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7
到今天,而沒有人來打擾他那雖然不算十分悠閑,但仍舊相當拉仇恨的生活。 由于前朝末代帝王的自相殘殺, 他們雙雙倒臺之前干的最后一件好事就是抄了大觀園的家。本來還惴惴不安等著最終審判的賈氏一門在第二天就得到了轉機——寧珊登基了。 當時還臥倒在床的史太君就矯健的跳了起來, 整個大觀園彈冠相慶, 就等著狐假虎威, 作威作福了。 然而,賈赦進宮了,賈璉封王了,連東府的惜春都被親爹送給了賈赦,水漲船高成了公主了,卻依然沒有傳旨內監光臨大觀園,宣布他們可以當皇親國戚了。 賈家一門的祖訓大約是“有便宜不占王八蛋”,過去沒有條件他們制造條件還要占別人的好處呢——比如林家的家產, 迎春的嫁妝, 更早的還有賈赦作為襲爵人應有的權利和地位等等?,F如今, 讓史太君眼睜睜的看著從血緣上來講是她孫子的人坐上了龍椅, 從她肚皮里爬出來的不孝子也當上了太上皇, 而她卻沒有成為太皇太后, 這如何能忍? 依著史太君耍了多年的威風和早已刻入骨子里的跋扈, 她早就想指著鼻子對長房父子倆破口大罵,看他們跪地磕頭,百般討好,再拿著架子享受他們唯唯諾諾的奉承了??上?,熟練了多年的手段卻再也沒有了施展的機會。 賈璉從寧珊登基以后便沒有單獨露過面,偶爾上街都是前呼后擁,身邊隨隨便便都跟著百八十個人,賈政曾經試圖在街上勇攔快馬,但卻連靠近的機會都沒有。 賈赦就更不用說了,認真算起來,史太君等人在他當太上皇以前就得有小半年沒正面見過他了。 就連賈蓉、賈薔兩個,自從跟著賈璉出京不成一同坐牢以后,就沒再回過家。賈薔榮升為鑾儀衛首領,接連幾個月都忙著組織cao練各位貴人的冊封儀式。 賈蓉則繼續在龍禁尉里發光發熱——這個組織從一開始就是如今那位半死不活的前太上皇為了撐面子召集起來的,現在被賈赦接手了也是同樣的用途。賈蓉原本就樂于討好這位自從大兒子回家就一路開掛,運氣好到爆的叔爺爺,如今更是鞍前馬后的孝敬著,恨不得這就是他親爺爺。 綜上所述,史太君唯一還能見到的人只有賈家的族長——賈珍了。 賈珍那小的可憐的末等爵早就隨著前朝的覆滅煙消云散了,本來他還能安慰自己,賈璉作為皇帝親兄弟都沒撈著好處呢,然而賈璉封王的圣旨成了壓在駱駝身上的稻草。在東府里百爪撓心等著沾光的賈珍連一文錢的好處都沒有看見,卻還不得不忍受著越老越眼瞎的史太君不知所謂的狗仗人勢,不爆發簡直對不起寧榮街一霸的諢名。 賈赦應該感謝賈珍,因為有賈珍在前面頂著,他可以無限推遲不得不面對討人嫌一家的日期,繼續別別扭扭的當著他那史無前例的“太上皇太后”。 寧珊也應該獎勵賈珍,就沖著他替賈赦分擔了不計其數的無理取鬧和胡攪蠻纏,就很值得被賞賜一個三代始降的世襲。只可惜,短時間之內,誰都顧不上賈家這么微末的雕蟲,賈珍只能繼續寂寞的當著無名英雄。 隨著賈璉賈琮封王,寧珊也開始大肆封賞功臣。 得到爵位的都是武將,寧珊按照自己當年征戰時手下的功績大小,一一分封以相應的爵位。 最先接到圣旨的是北疆將士。統軍的黎老將軍年事已高,降服了東平王以后便上書要將元帥之位讓出。寧珊同意了,但讓他舉薦繼任,黎老將軍思量數日,終于還是舉賢不避親的推薦了自己的長子,也就是黎小將軍之父黎將軍。隨著寧珊批復同意的折子一起達到邊城的還有本朝第一位公爵的冊封旨意,告老還鄉的黎老將軍頂著武國公的頭銜慢悠悠踏上了回京享福的榮光之路。 海軍兩位副將如今升格為左右先鋒將軍,三年一換,輪流掌握兵符。李大海受封鎮東侯,云海則成了平順侯,暫時留在京中,并代替了寧珊曾經的禁軍統領之職,拿出訓練海軍的手段cao練禁軍。 衛若梅雖然在寧珊登基一事上立下若干功勞,但終究能力有限,既不能接手禁軍成為新統領,也不能躍馬邊疆建功立業,寧珊為此很是頭疼了一陣子。好在衛若梅為人機靈,且有自知之明,找機會對寧珊表達了一番忠心和謙遜以后,退出禁軍營,以昭武將軍的身份成為新組建的御前侍衛統領。其父也借兒子的光兒從前朝的神威將軍升格為神威子爵,以便將來可以傳給衛若梅。 此外還有禁軍的兩位副統領,四大京營中曾經跟隨過寧珊的副將們,在前南安王的地盤上收編的眾多青年校尉等等,也都得到了從伯爵到將軍不等的封賞。 文臣中難免有人不滿,覺得陛下有重武輕文之嫌。武將們聽了則紛紛鼓噪,怒斥他們為酸儒。自古文武之爭就從未消停過,都說封侯拜相,然而事實是武將們封侯的不少,而且祖上功績可以庇蔭子孫,一人拼命掙出個前程,起碼三代吃穿不愁。但文臣家族數十年寒窗不輟,卻幾代人都難出一位相爺。 寧珊任由兩方各派代表吵了數日才出面,輕描淡寫的制止了這種無意義的爭吵:“諸位愛卿非要說朕重武輕文也沒什么,畢竟朕乃是武將出身,總有幾分香火之情?!蔽某紓児挥樣橀]嘴,這就是有個武力值爆表的老大的好處,人家說什么都必須服從,沒有發表意見的余地。這種做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加強臣子們的團結緊密,讓他們相親相愛,有勁兒都往一處使,不會無謂的消耗于內斗之中。當然,缺點也很明顯——自古以來的暴君都有這種傾向。 獨斷專行和從諫如流都很容易翻船,寧珊雖是將門虎子,可也是飽讀史書的,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捧高了武將們的地位的同時,也不忘賦予文職們更高的榮耀來拉平衡。 寧珊為文官的職業列表增添了三師、三公總計六個榮譽虛銜,以此來平復文臣們抱怨武職有超品,而他們最高只有一品的怨氣。 三師,即太師、太傅和太保三人。從這個“師”字就可以看出,這三個職位也就是帝王的老師,專門負責教育皇帝,基本上都由德高望重的老頭兒瓜分,與其一脈相承的還有少師、少傅和少保,負責培養太子。受封為“三師”之人可得到帝王的禮敬,非正式場合無需跪拜除太上皇和皇上之外的龍子鳳孫,而且走到哪里都要被人尊稱一聲帝師,這對于熱愛面子大過天的文臣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三公則是秦代就有了的太尉和遠古時期就存在的司徒和司空這三個官職。曾經的三公可謂人見人畏,權勢滔天,三個人聯手幾乎能瓜分掉所有的中央權力,別說架空皇權,弄死個把帝王跟吃飯一樣簡單,栽在他們手下的皇子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