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
何玄白見小妹何亭亭盯著自己看,連忙笑著安撫,“聽亭亭的,大哥不去香江。等楊友東和沈紅顏回來了,再叫他們好看?!?/br> 書呆子老二何玄青淡淡地說道,“楊老三就差敲鑼打鼓告訴大家,楊友東已經成功去了香江,怎么可能還會回來?”說完看向何亭亭,“亭亭你別哭,回頭我把我收藏的牙膏殼給你,讓你去換話梅吃?!?/br> 性子跳脫的老三何玄連聽了,心里有些舍不得,但看看可憐兮兮的meimei,還是硬著頭皮說,“我把雞胗皮也給了你,你別哭了?!?/br> “什么雞胗皮,那是雞內金?!焙涡嗯牧撕涡B一把,糾正道。 何亭亭卻一直在哭,她覺得雖然躺了快四十年,但老天也不算殘忍到底,在她投胎之前,總算能見家人一面。 “爸爸mama——”她伸出手來,想抱住坐在床邊的林玲玲。 這手一伸出來,手腕中竟露出一只羊脂白玉手鐲來。 何玄連眼尖,一下瞅見了何亭亭手中的手鐲,有些吃驚,“亭亭你怎么有這個?奶奶悄悄給你的嗎?” 何亭亭一動,腦袋就痛,幸好林玲玲伸出手來抱住了她。 這時聽了何玄連的問話,她低頭看向自己的手腕,見了個白玉手鐲,腦海里馬上想起不久前,那個男人幫她戴在手腕的鐲子,想來就是這個了。 于是看向站在床邊關切地看向自己的何學,說,“爸爸讓那個劉先生帶回來給我的?!?/br> 林玲玲四人的目光頓時看向何學,何學臉上有些詫異,“爸爸沒有托什么劉先生帶給你啊……” 他的寶貝們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藏好的,這個時候哪里敢挖出來?如果真要挖,也是悄悄拿去換錢換票給小女兒補身體,怎么會為了給女兒戴在手上而挖出來? 林玲玲想說什么,連忙扭臉看向何玄白,“老大,你到門口守著去?!?/br> 老大何玄白是丈夫親自培養出來的,個性靈活又心有成算,把事情托給他就能放心。 何玄白點點頭,又柔聲安慰何亭亭幾句,轉身出去守著了。 林玲玲見大兒子出去了,連忙壓低聲音看向何學,“不是你,亭亭哪里能有這東西?” 003 濃香雞湯 何學搖搖頭,看向被妻子摟在懷中的何亭亭,溫和地問,“亭亭,你告訴爸爸,手鐲是誰給你的?” 女兒被帶回來之后,妻子和母親倆檢查傷口時,幾乎把她全身上下都檢查一遍了,確定手腕上并沒有手鐲,所以這個手鐲絕對不是從梧桐嶺帶回來的。 “爸爸托劉先生帶給我的?!焙瓮ねぴ捳f得哽咽,語氣卻十分肯定。才剛發生的事,她怎么會忘了呢。而且爸爸就是因為去了那一趟才去世的。 林玲玲看向何學,何學對她使了個眼色,然后目光不掩憂慮地看向何亭亭,“那亭亭悄悄藏好,不要被外面的人看見,不然會被搶走的?!?/br> 他覺得小女兒傷了腦袋,因此有些糊涂,便打算過幾天等小女兒徹底清醒過來再說。 何亭亭乖乖地點頭,“我聽爸爸的?!?/br> “真乖……”何學聽了,笑起來,伸手摸摸瘦了下來的女兒,起身出去盛了一碗雞湯進來。 林玲玲已經扶著何亭亭坐起來了,見狀接過何學手中的雞湯,一調羹一調羹地喂給何亭亭喝。 林玲玲家跟何家一樣,不是本地人,是從北邊遷來的,不過她家比何家來得早,是二十年代來的。當時她爺爺帶著妻兒一起搬來,來了這邊發現日子還是困苦,沒頓飽飯吃。 老爺子好容易養大了兩個兒子,給大兒子娶了媳婦——就是林玲玲父母,家里就揭不開鍋了,沒辦法,見都說下南洋賺錢,就讓小兒子跟村里人一起下南洋去了。 因為家庭困苦,兄弟倆有吃的,從小是你讓著我我讓著你長大的,所以關系十分親厚。弟弟剛去南洋那些年,把賺到的錢都托人帶了回來,讓家里日子好過了許多。只是后來聽說娶了老婆,老婆漸漸管得嚴,寄回來的錢就少了,再后來,直接沒有了音訊。 林玲玲這一代,是在這個漁村出生的,林玲玲從小跟本地人學煲湯,這些年來已經能煲一手靚湯了。以她的水平,即使沒多少材料,也能把一鍋湯料理得香噴噴的。 雞湯味道濃香撲鼻,書呆子老二何玄青倒還坐得住,甚至還能思考,此刻就是一言不發地看著瘦得眼睛大了許多的何亭亭,眼睛瞇起來不知在想著什么。 何玄連還小,見了雞湯又聞到濃香的雞湯味,不住地咽口水,眼睛盡力想移開,可是不知不覺間又黏在雞湯上。 “你們都出去盛一些喝,不過只能喝半碗,去吧?!焙螌W見小兒子這饞樣,心酸地說。 盡管去年上半年開始,大隊暗地里就把田包產給各個家庭,大家已經不像原來那么缺少糧食挨餓了,但距離他小時候的日子還是差了很遠。他小時,何至于聞著雞湯味就流口水? 何家祖上是低調的大地主,即使到了三十年代末,還是富甲一方。到了四十年代,何學的爸爸也就是何亭亭的爺爺,嗅到了危險,便決定變賣家產向南搬遷。 何爺爺的幾個庶出兄弟不愿意去何學說的寶安縣,覺得那里窮死了,因此分了家產之后各奔前程,一戶去了北京,一戶去了上海,還有一戶當時就隨大流去了香江。只有何爺爺一個庶出的兄長,跟著何爺爺來到貧窮的寶安縣。 何爺爺一行是連夜進沈村的,并沒有露出帶著大筆家財的行跡。他們事先打聽過,沈村有一棟清朝進士修建的客家圍建筑,鬧了十多年鬼,無人敢近,進村時便住進了客家圍屋內。 何學生于1944年,是剛到寶安縣就懷上的。他和家人住在一圈包著一圈重重疊疊的客家圍屋里,吃喝富裕些外面都不知道,所以雞湯沒少喝。 65年,何爺爺和何學父子倆再次憑著敏銳的政治覺悟,把所有的財產埋藏好,便主動搬出了客家圍屋,住進了只有三個房間的破舊泥磚房子里。何爺爺同時對外宣稱,即使沒有房子住,也絕不住在封建階級的房子里。 此舉得到了人民公社的肯定,但是何家從此也真正過上了窮苦的日子。 老三何玄連聽了何學的話,眉開眼笑地應了聲“好——”,可是靈活的眼珠子轉啊轉看到何亭亭,就收起笑臉,又狠狠地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