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2
過吧?奴才讓人送進來?”乾隆倒是不置可否,和珅卻開始唾沫橫飛地介紹抬進來的器具——什么羅盤,航海器,火輪船,自鳴鐘……乾隆拿起一只單筒望遠鏡在眼上比畫,和珅忙道:“聽說這個能看到十里開外的東西?!?/br>乾隆一笑,將東西放下:“看那么遠實在是好高婺遠,依朕看大可不必?!焙瞳|一驚,但他從乾隆帶笑的表情中根本看不出任何端倪,忙繼續道:“英夷的科技制造倒很有些看頭的,未必就都對咱們沒用。奴才聽說他們整個國家都是商人,都會做生意,如果咱們大清和他們能在五口通商,英國人的貨物價格低而他們要的茶葉絲綢我們卻能開出很高的價格,還能收取五成的關稅,長江流域的制造商們還能再收一大筆稅費,財源滾滾??!”“和珅?!鼻〉哪樕系谝淮螞]了笑容,將手背過身后,慢悠悠地道,“木蘭秋狩之事你可要多費心打點了?!?/br>和珅一怔,心中頓時如翻了五味瓶一般,什么滋味兒都有,半晌才磕頭稱是。次日乾隆返駕紫禁城,馬戛爾尼上乾清宮覲見,行三跪九叩禮,乾隆龍心大悅,又是賞賜無數,但對馬戛爾尼國書所提開放通商一事,卻只復言如下——“我天朝物華天寶,無所不有,本不需外夷奇技yin巧之物。朕體諒西洋各國的難處,所以準許在廣州一地開設洋行,滿足夷人所需?!斐ㄖ粕瓏?,每一盡土地都開于版圖,不容分制,英人請求賞給土地傳教立言等事斷不可行,……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全爾邦,共享太平之?!?/br>馬戛爾尼驚詫地抬起頭來,他原以為自己已讓步至此,這中國皇帝沒道理不答應個對雙方都有利的事??!然而當他憤怒地看向和珅的時候,他便發現,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堂大人眼中的失落與不解,比他猶甚。當天晚上,乾隆著小貴子送去一份口諭:“士農工商,商為末流,乃千古不變之定理,何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卿怎可本末倒置,以蠅頭小利換我天朝臉面尊嚴!”這是這些年來,乾隆寫過的口諭中措辭最強烈的一道。和珅跪地接了,一遍一遍地看了,忽而跌坐于地,搖頭失笑。這些年來他時時如臨深淵刻刻如履薄冰依舊是圣心難測——這位從來就大權在握揮霍豪奢慣了的皇帝,又哪里知道,他拒絕的華夷通商又何止是蠅頭小利!節流不可,開源也難——鮮花著錦的乾隆盛世又能延續幾年!這是第一次,他生出了幾分高處不勝寒的倦怠。即便心下煩擾,木蘭秋狩之事還是有條不紊地準備妥當。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乾隆帶著阿哥王爺親信大臣侍衛宮眷數萬人浩浩蕩蕩地駕幸承德,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的木蘭秋狩。秋風颯颯旌旗獵獵,木蘭圍場之間一派“千里霜林盡染丹,漫山紅葉溢金流”的美景,乾隆在華蓋車上端坐,他雖然也換上了一身戎裝,但卻再也沒能象往常那樣縱馬馳騁——大臣死活不讓他再上馬了,乾隆只得悻悻作罷,他自己也知道,如今風燭殘年,早已今時不同往日了。清咳一聲,乾隆抬眼看向站地離他最近的成親王永瑆,嘉親王永琰,慶郡王永璘,其中尤以永璘最為氣盛,乾隆老年舐犢,待這幼子尤為不同,他這一身的金龍鎧甲便是乾隆御賜,當年康熙爺穿著平過準部的,一身戎裝,更是顧盼奪人,不可一世。乾隆滿意地沖他遠遠一笑,再望右看去,是嘉勇郡王??蛋?,戶部尚書福長安,和一等忠襄侯文華殿大學士和珅并額附豐紳殷德。都是一派翎羽輝煌英雄氣度,心下大為寬慰,徐徐開口道:“今日圍場聚殲猛獸,朕就不下場了,爾等可各顯神勇,拔得頭籌者,朕有重賞!”其實即便沒有重賞,誰不想在皇帝面前爭個高下!于是畫角聲剛過,甲胄在身,長槍在握的諸人頓時如離弦的箭一般疾沖了出去——王公貝勒們縱馬馳騁,張弓引箭,馬嘶獸鳴,將這片山林化作壯烈狩場。不過小半柱香,永琰忽然拉韁止步,隨后跟來的穆彰阿也勒馬停下,小聲地問道:“主子?”永琰翻身下馬,解開沉重的鎖子甲掛在鞍上,現出一張極其成熟英氣的臉來:“本王不陪他們鬧了?!闭l看不出乾隆設這個局不過是想給那最擅長弓馬騎射的??蛋埠退氖叩艿哪樕腺N金,他還沒老八老十一那么蠢,真去拼死拼活。別的不說,永璘弓馬嫻熟,年富力強,論武功的確是眾阿哥中頭一分。更何況,他還有永琰難以企及的天恩殊寵。自令皇貴妃前年沒了之后,乾隆就追封其為孝儀皇后,陪葬裕陵——而膝下能稱為嫡子的就只有嘉親王永琰和慶郡王永璘二人,這些年來,慶王圣寵深厚,京城中除和珅外無人能出其左右,朝中多有黨附者。反觀永琰,依舊謙和端方溫吞性子,遇事從來一味忍讓,風頭較之永璘大大不及,朝中有知機鉆營的,看出乾隆也在對二位阿哥暗加甄選一評高下以定儲君,都認為永璘必勝。穆彰阿有些詫異,“那難道就白讓旁人在皇上跟前兒長臉?”永琰冷冷一笑,要長臉何必那么累?!“你忘了當年世宗皇帝如何被圣祖選為皇嗣的?”穆彰阿微吃一驚——就聽見不遠處一陣歡呼,循聲望去,卻是永琰的嫡長子,福晉喜塔喇氏所出的綿寧竟用特制的小弓箭射死一頭母鹿,眾人歡聲雷動,將那中箭后還在掙扎的母鹿綁到乾隆跟前,都夸綿寧世子不滿十歲有此神勇實乃天賦異稟,乾隆也笑逐言開,當即把黃馬褂、雙眼花翎賜給了這個小孫子,并當即賦詩一首:堯年避暑奉慈寧,樺室安居聰敬聽。老我策驄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家發永遵綿奕葉,承天恩貺慎儀刑。(1)穆彰阿頓悟——當年康熙晚年也是在木蘭秋狩,見到了十二歲的孫子宏歷馳騁圍場,驚嘆其少年英武將來絕非池中之物,才動了將皇位傳于四子胤縝的念頭。思念尚不及回轉,就見永琰忽然抓亂了頭發,將盔甲隨隨便便一套,便重又上馬奔馳回去,乾隆見他盔歪甲斜且不曾打到一只獵物,放下了懷中的綿寧,不悅地沉下臉問道:“怎么了?”“皇阿瑪,兒臣看這只母鹿哀鳴不已,腹中隱有胎動,定有孕在身,兒臣不忍其無辜畢命于刀斧之下,甘愿不要任何獎賞,求皇阿瑪將它放生!”永琰翻身跪倒,眼中一片誠摯。永璘低頭撥弄著頸上明晃晃的索子甲,雖不至明著反駁親兄,卻語含暗諷地刺道:“我們愛新覺羅氏是馬上得來的天下,十五哥這般仁弱,倒真不似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