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7
又有崔稷這個名儒之孫費心安排,自然能把賀冬祭祀cao辦的宏大隆重,合乎禮法。然而去歲那股令人心驚的肅殺雄壯之氣已然不見,更多則是眼花繚亂的表演。就像任何祭祀典禮一般,讓人目眩神迷,心生畏懼。被突然冒出的念頭擾亂了思緒,不過梁峰并未表現在面上,而是收斂神情,用更加莊重的姿態來見證這場儺舞。他要的是安定人心,越是專業化的表演,就越有說服力。他身后,是安靜肅立的太守府官吏。所有人都專注的看著正在行儺的方相氏,唯有一道目光,望向了身前背影。奕延也想起了去歲。那時他身披熊皮,站在那人面前。臉上帶著沉重的鬼面,他看不到其他事物,唯有那道身影在火光下瑩瑩閃爍。那里有讓他血脈賁張,恨不得其之效死的專注目光,有欣賞,有欽佩,有信重和希望,只為他一人存在!而今日,他面對的,只是一條背影。在他身側,還站著十數名官吏,就算自己能超出別人一個身位,只是區區一步而已。鼓聲隆隆,宛若冬雷,擊打在心間。奕延默默垂下了視線,一言不發,宛若雕像一般,矗立在梁峰身后。在太守府繞了一遭,方相氏很快帶著振子們沖出了大門,向著城中奔去。驅儺儀式要徹底跳完城中幾條干道,一一清掃污穢。而太守府賀冬大祭的事情,也會隨著他們的儺舞,傳到上黨的每一個角落。大儺之后便是官宴,新任太守宴請太守府諸官,就連尋常小吏,也能吃上兩道熱菜和用肥美羊rou作為餡料的餛飩。這安排,對于飽經戰亂的郡府諸人來說,絕對是個上佳的兆頭。府君沒有忘記他們這半年來的辛苦,也沒有疏忽那些快要被人忘了個干凈的古禮。潞城有多久未曾舉行這樣規模的大儺了?整個上黨境內呢?如今,府君惦念著他們,惦念著治下萬余戶百姓。這樣的好官,哪里去尋?!有了這樣的想法,郡府上下無不歡欣。梁峰又破例備上了醇酒和歌舞,吃完這頓,就是連著三天的假期,自然要開懷暢飲才是。一頓飯,酒酣飯飽,賓主盡歡。帶著一身酒氣,梁峰回到了后宅。他倒是沒喝幾杯,但是宴席上喝酒的可不止一個,就連姜達都被人灌的迷迷瞪瞪,忘了自己醫生的本職。何況其他愛酒之人。在榻上坐定,吩咐綠竹倒了杯茶,梁峰才長長舒了口氣??磥矶螝J的建議果真管用。有些事情,做與不做,就是兩個概念。而古代設置這么多官方的節日、慶典,也并非毫無用處。對于那些大字不識的平頭百姓,官府的一言一行,就是他們唯一可依仗的東西。否則也不會有代代相傳的“父母官”和“青天大老爺”的崇拜了。如此一來,正旦大宴、立春鞭牛、上巳游宴之類的節日,也要一一籌備才行。只盼明年春天,匈奴那邊鬧的不太厲害吧。正想著,門外有人通傳:“府君,榮小公子求見?!?/br>榮兒怎么來了?梁峰坐直了身體:“帶他進來?!?/br>也是一身正裝,梁榮走進了臥房,躬身行禮:“孩兒祝父親大人冬季安泰,無病無災?!?/br>梁峰這才反應過來,這是梁榮給自己拜節來的。冬至也是孩子向父母長輩拜節的日子,去歲他們兩人便是在梁府一同過節,今年卻因為賀冬忘了這茬事。沒想到梁榮一直等著,就想為自己賀這個“亞歲”。淺淺醉意消散不見,梁峰笑著招了招手:“為父讓榮兒久等了,來,跟為父一道畫消寒圖吧?!?/br>這也是兩人去年定下的規矩,冬至乃是數九第一天,當準備消寒圖,數九消寒。只是去年,梁榮是直接收到了圖,而今年,則是梁峰當面為他作畫。心頭一片歡喜,梁榮快步走了上去,小心挽起衣袖,親手為父親研磨。濃稠的墨汁化開,梁峰提筆開始繪制寒梅。去年他畫梅花還頗為吃力,畢竟只練過柳體,并未專研過繪畫。然而一年過去,在他筆下,不論字還是畫都有長足進步。這可是生存的基本技能,更何況,如今能讓他消遣的娛樂,也不剩多少了。濃墨勾勒出嶙峋梅枝,淡墨描繪出纖弱梅瓣,不多時,一簇墨梅開遍枝頭。梁峰停下筆,對盯著圖都有些發愣的梁榮笑道:“榮兒,今天是數九首日,要涂第一瓣嗎?”梁榮立刻點頭:“要!”綠竹相當有眼色的擺上了朱砂,小家伙接過父親遞來的另一枝細筆,仔細描摹起來。在那還有些嬰兒肥的小手中,一瓣墨梅染朱,綻上枝頭。第139章二九天,足以凍得人伸不出手來。往年這時一家老小都要窩在屋中,圍著火盆瑟瑟發抖。計算著種糧和口糧的配比,指望開春多挖些野菜果腹。然而今年,卻有不同。推開虛掩的簡陋木門,李二走進了小屋。他身上滿是熱騰騰的汗氣,就連那身冬衣都浸的有些濕了。“快!快脫下來放炕上晾晾?!崩疃钠拍镖s忙湊了上來,幫他解衣。李二卻先從懷里掏出了一個餅子,遞在了妻子手中:“今日我得了三甲,這是賞的!”李家娘子立刻喜笑顏開,取過了那厚實的餅子。李二一家,是逃難逃到潞城的。他家原本住在祁縣,但是當地匈奴鬧了起來,說是要立國,又有官兵前來討伐。一來二去,房子被燒了,人也差點被拉去做兵丁。被迫無奈,李二只得帶上一家老小,想要逃離并州。究竟逃往哪里,李二其實心里沒底。琢磨著隨波逐流,翻過太行山,前往兗州。誰料走到上黨時,有消息傳了過來。上黨太守心慈,命令各縣收容流民,開墾官田。對于這事,李二是心存疑慮的,畢竟一路上他就見人被拉去蓋鄔堡了。大冬天做苦役,可跟當兵拼命沒啥區別。然而又走了好幾日,來到郡府潞城時,他才恍然發現傳言不虛。只見潞城西郊的荒地上,已經建起了不少屋舍,更有農人趕著牛馬開墾荒地。放在其他地方,是見都見不到的。這群人怎么敢在上黨停留?這里距離匈奴可不遠??!畢竟還是謹慎,李二又仔細打聽了許久,才發現如今潞城里高坐的,是那位傳說中的佛子。因他保佑,之前攻打潞城的匈奴人都被神雷劈死了,疊成的京觀還在城外堆著呢!見了那高高的封土堆,又看了流民大營外那些登記名冊的官差。李二終究還是下定了決心,留在了城外。開墾荒地,官老爺們會提供犁頭和牲畜。耕種的種子,也可以向官府賃借。田賦是有些高,第一年足要四成,往后會酌情減少。但是人家都給了這么多東西,又沒有其他苛捐,并不算太高。更讓人欣喜的是,在開荒之余,還會兵士組織他們cao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