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6
生辰吉樂,福壽綿長?!?/br>傅深這才想起來,今天確實是他的生日。只是平日里軍務繁忙,又不是整壽,這事早就被他拋到腦后去了。再說非常時期,誰也沒心思過生日,也就嚴宵寒還替他記著。“多謝……”傅深喉嚨發堵,可能因為剛醒,整個人顯得有點懵,措辭也顯得生疏僵硬:“費心了?!?/br>嚴宵寒看他一臉沒過過生日的茫然樣,好笑又心酸,沒忍住手癢在他頭上摸了一把:“前年你在北燕,去年又分居南北,今年好容易趕上了。我如今也沒什么能送你的,給你煮了一碗壽面,手藝欠佳,侯爺賞臉嘗嘗?”傅深點了點頭,盯著那個去給他端面的修長身影,默默地心想:“我什么也不要,有你就夠了?!?/br>嚴宵寒倒不是謙虛,他說自己“手藝欠佳”,面的味道真的只是一般。不過別說只是“欠佳”,哪怕嚴宵寒現在端給他一碗砒霜,傅深也能面不改色地咽下去。這一天,北燕鐵騎陪同傅深巡營的將領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前幾天還揚言要“以逸待勞”“敵動我不動”的靖寧侯忽然像被什么刺激了一樣,分析局勢時從原州的兵力部署一路跑題到如何盡快打下京城,大有三個月內不收復全境,就要他們提頭來見的意思。肖峋用胳膊肘戳了戳俞喬亭,悄聲問:“將軍是不是中邪了?”俞喬亭面色凝重:“我看八成又是姓嚴的給他灌了一碗迷魂湯?!?/br>傅深朝他倆投來冷冷一瞥:“昨晚接到江南的消息,韃柘二族派出使者前往金陵,提出議和,要以黃河為界,分治南北,還要與我朝結為友邦。我想在座諸位,沒人愿意每年給這些狼崽子們發壓歲錢吧?”眾將立時收起了嬉笑之色,神色凜然。“過完年就動手。只要攻克了原州相州,京城再無屏障。三個月之內收復中原不是空談,”傅深放下手中地圖,肅容正色道:“各位,當年京師兵敗、北疆淪陷之恥,如今,該由我北燕鐵騎親手洗雪了?!?/br>一年一度的除夕夜,縱然世道艱難,北方遍地蕭條,城中仍不時有零星爆竹聲響起。對于大部分漢人來說,日子再不好過,年總是要過的。城外,漆黑天幕之下,則是列陣森嚴、殺意凜然的萬千鐵騎。不知道江南此夜,又是何等的繁華盛景。四支大軍的將領們齊聚在營前的空地上,正在做戰前最后一次部署。待他們說完,嚴宵寒叫了個親兵,給每人分了一碗熱酒,起頭道:“此酒為各位壯行。愿天佑我軍,此戰大捷?!?/br>眾將各自舉碗,在半空撞出一片清脆聲響,齊道:“天佑我軍,旗開得勝!”烈酒入喉,燒沸了全身血液。其他人各自回軍中,只有嚴宵寒稍慢一步,傅深似乎看出了他的打算,挑眉笑道:“還有什么話要單獨跟我說嗎?”他的眼角被酒意蒸出一層薄紅,笑起來不似平時輪廓冷硬,而是帶著一點微醺的溫存。嚴宵寒明知道時候不對,場合不對,可還是不由自主地被他勾的心弦一顫。他最不愿意看傅深上戰場,然而不可否認,這其實也是最令他心折的模樣。“除夕夜,該說點吉祥話,”嚴宵寒就著漫天朔風,朝他遙遙舉杯:“愿家國安定,盛世太平?!?/br>傅深微怔,隨即垂下眼簾,似乎是嘆了口氣,又似乎是笑了。他舉杯回敬,聲音不大,但落在風里,每一個字都讓嚴宵寒聽清了。“愿長相廝守,共君白頭?!?/br>說完,他將碗底殘酒一飲而盡,縱馬踏入無邊夜色之中。第71章時刻長治二年,新年伊始,漢軍夜襲原州,大破蠻軍,斬首數萬,俘虜韃柘將帥官吏、王公貴族三十余人。二月,淮南三軍收復相州。三月底,七路大軍勢如破竹,會師于京畿南端的涿州。不久后,由傅深牽頭,七軍將領齊聚一堂,商討如何分兵北進,收復京城。在這個過程中,各路節度使也都或明或暗地試探過傅深的口風。京城之戰已在眉睫,但打完仗之后他們這些人該何去何從,是繼續割據一方,還是交還兵權、歸順朝廷,當個閑散勛貴?節度使們雖然都默認自己是在為朝廷打仗,可誰也不想白干活,更不愿意成為被拆的橋,被殺的驢。前車之鑒太多,他們對朝廷信任有限,這時候倒是傅深這個率先起兵勤王的領頭羊更有號召力。四月中旬,大軍部署已定,韃柘二族及渤海國的使者越過金陵朝廷,直接到城外求見北燕主帥,再度提出議和。使者承諾三族將從京城退兵,退回關外,雙方以長城為界,互不相犯,并要求大周每歲增給三族歲幣,另許其每年冬春入關牧馬。四月十八,七軍將領共登京郊黃金臺,與韃柘使者在此會面。這一次,沒有朝臣,沒有帝王,只有一群踏著鮮血和白骨殺上京城的將軍,與野心不死的來使當面對峙。和談當然是談崩了,哪怕開戰,漢軍也是穩占上風,完全沒有必要答應使者這種看似退讓、實則得寸進尺的條件。傅深把人全叫過來也不是為了和談,他從青沙隘遇伏受傷后就隱約萌生的想法,此刻正要邁出第一步。長治二年,四月十八,這一天注定要永留青史。由天復軍使嚴宵寒主筆,北燕鐵騎統帥傅深、淮南節度使岳長風、襄州節度使王士奇、荊楚節度使岑弘方、隨州節度使方杲、江南新軍主帥趙希誠聯名,共上。此折又稱“黃金臺折”,為七軍將領集議而成,共列有十二專條。第一,驅逐蠻夷,收復京師,興復周室。第二,不割地,不納歲,不和親。第三,南北一統后,各軍歸于中央,各地方節度使仍持其“自立自?!敝畽?。第四,請增延英殿議事之席,許每地選派文武各一臣入殿,四境駐軍派二武臣入殿,參預國事。第五,請開北境邊貿商路,派專人保護。……第十二,請立新法,頒行天下,使內外一體遵照,以裨治理,垂范后世。這道折子在江南朝廷引起軒然大波,幾乎觸怒了所有文臣,一時間罵聲不絕,什么“擁兵自重”“弄權誤國”都是輕的,更有許多老臣在宮門前排著隊準備以死相諫,就怕皇上一旦答應了,國將不國,天下永無寧日。然而不知道是哪個缺德鬼,竟將這份驚世駭俗的奏折的內容傳抄了出去,這下民間也跟著亂套了,名義上擁護江南朝廷的幾個節度使也開始私下交通聯絡,顯然是對折子上所提的內容動了心。比起激烈反對的朝臣,民間對此事的議論卻不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