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
者是因為活得太久,等他開始荒唐的時候,上頭長輩都沒了,下面除了弟妹,就是兒孫,誰敢說他。元清帝則是因為年輕,也沒做什么錯事,宗室自然犯不著找皇帝不自在。不過這一回,宗室沒有一個站出來反對的,無他,這件事對他們有益無害,甚至是有大益。否則三位大長公主也不會非要將自家兒孫塞進來了,而不在限定年紀范圍內的則紛紛扼腕,年紀不到的還好些,有一就有二,他們等得起,過了的嘴上說著不在乎的酸話,心里羨慕嫉妒。最后選定的二十三個孩童,魏家宗室十八個,來自公主一脈的五個,其中四個來自三位大長公主家,最后那個是慶康大長公主用人情捎帶上來的。這個被捎帶來的孩子叫崔昭,算起來跟皇室也有那么一點關系。崔昭的外高祖母是神宗的小姑姑,嫁人后便因難產而亡,留下一個女兒,因長得與神宗元后早逝的女兒有些像,被接進宮養了幾年,即崔昭的外曾祖母。這位外曾祖母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嫁人后倒是過了一段好日子,但后來神宗十幾個兒子奪位,郡馬一家被牽連其中,外曾祖母因著郡主的身份逃過一劫,帶著女兒活了下來。她的女兒即崔昭的外祖母,神宗的元后憐惜郡主不幸,又將崔昭的外祖母時常接進宮。彼時元后將失了母親的慶康大長公主養在身邊,崔昭的外祖母便時常帶著慶康大長公主玩耍,久而久之,慶康大長公主便待她比元后更親近。后來朝中一片混亂,元后病逝,崔昭的外祖母失了依靠,很快嫁了人,慶康大長公主又還小,一時斷了聯系,等慶康大長公主出閣,崔昭的外祖母已經去世,只剩下一個十歲的女兒,即崔昭的母親。但此時崔昭的母親已經隨父親外放,等再回京時,只剩下襁褓里的崔昭。慶康大長公主念及幼時崔昭外祖母對她的悉心照顧,接受了崔昭母親的臨終托付,將崔昭養在了身邊。所以這次入宮進學的事一出,慶康大長公主便將崔昭和女兒嘉善公主一起送了進來,兩人正好十歲。和別的孩童不同,因著寄人籬下,崔昭比尋常孩子要早熟許多,雖然慶康大長公主待他極好,但畢竟不是親生。這次能夠入宮進學,崔昭對慶康大長公主十分感激。崔昭雖然對能入宮進學充滿期待,但他也知道他的身份,以往在公主府時,他便謹記幼時的教訓,從不拔尖,如今進了宮,面對一眾皇子皇孫,他更不能草率冒頭了。然而下了馬車,到了資善堂前,那位自稱老師的先生竟要他們按照年紀大小來排隊。原本按照他的身份是不能走在最前列的,若非嘉善公主帶著他一起,他該排在最后,但現在,那位老師叫他排在男孩隊伍的最前。此次進宮的二十三人中,年滿十歲的僅有三位,而男子只有他一個,其余兩人皆為女子。崔昭驚訝的同時,心里時刻默念讓自己謹記藏拙的枷鎖動了動。而等進了學堂,聽到見到的,讓那枷鎖更松動了,心中隱隱有了期待。學堂跟他在公主府時見到的完全不一樣,那位叫邵巖的老師將他們分成了兩撥,五歲到七歲的一撥,八歲到十歲的一撥,前面的叫小班,而他們叫大班。小班和大班分開進學,各占一個教室。教室里的一切都叫崔昭驚奇,占了整面墻的黑板,邵巖老師用白色叫粉筆的東西就在上面寫下了字,桌案雖然也是一人一個,但跟公主府的不同,下面帶了兩個洞,可以將隨身的東西放進去。崔昭探手進去,發現居然有東西,抽出來一瞧,竟然是書本,一本本錯開瞧去,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叫他一陣茫然。沒等他們驚奇完,邵巖老師帶著他們大班跟小班匯合,去了教室后面的cao場。cao場邊上搭建著一個高臺,崔昭眼尖,遠遠便看到了高臺上身著明黃的一人,是皇帝陛下!崔昭長這么大第一次見到皇帝陛下,心情激動又好奇,等走近看清皇帝陛下的容貌,心里只劃過一個念頭:外面傳言沒錯,陛下果真是京城第一美男子。再一瞧,旁邊那人他見過,是首輔大人!若說崔昭最敬佩最崇拜的,莫過于首輔周大人,他曾想過,若日后能做官,定要做個像首輔一樣清廉為民的好官。沒想到有一日他能得到首輔大人的教導。雖然首輔大人說他每日只教一節課,但能得到他的教導崔昭已經十分高興了。除了首輔大人,教導他們的還有兩位極有名望的先生,崔昭知道他們,若是原來的他,根本無法拜到他們名下,如今進了宮,卻能得到兩人一同教導,頓時更興奮了,暗下決定日后定好勤勉用功。至于沒聽過名聲的邵巖老師和代表皇后來教授禮儀的夏嬋女官便也無所謂了,尤其后者,想來應該是教導那些女孩家的。不過叫崔昭驚訝的,最后竟然介紹了一位助教,叫他驚訝的不是助教,而是擔任助教的這個人,居然是長樂長公主。崔昭沒有見過長樂公主,但嘉善和幾位表哥見過,尤其嘉善時常提起,每每提起都是十分羨慕的語氣。長樂公主上前來落落大方的介紹自己,聲音甜美親切,崔昭忍不住抬眸看了一眼,對上長樂公主的笑靨,瞬間垂下了眼簾,下一刻又忍不住抬起,卻不想正巧與長樂公主的目光對上,兩人均愣了愣,而后長樂公主對他露出一個淺笑,移開視線,退回了皇帝陛下身旁。崔昭盯著高臺的一角,久久沒有回神,連皇帝陛下說了什么都沒有聽見。皇帝陛下好巧不巧將剛才的那一幕收入眼中,從他的角度,將崔昭耳脖通紅恍然失神的模樣看的一清二楚。面無表情的皇帝陛下將崔昭的容貌暗暗記下,小小年紀居然敢肖想朕的meimei,膽子很大嘛。簡單的開學儀式結束,進學就算開始了。元清帝在教室后面看了片刻,見教的認真,學的也認真,便放心走了。學校短時期內應該沒有問題,老師們每天一個人最多也就兩節課,不過到底不是長久之計,邵巖和夏嬋都沒有當過老師,雖然有皇后幾人一起幫忙寫教案,但只有他們兩個遠遠不夠,夏嬋頂著教禮儀的名號也遲早會戳穿被宗室知曉,得在這之前,多培養出一些老師來,元清帝還想著日后在國子監等推廣新學。不過數理化等基礎教材已經編撰完畢,像基礎數學已經在戶部開始傳閱,自從戶部官員學會了阿拉伯數字,辦事效率大大提高,戶部不乏對數學有研究的,等他們中有拔尖的出現,可以挑出來去跟夏嬋學習中高等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