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
:“母親,您也聽朱嬤嬤說了,姝兒她虔心禮佛,條件簡陋卻半點不懼,是妍姐兒自己要住過去,結果卻受不了莊子上的清苦,跑了回來,這事,如何能怪姝兒?” 白老夫人沒想到兒子竟然偏袒駁斥自己,想到這段時間兒子屢屢為了那陳氏母女違逆自己,心中不悅更甚,這陣子常犯的胸悶癥又開始隱隱發作起來。 當初就該堅持不讓陳氏入門,那妖婦生出來的東西果然也不是個好東西! 白老夫人正待訓斥兒子,那邊白老太爺卻又咳了聲,發話了。 白老太爺道:“夫人,我看此事都是妍姐兒吃不得苦,卻還偏要跑去姝姐兒的莊子上要跟著姝姐兒一起禮佛,結果累人累己,回來還好意思告狀!真是丟人現眼!以后此事休要再提。至于姝姐兒……” 他聲音緩和了些,對著白二老爺甚至可以說是溫和的道:“很快就是我的壽辰,老二,你準備一下這幾日就把姝姐兒接回來住吧,這孩子一片孝心,但她年紀小小也不可太過苛求自己,等過了我的壽辰,再送回莊子上或在隔壁置上個小宅子讓她住著也不遲?!?/br> 白二老爺聽了這話并沒驚喜也沒意外,只仍沉著臉應下。 白老夫人聽言臉色卻是刷一下的沉了下來,老頭子不僅駁斥了她的話,甚至要接那妖孽回府,那自己怎么辦?想到那病痛的厲害,她…… 白老太爺自然也注意到自己老妻的面色,他嘆了口氣,轉頭對著她便用兩人才能聽見的聲音低道:“此事且如此吧,一會兒有關姝姐兒我還有事情和你商量,你且稍安勿燥。姝姐兒這孩子,姐妹中都是出挑的,說不得有什么大造化,你何苦揪著她不放,說起來,那也是你的孫女?!?/br> 說完也不等白老夫人臉色驟變,便轉身揮了揮手,命下面的兒子媳婦孫媳孫女們各自退下。 眾人離開,廳中除了幾個侍立的小丫鬟,很快就只剩下了白老太爺和白老夫人兩人。 白老夫人看著白老太爺,面色沉沉,冷冷道:“老爺子,你這是什么意思?那姝姐兒是有什么造化,讓你不顧我的身體,也要接她回家中?” 白老太爺看了老夫人一眼,伸手揮退了侍立的眾人,有些無奈道:“那命相相沖之說到底作不作得準還很難說,你那次生病根本可能就是心情不好舊疾犯了,又何苦一直抓著不放。且讓姝姐兒回來也只是住上幾日,待過了我的壽辰就送走,還不行嗎?” 白老夫人冷哼一聲,卻也不再糾纏此事,而是問道:“那你所說什么造化是什么意思?” 白老太爺皺了皺眉,欲張口卻還是搖了搖頭,道:“這里人多口雜,還是去我院中書房再說吧?!?/br> 白老夫人心中一沉,竟然需要去他避居的小院子,想必事情必是不簡單了,她甚至隱隱約約覺得是否跟當年舊事有關,便沒再出聲,而是沉默順從的起了身跟著老太爺去了他的小院。 白老太爺自從翰林院編修退下來后,便一直偏居于白府后院一個偏僻的小院子,院子很小,不過堪堪三間房而已,一間廳房,一間書房,一間臥室,平日里這里是甚少讓旁人出入的,服侍他的也不過只是兩個心腹小廝。 第38章 私生孿生 兩人先后入了白老太爺的書房, 小廝送上茶水便退了出去。 白老太爺看了一眼坐在雕花椅上沉默的老夫人, 嘆了口氣,將目光轉向了窗外,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我知道你這些年來一直對仲謙的事耿耿于懷,你私心里甚至可能還懷疑仲謙是不是我在外面生得孩子卻逼得你將他當做嫡子來撫養?!?/br> “不,我沒有懷疑過?!?/br> 老夫人打斷白老太爺的話,冷道。 她沒有懷疑過, 過去這些年撫養次子她也問心無愧。 “如果懷疑,過去那么些年我不會對他那么盡心盡力的教養, 當年我們初到京中多么困難, 我可有半點苛待過他?你既說他是恩人之子,萬不得已才托付,我便一直當他親生兒子般教養撫育。不過反是你, 待他甚過親子,教養更是用心……” 所以,幾個兒子中,卻唯有他一人成材,獨中二甲進士, 然后官運亨通。 后來雖然娶了她娘家侄女,卻對她冷淡,然后侄女抑郁中不幸難產早亡,最后還不顧她的意愿一意孤行娶了那個商家女…… 她教養他問心無愧, 可是他卻讓讓她屢屢堵心。 幾個兒子中, 卻唯有這個二兒子過得最好最為暢順, 反是她的長子和幼子慢慢竟要仰他鼻息生活,他的子女也都能結上比她的親孫子孫女更好的親事。 她的親孫子孫女甚至要小心翼翼討好他才能得到更好的庇佑。 這和當初送來的那個襁褓中的孩子完全需要靠她的施舍和照顧不同,讓她的心態不知不覺就起了變化。 初心總是會隨著生活的艱辛和復雜而慢慢轉變,及至此次事情似乎完全脫離了掌控,讓她的情緒更加有些失控。 白老太爺回頭看著自己夫人沉郁的眼色,微嘆了口氣,這么些年,她的心思,他如何不知道一二? 可是次子比其他二子更優秀,并不是他教養不同的緣故,而是人的天資不同,性情不同,這如何能強求?且妻子溺寵幼子而不自知,養得他軟弱而依賴性極強,又能怪得了誰? 可是妻子跟隨自己帶著幾個孩子從江南逃離戰亂,一路入京,這么些年,她cao持家務,教養子女,當初還要想方法維持生計,她也曾是大家小姐,何曾吃過這么多苦?所以家中很多事情他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便罷了。 他搖了搖頭,道:“這些年我都沒有跟你明言仲謙的身世,是怕你聽了徒增煩惱,如今……也罷了?!?/br> “當年聞州城破城,容將軍帶著殘余兵力撤離,可是當時容夫人在將軍府聞聽戰敗軍訊難產而亡,留下這個孩子,當時這孩子才出生幾日,不可能跟隨容將軍撤離,所以才托付給了我?!?/br> “容將軍于我白家有大恩,否則當年混亂之中白家就被匪徒給滅了門,所以容將軍有托,我自當盡力。正好當時我們那個孩子去了,便抱了他來養,想著也能慰你失子之痛?!?/br> 這些舊事他一直未有明說,白老夫人卻大概都知道。 當年白家是聞州城望族,和將軍府交好,她和將軍府的容夫人也算得上是手帕之交,二兒子長相既有容家又有容夫人的特征,他慢慢長大,長相越來越有他們的影子,她怎么可能猜不到?所以她是當真沒有懷疑過白老太爺。 江南一帶熟悉將軍府的遺老不少,次子越大,長相越像了容將軍和容夫人,這也是當年他們舉家離開江南的原因之一,當然首要原因還是想要避開戰亂,新朝建立后京中要穩定不少,也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