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
。擠好牙膏,杯子接上水,再將一切都送到張寒時手里,等他刷完牙,似乎有些患得患失的葉大少,又壓著他狠狠親了一通。男人的身體構造,注定在清晨容易擦槍走火,情、欲如同火焰,風暴,漩渦,被點燃,擴散,高漲。張寒時被吻得暈頭轉向,就像置身于波濤狂涌的海面,等回過神,他與葉初靜又糾纏在一起,回到了床上。因看不見,身體其他感官變得格外敏銳,他神智尚留一線清明,咬住嘴唇,不愿輕易泄出呻、吟。“乖——”葉初靜卻不放過他,他不斷親吻他眼角,用纏綿入骨的嗓音在他耳邊呢喃,“叫出來?!?/br>這可怕的男人,連聲音都如同一件溫柔致命的武器,誘人深陷,再將你殺的片甲不留。下樓用早飯時,張寒時還有些腿軟。“爸爸!”小家伙張樂連走帶跑,上前要抱抱。等真黏在張寒時腿上,他眨眨眼,伸手摸了摸張寒時的眼角,傻乎乎道,“爸爸,你眼睛紅紅的……”盯著張寒時的嘴唇,張樂覺得比桌子上的玫瑰花還要漂亮鮮艷,于是他又喜滋滋地補充:“爸爸,你真好看!”張寒時抱著寶貝兒子,聽了他的“馬屁”,此時連耳朵尖都紅得像要滴血,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而旁邊,葉大少一臉神清氣爽,面帶笑意,向低眉斂首,規規矩矩站立在一邊的傭人吩咐:“開飯吧?!?/br>……吃過早飯,葉初靜不再像前兩日那樣避而不見,不知忙些什么,他又開始對張寒時噓寒問暖,連吃藥喂水這樣的小事,都親力親為。接下來的幾天里,兩人之間的關系,在一方的妥協及另一方小心的維持中,倒又緩和下來。張樂的轉學手續也辦妥了。換了個新環境,小家伙第一天尚有些不適應,到第二天時,他就已經交上新朋友,到了傍晚,他還會將幼兒園里發生的事都講給張寒時聽。孩子的適應力有時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張寒時也徹底放下心,開始安心養病。從那次通話之后,張寒時便沒再打給林奇,殷秋離意外身故,對林奇的打擊很大,他想那個看上去大大咧咧、不修邊幅的林奇,大概是需要一段時間來獨自平復心境的。到了第四天,事情果然如林奇所說的,殷秋離的死訊終于被公布??梢韵胍?,這樣一個有容貌又有演技的年輕演員意外離世,如同新星隕落,令人扼腕,演藝圈和媒體一片哀悼聲。不管這其中究竟有幾分真心,幾分假意,這一不幸事件,確實引發了廣大關注。連負責照看張樂的鄧女士,她平時不怎么關心明星演員,見了張寒時,也會同他順便討論惋惜幾句。……一星期后,別墅一層東部——靜室內,張寒時正獨自一人坐在躺椅里打盹。兒子還在幼兒園,葉初靜則忙他的公事去了,也沒在他身邊,周圍十分安靜。葉大少從不會虧待委屈自己,這棟別墅不僅占地廣大,受雇傭的人員亦是眾多。不過他排場雖大,卻知張寒時不喜這套,平日除非必要,大宅的傭人們絕不會出現在他面前。這間風格簡練的靜室,是張寒時最常呆的地方。午后陽光通過大片特殊處理過的玻璃墻灑進室內,將整間房照得明亮通透,即使看不到,張寒時也能感覺到那無所不在的陽光。靜謐的氛圍,極易勾起人的瞌睡蟲,張寒時睡意上來,便瞇了一會兒。他每日吃吃喝喝,想睡便睡,也沒什么壓力,自覺整個人都快長胖一圈,然而葉大少卻總嫌他太瘦,尤其在床上時,捏著他的腰便說太細,每日換著花樣要他多吃飯。正迷迷糊糊,張寒時就聽見有人在敲門,鄧女士的聲音在門外邊響起,“張先生?張先生?”“鄧女士,請進?!弊鄙眢w,張寒時很快便揚聲應道。住了這么些天,負責照看小家伙張樂的鄧女士,是這棟別墅里少數幾個能和張寒時聊聊天的人。拉開移門,室內到處都是厚實的羊毛地毯,人在上面走沒什么聲音,鄧女士似乎走得有些急,呼吸聲急促,還沒坐下,便聽她道:“張先生,前兩天那個意外墜樓去世的明星,叫……叫……”“殷秋離?!?/br>“對對!殷秋離!”鄧女士一急,倒連對方的名字都忘記了。上次閑聊,她聽張寒時說起殷秋離是他朋友的朋友,這才會急著趕來告訴他,“張先生,剛才我看新聞上在報道,說這位大明星是吸了毒,才會跳樓的!而且,他還……他還……”張寒時聽得呆愣住,片刻后,他才意識自己聽到了什么。“鄧女士,他還什么?”張寒時問得有些急。喘了兩口氣,長著一張圓臉,人看起來非常慈善的鄧女士拍拍胸口,仿佛這才有勇氣接口說下去,“新聞里都在說,他還殺了人!”“他殺的那人,來頭可不小,我看新聞報道模模糊糊的,似乎都不敢講太詳細呢!”張寒時聽完,就像被雷劈中一般,這下是徹底忘記了該作何反應。最近幾天,媒體狂轟濫炸下,他沒再關注這事,只準備過兩天,再打給林奇聊表慰問。誰能料到,事情非但沒能逐漸平息,偏偏背道而馳,愈演愈烈起來。☆、第34章殷秋離的死亡,一開始只被認定為一場意外,但隨著調查深入,越來越多證據出現,原先意外墜樓的說法也被推翻。事實上,在殷秋離出事后,警方便接到酒店方面報警,稱在高層總統套房內,發現了尸體。進行現場調查時,警方又找尋到諸多疑點。這間擁有觀景陽臺的豪華套房里,包括桌子,酒杯,床以及那把被認定為兇器的水果刀上,到處都是殷秋離的指紋和dna,被丟棄的針管內,則檢測出了毒、品的成分。通過對陽臺欄桿的痕跡勘察,進一步判定這里就是他墜樓的第一現場。至于另一名死者,正如鄧女士說的那樣,所有媒體幾乎都諱莫如深,語焉不詳,或干脆一筆帶過,就像商量好的一樣。大眾總是容易盲目跟風,被煽動引導。信息爆炸,讓人心越加浮躁,這個世界上,多的是只看到小小一點,便以為看到了全部,進而輕易下判斷定論的人。后續消息一經披露,原先各種哀悼紀念活動,一下又變成口誅筆伐,整件事被搞得沸反盈天。八卦,黑料,各路“知情人士”的爆料,新聞舊聞,似是而非,真真假假。一個人的死亡,到頭來竟變成這樣一場荒誕吊詭的鬧劇。真真是娛樂至死不休。拜托鄧女士關掉網頁新聞視頻,張寒時直接撥了林奇的手機號碼。第一次沒有打通,張寒時繼續耐心地打過去,到第五次,林奇的電話終于接通了。“大林?是我,張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