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83
“然幼子何辜?封司馬晞為順德侯,賜衣服車乘,田百傾,邑千戶?!?/br>既然司馬睿不能算作真正的皇帝,那么司馬睿的兒孫,也只能封侯。大趙并非禪位所得,無需厚待司馬氏,更不會給這個前任皇帝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的權利。比照當初晉武帝封劉禪和孫皓的標準,賜其封邑即可。小小孩童又如何懂這些?聽到自己不會被殺,還有田畝邑戶,他趕忙學著旁人教的拜了下去:“謝陛下隆恩!”這聲謝恩,也成了信號。“陛下世濟明圣,海內歸心,當垂千載矣!”朝中所有文武盡皆跪伏:“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之聲,繞梁不去。※“陛下真要饒過瑯琊王氏嗎?”退了朝,張賓并未離去,而是再次面君,問起這個關鍵問題。王氏在江東的權勢,不亞于司馬氏。且不說王敦犯上作亂,就是那王導也能只手遮天。如今兩人雖然身死,但是王氏剩下的子嗣還有不少。若是都留在江東,說不定要惹出什么亂子。“負隅頑抗的,自不能留。然王導能盡忠國朝,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绷悍宕鸬?。其實王導最后那一戰,頗為古怪。更像是帶著所有不會投降的晉臣,前來送死一般。若無那一戰,說不定攻入建鄴還要些時日。偏偏他出戰了,還死得干凈,沒留下任何首尾。王導其人是忠是jian,梁峰并沒有興趣過問。但是這樣的“投名狀”,還是值得贊許的。況且王氏還有一人,讓他不得不惦念。如今那人已滿二十,書法也有小成。雖然沒了東晉,不知還能不能達到“書圣”的高度。但是這樣的人,終歸還是留下更好。“除了王敦親信,其余王氏子弟盡數遷往北地。門第降品,可參試????!毕肓讼?,梁峰下了定論。降品對于世家而言,原本是極為恐怖的事情。然而現在趙國的品階,早已不再像前朝那么嚴苛。九品官人法名存實亡,若是逃避科考,就撈不到實權官職。清流又如何?名望又如何?沒了高官厚祿,世家也就成了水中浮萍。降品聽起來可怕,但是只要能參加???,幾十年下來,說不定又能恢復門望。瑯琊王氏尚且如此,其他江東世家呢?也許這恩典,比當年的九品制,更能得南方士人的歡心。不過真正平復南地,仍需時日……冬去春來,又復冬至。當春風再次吹綠了陽渠兩岸的綠柳時,一艘龍船,??吭诹寺逅哆?。此船長九丈,高五層,雙側帶槳,金鼓俱全,猶若水中壁壘。張牙舞爪的金龍,盤在船頭,睥睨四方。一桿大旗迎風獵獵,上書那個“趙”字,似乎都破空而出。“嗚……”一聲長長的號角吹響,隨即,雷鳴在空中炸響。這是禮炮。就算洛陽城中的百姓已經習慣了新式的爆竹,也會被這動靜嚇上一跳。然而今日,無人惶恐。大河上下,旌旗飄展,人頭攢動。天子要乘船東巡了!登基十三載,這還是天子第一次離開京畿。然而巡興這等大事,并未讓百姓怨聲載道。只因天子下詔,沿途各州縣不得修建行宮,亦不能擾民。一路東去,龍船只沿河而行。這是何等圣明之舉!只可惜,天子此行沒有封禪之意。若是封禪泰山,是不是也能同秦皇、漢武一般,立石頌德,昭示功勛?然而當年秦皇修阿房、馳道,發百萬民夫;漢武窮兵黷武,累天下百姓。哪有當今圣上這般仁德勤儉?莫說行宮了,就連皇陵也沒有動用多少人力。修建運河,鋪平道路,更是為了天下百姓。沒看這龍船,都比尋常的樓船小上一些嗎?如此圣君,自當萬民擁戴,因為哪怕有羽林龍驤在側,也有百姓自發走到了河畔,想一睹天顏。當然,沒幾個人能看到天子真容,只見那龍船揚起風帆,在前后戰艦拱衛下,緩緩駛出了港口。“沒想到會有這么多百姓……”站在重樓頂端的望臺上,梁峰輕笑一聲。“天下太平,萬民歸心。自有黎庶渴慕天顏?!鄙砼匀宋⑿Υ鸬?。“你也學會那些詞臣口吻了?”梁峰橫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南地的戰事是告一段落,想要穩定局面,真正“太平”,恐怕還要幾年光陰。然而這些都是微末,確實沒有什么能擋住他東巡的腳步了。反正又不是要去幽州,只在冀州、青州轉一圈,不必興師動眾。“若真為詞臣,當勸主公封禪才是?!蹦侨藙γ家惶?,回了一句。梁峰不由抽了抽嘴角:“泰山就罷了,倒是可以去孔府轉一遭?!?/br>封禪泰山,可不是皇帝一個人跑去就行的。必須帶上文武重臣,一路興師動眾不說,光是修路開山就不知要花費多少。而梁峰這次東巡,身邊的人員是減了又減,只有禮部、工部、御史臺的少許官員。太子監國,重臣們也留下輔政。這放在大多數皇帝身上,都是不可想象的。偏偏他如此做了,還沒有半點心里負擔。孔府可是新開辟的路線,奕延有些訝異:“主公要追封褒成侯嗎?”漢平帝時,始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孔子后裔得封“褒成侯”,食邑八百戶。后來曹魏崇法,西晉崇道,儒家的地位漸漸下滑,褒成侯也數代無人問津了。問題是,大趙也不像尊儒???倒是佛釋大興,百工復起,頗有當年諸子百家之相。怎么會不封山,先封孔呢?“儒家還是有可用之處的?!敝茉鉀]有旁人,梁峰倒也不在乎多說兩句,“只是效仿三代,尊萬世師不行。必須重現儒家初始之相,生出‘新儒’?!?/br>儒教是一成不變的嗎?其實并非如此。相反,在它形成之初,經過無數爭辯和更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千錘百煉下,才塑造出了形態。每一次變化,除了儒生心血外,也不乏統治者有意識的取舍。既然后世能有理學,能有心學,為什么不能有一種更為開拓包容的儒學呢?說穿了,儒教不過是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筑,當然能依據經濟基礎進行微調。而當天文臺出現,當顯微鏡問世,當科學的種子開啟萌芽后,這“善變”的儒,又怎會一成不變?用千年前的經驗,去套千年后的社會,必然是一條封閉的死路。因而,梁峰想試上一試。雖然不知有生之年能否成功,亦不知這變化會打造出何等古怪的產物。但是“嘗試”本身,就是一種值得發揚的思想。亦是百家爭鳴,最核心的關鍵。看著主公那高昂的神態,奕延眼中閃過一抹柔色:“怕是禮部那些官員,會頭痛的厲害?!?/br>出來走走,果真是對的。主公有多久未曾顯出這樣的神采了?“怕什么?反正是巡幸嘛,還有誰敢攔御駕嗎?”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