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4
書迷正在閱讀:青梅竹馬是神棍[綜英美]、我們四個人、每次回到山上都會看到徒弟們在搞事、Debug[快穿]、淺水淹死小羽毛、[綜主fate]不氪金你能變強?、我狠起來連自己都怕、論一只蠢萌受如何撲倒竹馬、[綜]劇情扭曲者·前傳、非法精神(H)
的過分要求在大商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候,蒙塔還是都咬著牙答應了下來。當前不久從文禛那里得知清明節的時候,畢滄浪也跟著蒙塔去祭祖,寧云晉覺得自己當時只怕眼珠都快掉下來了,這樣的屈辱蒙塔這一國之君都能忍,寧云晉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每個人都盼著能出人頭地,為的哪會僅僅只是那點權勢,還不是想要成為人上人。不是亂世,即使是皇子也不能保證可能稱帝,而再出色的大臣最后也只不過是官居一品,權傾朝野。那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威風到底海上有限,可一個能讓皇帝也退讓的大宗師,寧云晉都忍不住遐想以后文禛被自己壓在身下的情景……他當時只是愣神了一下,建亭先生卻以為他是舍不得官位,反倒語重心長地道,“我也聽說過這兩年你為官時做的一些事情,確實做得很不錯。但是那些事即使沒有你,總會有人會去做的,朝廷里從來不缺有聰明才智的人??墒浅蔀榇笞趲煹臋C會如今卻只有你而已,你不要眼皮子太淺,留戀著那區區權勢!”這些寧云晉當然懂,他只是不知道先生怎么突然改變了主意,不解地道,“可是我小時候先生不是一直說訓誡我報效朝廷,做利國利民的事情么?”“那時候有歐侯大宗師在,情況自然不同?!苯ㄍは壬鷩@氣道,“你官兒做得再好,也只能救一方之民,但是缺了大宗師的國家卻始終有陷入戰亂之憂?!?/br>和建亭先生的一番談話,更是堅定了寧云晉的想法,等到回京以后,即使文禛還是不讓自己去宗廟,那也要謀個閑職。自己腦海中那些后世的知識不少都已經通過雜報宣傳了出去,等的只是時機成熟開花結果而已,而那些改革改制即使沒有自己,確實晚上幾年也都能出現,如今大商受到重創已經暫時無力南下,既然大夏已經度過了最危急的時候,自己的確應該把心思多用在修煉上。成為大宗師,那也才是能讓自己即使光明正大出現在文禛身邊,卻不會當成附屬的唯一途徑。第150章上岸住進驛站之后,寧云晉居然收到一份來自文禛的信。里面的內容并不多,主要是提醒他多注意安全,新倉儲制度動了當地士族的利益,不少人對此恨之入骨,尤其是福建與江南一樣可以說是前朝遺留勢力最廣的地區,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在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隱蔽。讓寧云晉比較意外的是,在信的最后居然還用金文寫了“我想你”三個字,讓他看著就忍不住想笑。雖然從寧云晉有意動倉儲制度的時候,就已經明白其中的麻煩,那時候他還不想捅馬蜂窩,所以刻意回避了直接觸動對方的直接利益——賦稅。畢竟在這個有錢就買地,有權才能守住地的年代,那些超級大地主的背后說不定就是站著哪個達官顯貴,這樣的勢力如果結合起來是相當驚人的。大夏如今和前朝相似,土地越來越朝著貴族達官和士紳地主上集中。這兩類人都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可以免徭役賦稅,這種特權使得他們非常容易集中土地,一些被重稅壓得活不下去的小農甚至會帶著自己的土地投入他們門下。想到當年雍正帝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弄出“攤丁入畝”,結果背了幾百年的罵名,寧云晉自認還是沒有那位真漢子的勇氣,因此當初在折子上根本沒有提及這方面改革。可是文禛卻是個有見地的,他已經預見到土地這樣快速集中的危害,雖然現在大夏還沒有哪個王爺達官能如前朝嚴嵩徐階占地二十多萬畝之巨,但是看這個趨勢卻不遠了。朝廷收不到賦稅,不能使之徭役,這樣的人一旦多起來,那國庫就會窮,沒有哪個皇帝愿意看到那樣的景象,因此寧云晉與文禛聊天的時候見他發愁,就提起了攤丁入畝,甚至還將這種做法的利弊都與之一一討論過。無論攤丁入畝這項政策在實施后會出現多少問題,但是它對減輕自耕農的負擔、減緩土地兼并以及增加人口的作用確實是十分明顯的。同樣的,這個政策對于發展資本主義卻是不利的,對于一心想讓大夏快速富裕起來,好抵御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寧云晉來說,這也是讓他猶豫的一點。他原本以為文禛即使知道這事也不會在這次就下令去做,畢竟這事沒有那么容易做得成功。那幾位閣老可都是出了名的大地主,怎么可能讓文禛通過這項改革,但是偏偏不知道文禛使了什么手段,居然讓內閣通過了。雖然這攤丁入畝的“功勞”并沒有算在寧云晉頭上,但是對外他畢竟還是改革的始作俑者,而且完善的倉儲制度其實就是和這些大地主們搶錢,所以依舊在“黑名單”榜上有名。與他有一樣待遇的除了文禛,自然還有鴻明。他為了做出成績,也為了自己未來的統治,執行起來那可是十分盡心的,有他這太子撐腰,手下的人自然也不知道客氣,得罪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兩個如果被刺殺簡直一點都不意外。那封信之后寧云晉就再沒收到文禛的消息,他與鴻明的行蹤不定,目的地都是兩人隨即抽取的城市,而且從來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待上超過兩天。通常都是一天暗訪,一天明察,查完立刻就離開,再加上有嚴密的防護,雖然偶爾有一兩場刺殺,但是沒有嚴密的布置,沒有高手出馬,自然沒有成功的可能。這種像是游歷一般的生活,寧云晉覺得挺不錯的,雖然趕路累了一點,可是每天都能碰到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事情,生活十分充實,只是偶爾才會想到京城,想到那座城里的人。就連他都如此愜意,“沒見過世面”的鴻明更是已經樂不思蜀了,不止一次的跟寧云晉抱怨,以后回宮會憋得受不了。轉眼三個多月過去,兩人終于進入了廣東境內,此時已經接近十一月,北方都已經快要降大雪的時候,這邊卻暖和得如同春天似的,讓鴻明嘖嘖稱奇。當他們在廣州落腳之后,突然有一匹快馬而至,那騎士帶來的兩封信分別落到了鴻明與寧云晉手上。一看紙張與蠟封就知道這信必定出自宮里,寧云晉有些好奇文禛的人究竟是怎么將信送到的,但是當他看完上面的內容之后,眉頭卻擰了起來。原來這信根本不是文禛親手寫的,而是李德明使人送來的,里面提到皇上自九月中從熱河返回京城之后就開始身體不適,等到十月初便開始高燒不退,而且太醫還查不出來原因。這封信正是文禛高燒第三天寫的,李德明讓騎士一路加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