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25
貴重的東西,她說送也就送了。不過她和涂芳顏交情深厚,這些物件再貴重也不值得什么。 賀瑾看了一眼娘親,見她微笑著點點頭,便用兩手恭敬著收下道謝:“謝謝姨姨?!?/br> 幾人坐下,涂芳顏道:“公子說你難得來一趟,這宋州城內再繁華也比不上京城。不如,我們去郊外的莊子上住一段時日,松散松散?!?/br> 徐婉真瞬間就明白了她的意思,笑著點頭道:“如此甚好。到了你的地頭,我就聽你的安排?!?/br> 涂芳顏已經安排好了馬車,下了船,好幾輛馬車繞過宋州,徑直去了西郊的莊子。 西郊的山并不高,地勢平緩上升,正好適合耕種。這里的農戶,多以佃戶為主,靠天吃飯。這兩年風調雨順,他們的日子也跟著好過起來。 賀家的莊子,在西郊最高的一處山頭。這里比洛陽更往南一些,路上已經見不到積雪。過了一個冬天的小麥精精神神地站在田地里,阡陌相交,一派祥和的鄉村田園氣息。 他們這個車隊,走在鄉間的路上,顯得有些浩浩蕩蕩。光是馬車,就有五輛,更別提跟在馬車前后的護衛人員。 有溫沐蘭、梅心領著的女衛,有秦陽榮領著的和豐號鏢師,還有賀家的護衛隊。 不過,這里的人都知道賀家的大莊子在里面,知道是賀家的人馬,議論兩句也就過去了,并未過多關注。 徐婉真和涂芳顏坐在一個車里,逗弄著冰雪可愛的賀瑾,聞著清新的泥土草木芬芳,只覺得提了幾日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 與這里的一派祥和相比,京中的局勢陡然緊張起來。 烏云壓城,一種緊張不安的氣氛迅速在洛陽城中蔓延開來。只半日功夫,熱鬧繁華的大街上見不到半個人影,每家每戶都緊閉了門戶,嚴禁家人外出。 人們在門后面窺探著街道上的動靜,只有一隊一隊的兵丁從街面上整隊走過。不時有神色嚴肅的騎士策馬飛奔而過,馬蹄在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塔塔”聲,更增加了緊張的氣氛。 這一切緊張的源頭,來自于城外的大軍壓境。 京畿大營反了! 這次是立朝以來,洛陽城實實在在受到的威脅。 叛將魏明宣稱,當今皇上的帝位來路不正,是強奪了汝陽王的皇位而來。因此,慶隆帝一脈都沒有繼承帝位的資格。 他得了先帝遺旨,要替天行道,匡扶正義,扶汝陽王血脈繼承大統。 在他軍中也有能人,將慶隆帝奪位的過程寫得如同話本子一般精彩。 先帝為何在臨終前改主意另立汝陽王,而慶隆帝又是如何逼宮,逼死先帝圈禁汝陽王。忠于先帝的影衛,如何拼死護住了先帝遺旨。汝陽王如何忍辱負重,終于設法將他的兒子送了出來,懷揣遺旨找到了魏明。 這其中的精彩轉折,描繪得活靈活現。 這段故事,抄寫了無數本小冊子,在圍城之間便散發到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 在這其中的描述里面,慶隆帝的陰狠手辣,汝陽王的忍氣吞聲,先帝的不甘和無奈,影衛的忠心耿耿,宛如親見。 只是,慶隆帝受萬民擁戴,創下這太平盛世,豈能被這三言兩語所說動? 詆毀他,就等于詆毀眾人心中的英雄。這些冊子,官府沒收了部分,民眾焚毀了部分,還剩下極少的數量,在心存疑慮的人們手中流轉。 這冊子中所書之事,到底何為真何為假,所有的來龍去脈,只有慶隆帝的心頭才最清楚不過。 但這冊子的主角——慶隆帝,早于兩日前駕崩于宣政殿。 受他遺命,秘不發喪。 除了慶隆帝近身伺候的吳光啟外,只有曹皇后、太子、武正翔知道這件事。其余人等,包括就在宮中的肖太后、付賢妃等人均不知曉,更別提朝廷、宗室。 慶隆帝久不出現在人前,為的就是讓這個時候無人懷疑。 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慶隆帝偏偏要營造出這么一個假象,請君入甕。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第1011章 兵臨城下 武正翔面目肅然氣勢凌冽的走在宮中長長的甬道之中,兩側是高高的朱紅色宮墻,頭上是鉛云密布的天空。 整座皇宮,仿佛知道失去了男主人,顯得哀慟和壓抑。 然而,皇宮只是座建筑,怎么可能有喜怒哀樂?真正哀慟和壓抑的其實是武正翔的內心。 慶隆帝駕崩了,但他燃燒生命布下的大網才剛剛張開而已。只是沒想到,魚是上鉤了,但沒想到第一條上鉤的,竟然是京畿大營這條大魚。 京畿大營中,有三萬精兵兩萬輔兵,合計五萬有余。 莫看從字面上看,這數量并不多。但從城墻上望下去,營寨密密麻麻,軍旗如林,黑壓壓一片。 為防叛亂,洛陽城中常駐的兵馬并不多,且派系林立山頭眾多。 皇宮中,武勝領著的北衙禁軍僅五千人,南衙也不過這個數字。 京城有五城兵馬司,負責九門安危、巡捕緝拿盜賊等。守著城門的士卒,就是屬于兵馬司管著。另外,京兆府、刑部、大理寺等地各有衙役,但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也不過三千之數。 算算總兵力,全部加完也才一萬三千余人,憑什么和城下大軍對抗? 更何況,由于魏明護短的個性,京畿大營如同鐵板一塊,上下一心。且營中士卒都是從邊陲之地積了軍功升上來的百戰老兵,戰力不可同日而語。 一句話,京中的局勢相當嚴峻。 武正翔和太子再怎么不睦,也要將慶隆帝交代的這最后一件事辦好。 宣政殿,前殿。 京畿大營扯了反旗,事關重大,太子召集重臣勛貴宗室在此議事。 懸殊的兵力對比,令眾人的心上都如同壓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不得輕松。 “回殿下,洛陽城城墻厚實、防備精良,守住綽綽有余?!?/br> 禮部吳尚書這句話,聽上去雖然美好,但卻并未讓太子放心。 守是能守住了,但叛將圍住了京城,糧草后援均被阻隔在外。在日日攻打之下,京中又能撐多久? 正值太平盛世,洛陽滿城的百姓、士卒、官紳、勛貴、宗室,皇城中的宮女內侍、嬪妃、皇帝皇后等人,已經超過了百萬之數。 這么多人,每日消耗的糧食是一個驚人的數目。 只不過平時的洛陽城,地處南來北往的洛水之上,每日都有大量的貨物流通,才沒有感覺出來而已。 當洛陽成為一座孤城,這個問題就會顯現出來,成為最重要的問題。 “殿下,”戶部鞏尚書出列一步,稟道:“經過微臣計算,十日后城中就會糧食告急。官倉中的糧食全部拿出來實行糧食配額,能多頂五日?!?/br> 洛陽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