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5
自己婚禮的回門宴,親眼看了凌肅越,再也說不出半個字。 “果然是巧姍??!”王叔和呂姨頓時湊過來。 王叔盯著齊巧姍上上下下打量著:“不是聽人家說,你對象把你爸媽接到北川去住了嗎?” “嗯……”齊巧姍含糊地答著。 “怎么?半個月前吧大概……才見你爸媽要走,你怎么就回來了?你對象呢?”呂姨問。 “就我一個人回來的,我想回來看看?!饼R巧姍道。 “你怎么想回來了?北川不是特別發達嗎?你們現在這群年輕人啊,不是看不上咱們西安這老城的樣子嗎?”王叔笑盈盈道,“巧姍啊,你在北川混得怎么樣???有孩子了嗎?” 齊巧姍沒說話,她知道,王叔肯定后面還有話。 果不其然,王叔接著道:“你小薰姐一胎就生了倆胞胎,男方家一個,我們家一個,你小薰姐坐月子的時候復習公務員,生完孩子直接去考試,現在就在咱們這區上的管委會,人閑錢又多,你說啊,這年頭,學歷啊一本啊有那么重要嗎?還是日子過得好比較重要……” 齊巧姍哼了聲。 自己就是一本畢業,當年高考分數569分,高了他王叔的女兒王林薰了足足150分,這個老家伙,現在還記仇呢…… “而且我女婿啊,這孩子按道理來說家里比較好的應該沒那么大上進心,可我這女婿不一樣,也不甘示弱,現在調去藥品管理局,你知道藥品管理局也是對外接項目的,那明里暗里,真是賺錢……”王叔繼續滔滔不絕,為了顯得自己女婿掙錢多,真是什么都敢說。 期間呂姨還插話進來,“抱怨”了一下自己媳婦最近給自己買的首飾太昂貴。 齊巧姍沒法回嘴,只能耐著性子聽。 路過的叔叔阿姨們看到她禁不住都上前來打招呼,沒一會兒就嘮起了家常,還對她目前的生活問東問西的。 齊巧姍忽然就想起了自己離開這座城市的第二個原因:人情世故。 家鄉這種地方,無論正一線還是次三線,無論發達還是不發達,自己生活的環境周遭,都總是充滿了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并不是個好事,因為它往往伴隨著“遠而羨,近而妒”。 對于遠在天邊的人只是羨慕,對于身邊一直在一起的人就會嫉妒。 你以前不如我,你現在比我過得好了,這不行,我嫉妒; 我以前長得好看,你長得丑,你現在比我好看了,這不行,我受不了,我嫉妒; 你以前考上一本,我考上三本,我現在讀博了,你沒考上,恨不得我明天被車撞死,你嫉妒…… 因為嫉妒,是是非非就剪不斷理還亂,失意時人人面前關心背地當作談資,得意時人人嫉妒背后亂戳是非…… 她齊巧姍自詡還是個有涵養的人,但偶爾摸摸良心看看自己有時候那個小肚雞腸的德行,她就知道大多數人其實也應該和她差不多。 大家都一個個把自己當成個大圣人,只會看到別人丑陋,可到了陰暗面的時候,不指望誰比誰能清高幾分。 還記得她高考那年,踩著一本線分數邊569分進了西安外國語大學,家里那群兒女不成氣候的親戚面子上夸自己學習好,背地里人人都說:“雙非大學都有什么用?她怎么不上清華???” 本科畢業那年,她因為性格靦腆、沒有一技之長、不擅長社交和專業的技術含量不夠高等等原因,找工作不是很順利。 父母親托關系幫她找了份閑職讓她先做著,結果被身邊的親戚朋友知道了,過年的時候表面上安慰她工作不好找,背地里不知道說了她多少閑話。 后來,關于她工作的閑話說久了,大家就開始嘮她結婚的事。 她這個人,長得倒不是多差,其實她自己覺得還挺好的,但是就是站在人群里不夠出挑,還容易招渣男。 用她閨蜜的話講:“你知道嗎?一個妹子長什么樣性格什么樣,基本就決定了她的戀愛中是渣男多是良人多!你這長相,給人第一眼感覺就是賢妻良母,而且婚后特別老實不會亂來的那種,讓男人特別省心!你吧,肯定會招渣男多一點!而且大家還會覺得你就適合渣男那種類型!” 誠如閨蜜所言,碰到凌肅越之前,家里親戚和父母朋友不知道給她介紹了多少奇葩,說好聽點叫做幫她介紹對象,說難聽點,叫做……為了人際關系而選擇幫難對付的人處理垃圾。 難對付的比如上司、有求之人、需要搞好關系的同事,好對付的比如自家親兄妹、鄰居、朋友。 比方說:大姑有個上司,上司有個三十出頭就離異兩次的兒子急著三婚,大姑立刻殷勤攬下這門媒事介紹給自己,擔心自己反駁還說:“離異怎么了,這年頭離婚很正常?!?/br> 是啊,離婚多正常,但大姑替她自己女兒找了個同歲海歸的時候,怎么不找個離異的呢? 再比如,小舅有個時常一起玩樂且手腳大方的牌友,有個不到25就“地中?!钡膬鹤?,小舅急火火介紹個自己,還說:“男人禿頂能怎么?愛你就行了?!?/br> 是啊,禿頂多正常,可她見小舅的女兒找的男友那顏值可是堪比模特啊……他怎么不給自己女兒找個禿頂呢? 大家都是明白人,但事情擱別人身上時,就開始揣著明白裝糊涂,社會上常說的那套說辭不過腦來一套,覺得能湊一對是一對,合不合適無所謂,又不是自己和對方過。 相反,湊成了還落了個自己的人情,豈不美哉? 后來,好不容易有人誤打誤撞給自己介紹了個一見鐘情的對象,叫沈煒。結果,表叔嫌人家沒讀過大學,非要拆散。 親戚們湊熱鬧亂點鴛鴦譜也就不說了,但問題就在于,父母也容易跟著起哄。 父母是真心實意地擔心自己,但周圍人亂帶節奏帶得久了,“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父母也就跟著開始慌了。 俗話說得好:“用情至深,用腦就少”。 這句話擱在親情上也一樣,爸媽都明白“受歡迎的人30歲也受歡迎,不受歡迎的人18歲也沒人追”這個道理,但到了自己身上,爸媽的邏輯就沒了,越來越沒有自信,再見自己連個桃花都招不來,頓時就失了智。 本來吧,孩子成年后就和父母有很多思維上的代溝,要么越來越生疏缺乏交流,要么天天都要吵架。 如今再加上父母口舌不饒人,他們家基本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吵架吵累了跑出門還要應付外面的叔叔阿姨唧唧歪歪。 久而久之,她就開始煩了。 她產生了一個大多數漂泊的人多都會有的念頭:“我想要一處自己的空間,自己的房子,我寧愿在別的發達城市寒磣但自由地活著,也不想在家鄉的熟人面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