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
,注定孤獨一生啊。 心陽則陽,心雨則雨,心態變了,看人的角度也就變了,婭枝的內向和固執落在有心的男孩們眼里,就成了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冷之美。 婭枝漸漸地有了自信,為了配得上那篇演講稿的水準,她刻苦地學語文,成為了單科年級第一,她交到了一些朋友,順利地進入了大學…… 如果盧定濤問她,她喜歡他嗎?她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不。 如果他問她,他有沒有幫到她?她恐怕依然會本能地脫口而出——有,也是幫倒忙。 可事實上,她只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受過討厭的盧定濤多少恩惠,從前的她不知道他非要逼她上臺,是為了解救她于困境;她不知道他盯著她上下學,是怕她受了人欺負。 她也不知道,他所做的這一切起初是為了遵囑父輩的托付,他將照顧她、保護她當作自己的責任,這種少年時的責任心隨著時間推移悄然變化,在他們都成年以后變成了另一種情感,將他與她緊緊連接——他們就這樣被緣分牽絆著,再也離不了彼此了。 “所以,你明白一些了嗎?”盧定濤講述完過去之事,神色依然平靜。 婭枝被他從思緒中驚醒,她花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自己身在盧定濤的家中,他們剛才在交談盧爸爸被調查的事。 婭枝點點頭,她能夠理解盧定濤的感受,那位教導兒子“男人就應該有責任心和正義感”的父親,又如何會犯下假公濟私的罪? 盧定濤說,父親正直清廉了半輩子,他和夢姨從未見過家中有來路不明的收入,連煙酒茶葉這樣的人情禮品也都被拒之門外。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部分的收入投入到慈善活動中,用十年的時間將包明芳從初中資助到了大學畢業…… 盧爸爸是仗義的朋友、偉大的慈善家、以身作則的父親和紳士體貼的丈夫,詞寡的婭枝也只能用“好人”來形容他。從盧定濤的身上,婭枝看見了他父親的影子,她便明白盧定濤為何能這般冷靜,知子莫如父,子,又何嘗不知父呢? 自法醫自殺以后就陷入了死胡同的案子,終于有了新的突破口。 新思路來自于已不在人世的老姜。警察們既欣喜于任務有了突破,又為這個突破而感到慚愧——偌大的一個公安局,面對一樁陳年舊案竟然一時束手無策,還得依靠已經犧牲的老刑警的指導,才能將破案推進下去。 警察們整理老姜的工作日記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冊較為私人的記事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老姜個人對各種案件的推理猜測,不少思路環環相扣,和案件最終的結果十分吻合。記事本的最后一頁與婭葉案有關,老姜只寫了寥寥幾行字。 “四個角色:偽造者,指使者,連環兇手,兇手二號?!?/br> “為什么兩個兇手在同一天殺人?他們是什么關系?” 發現記事本的警察看到這兩個正中案件核心的問題,急忙讀下去,想知道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對懸案作何看法。 “可能性一:謀殺脫罪。指使者是二號兇手,謀殺向婭葉后偽造證據,嫁禍給連環兇手?!?/br> “可能性二:共同作案。二號兇手是連環兇手的追隨者,也可能是新的幫手,兩人預先約定好以兩個女孩為目標,分別下手?!?/br> 警察們不由得紛紛點頭,老姜的歸納很準確,這兩種可能性是刑警隊內部目前最主要的兩種思路。然而,之后的內容卻讓警察們吃了一驚——老姜在兩種可能性之后打了一個醒目的大叉,毫不客氣地用另一種顏色的墨跡注上了理由: “可能性一中,兩個兇手之間并無聯絡,同時同地點作案只能解釋為巧合,太過牽強??赡苄远?,為了讓二號兇手模仿得更像連環兇手而偽造證據,理由不充分。另外,兩種可能性都無法合理解釋,為何受害者失蹤時間被隱藏、為何兇手從此不再行兇等問題?!?/br> “根據經驗,每一個異常細節的背后,都有其確切的原因,破案沒有將就一說。事實往往比猜想更簡單——我們最初看到的結果,就是他們的目的?!?/br> “我們最初所看到的結果,就是他們的目的。結果,就是目的……”新任的隊長重復了一遍,他琢磨著這句話的意義,結果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老姜,是要他們執果尋因。 于是隊長嘗試著將時空還原回去——當只有一個兇手存在、“偽證”的真相尚未暴露、婭葉的死亡時間就是報告中的“下午兩點”時,當所有人都看到的假象是什么?兩個女孩在同一天遇難,是因為她們就在一起、是被連環殺人狂一個人接連殺死的,她們都是殺人狂的獵物,與之前的十四個人并無不同。 于是所有人都相信婭葉的死,只是讓震驚全國的B區連環殺人案增加了一樁而已!所以兇手得逞了,人們看到的結果,就是他費盡心力要達到的“目的”!這一切陰謀,都是為了騙世人相信“本來就該是這樣”。 可這又能說明什么?如果不是“這樣”,被掩藏的事實應該是什么樣?刑警隊長猶在思索著,身后的年輕警察搶先說出了看法:“所以,向婭葉和其他十五個死者不一樣,她與兇手有特殊的關系。她的死可能牽連出連環兇手的身份,所以連環兇手將她偽裝成一個普通的獵物……可是,她為什么不一樣,又為什么會死?” 隊長翻過記事本,發現那一頁的背面還寫著一些字,那些字恰好解答了他們最后的疑云: “可能性三:代人殺人。連環兇手不能親自下手,而又不得不殺,所以指使他人行兇?!?/br> 一行文字甫一露面,就讓一室眾人炸開了鍋,有人質疑:“開什么玩笑,難道殺人狂還有不忍下手的人?” 有的人則更加直接地表達著對兇手的憤恨:“不得不殺?難道殺人犯殺人是有原因的嗎?” 只有那位年輕的警察一語不發,待其他人重新安靜下來,才謹慎地說出了自己的猜測:“我想姜隊的意思是,向婭葉認識兇手。不得不殺,是因為她目擊了他殺害另一個女孩,兇手怕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br> 依然有人嚷嚷著“難道瘋子還有人性”之類的話,可質疑聲分明低得多了,刑警隊長拍拍年輕警察的肩頭,最終拍板道:“那就先從向婭葉的親戚和熟人入手調查?!?/br> 年輕警察追上刑警隊長,禮貌而誠懇地補充道:“不光是親戚和熟人,也可能是有幾面之緣的陌生人,哪怕是窮兇惡極的歹徒,也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而被一個小女孩感動。我們要找到是一個原因——在兇手眼中向婭葉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原因?!?/br> 隊長便笑了,笑罷又點頭:“好。七歲小女孩的社交圈子能有多大,總比之前漫無目的地找容易多了?!?/br> 年輕警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