。——他也恨不能有錢到每天扔金子玩??!——而且別看夏爾砸得多!法國那些用了超出平均生產水平的工廠盈利說不定也足夠多,以至于很可能夏爾最終還是賺更多的!——所以他回華盛頓以后要怎么告訴其他人?說他根本還沒來得及展示他的口才,就已經被法國人的先手一招掐死在萌芽狀態了嗎?韋伯斯特現在只有一個心聲:累不愛!相比于美國人那頭一半歡喜一半愁的情況,法國人這頭心情普遍愉悅。因為夏爾帶頭定下來了最大生意的意向,其他人乘著東風,也還談得比較順利——在波士頓的造船廠,在斯巴達堡的釀酒廠,在底特律的毛皮加工廠,還有幾家零零散散的煙草加工廠之類。當然,這些都只是初步意向書;因為至少要看過現場,才能做最后的確定。雖然這些都沒有夏爾的技術作為支持,但好歹也有點能說出口的工業方面成果。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