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
眸光下斜瞥見一青色袍角便猜到是誰。心想只是才接到告知便來到這里,別人尿遁都來不及,她倒跑得挺快。 他起身見禮,喚道:“葉縣丞?!?/br> 書生想起了什么,疾步走向她道:“原來你就是平楚縣新來的縣丞葉欒我們見過的,你還記不記得我叫袁明煥吶,就那個……”袁明煥伸手撥開人群,直直向她走過來。 劉則忍冷眼瞅他,伸手擋了下道:“書生總該懂點禮數的吧像你這樣的連解試都過不了?!?/br> 葉欒點點頭道:“倒是記得。下次莫再把鼓鼓囊囊的錢袋子懸腰上,不是梁上君子的,瞧著也惹眼?!?/br> 袁明煥捂住自己的錢袋,一臉無辜道:“遠游在外,爹娘疼我,有甚法子今早你還給我就走了,還沒來得及道聲謝。再遇可是緣分?!?/br> “日頭太烈,換個地方再錄罷?!比~欒走下來停在羅鶯身旁,掃了一眼后面,知悉還有至少二三十戶等待記錄手實。 小孩眼睛一眨不眨注視葉欒的腳邊,那里有一只黃色大尾巴輕輕掃動。須臾,它便走了出來,像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錯誤,一雙漆黑眼珠炯炯有神看著小孩,身后尾巴擺動,吐出舌頭作出一副憨態模樣討好別人。 小孩拍打雙手,呵呵笑起來,這里的氣氛終于好了不少。 劉則忍嘆口氣,百無聊懶地合上一冊冊的手實牒狀,故意放大了聲音牢sao道:“別的縣照例有里正五個,咱們縣走了一幫子官員,里正只剩我一個了,怎么忙活的來啊,真是!”他抬頭瞪了一眼明晃晃的太陽,習慣性地指桑罵槐道:“見鬼的天氣!” “來時我已聽說了,左右縣里尚無作jian犯科,我幫你罷?!比~欒數完人數,今晚手實完畢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只是還得挨家挨戶親自貌閱,核實并添注后再把每份手實要抄錄三次,分別上交戶部,州府以及留在衙署籍坊中。戶部和衙署處暫不著急,但明日貌閱必得消耗一整天了,除非今晚守夜抄錄。 馬車上的兩夜簸地她無眠,再加上今晚,是三天三夜未合眼了。 葉欒的食指和拇指在寬大的袖口里輕輕搓著,從踏入官場那一刻起,她就該知道勞碌遲早成為平常事。她和劉則忍帶一幫戶主穿過外面的公堂,來到庭院側房,此處樹林陰翳遮蔽日光,時不時吹來裹挾幾絲風,不算涼快,裹著悶熱。 “請吧,劉里正?!比~欒指了指廊下擺好的兩副桌椅,上面早擺好了筆墨紙硯,以及厚厚數本手實文牒。 劉則忍叉起腰,懶散地倚靠墻壁,懶懶想著,在平楚縣這么個破地方,是鐵打的里正,流水的縣丞。能當縣丞的多少本來有些手段,或是不幸遭貶為八品縣丞,或是從此處做起后來平步青云,無一例外的是,他們以擔任這種職位為辱,何況是貧瘠之地的縣丞。 而葉欒原本是瀚安縣的知縣,聽說治理該地治理有方,肅正清明。 肅正清明活該本貶到這里降一級當了縣丞,準是惹了什么不該惹的人。肅正清明對一個小小的地方官來說,是原罪啊。 他瞥了一眼旁邊的葉欒,對方的面容上看不出什么情緒,好像不以貶官為杵似的。 羅鶯在葉欒面前的蒲團上盤腿坐下,手肘放低撐在膝蓋,好方便小孩去摸那只瘸腿的狗。 “夫君崔崇,廿八,婢子羅鶯,廿歲。家有八畝田……”羅鶯遲遲疑疑地開了口,葉欒提筆書寫,筆速極快,全然不需羅鶯有意放慢語速,但字跡端謹秀整,絲毫不見潦草。 羅鶯抱著孩子連聲道謝,她走后,袁明煥有些忐忑也有些興奮地坐了上來。 他伸手摸了摸葉欒寫下的字,自言自語道:“我都寫不了這么好看的字?!惫P墨未干,他蹭了些墨跡在手掌上,牒狀上的字也被擦的模糊。 見狀,頗為不好意思地干笑了兩聲。葉欒半挑起眉,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好在沒有責怪之意。 袁明煥一下子坐端正起來道:“平楚縣東渠袁明煥,青春正好不及弱冠!” “十八”唇紅齒白的書生少年,估摸著應當是這個年紀。 袁明煥重重地點頭,目光像被拉直了般只盯著葉欒身后的墻板,他擔心自己再看那手實牒狀就會臉紅。 申錄完畢時,太陽已沒入衙署屋頂的藤蔓下,鄉人散去,劉則忍趴在桌子上打起了盹。 葉欒抖了抖袍袖撐著桌面站起來,一股子眩暈猛地撲向她,幸而旁邊就是紅漆木柱子,她靠著柱子站了一會。抬眼望見對面屋脊仍駐留一線繽紛,從遠處向這里鋪開輝光,映得磚瓦呈一片粼粼之色。 漸淡漸細,終于墜入天幕外。 作者有話要說: 新手寫新文,請多包涵。 背景參考唐代中晚期,有所考據,切勿較真。 “復羽葉欒”為樹名。高中時期的學校里有一座樣式古樸的亭臺,周圍樹木蔥蘢,樹干上掛著介紹用的牌子。當即看見“復羽葉欒”一詞,便心生喜悅。且樹木挺拔,枝干虬曲,與周圍樹木大不相同。后來知其俗稱:“搖錢樹”。認為雅俗共賞,十分心意相通。 女主的名字便自這棵樹始。 第2章 不喜甜 云層收盡霞光,天空色彩濃厚地近乎于紫。 葉欒不經意將手搭在腹上,穿過長廊,再走過扔留存少許霉濕氣息的堆放籍冊公文的籍坊,來到堂廚。 灶頭上鍋碗瓢盆相碰咣咣響,正刷碗的雜役聽見腳步聲轉過頭,沾水的手指撓了撓自己的額頭,又從上到下看了一遍她的穿著:“葉縣丞?” 他看見葉欒有些蒼白的臉色,突然想起了什么,“是您方才在廊下和劉里正手實?啊這,其他差役們都吃完回家去了,”他看了眼還剩下的殘羹冷菜,一拍腦門,“要不我再給您做?” 葉欒愣了會,搖搖頭道:“不必了。煮一些面罷,一會兒劉則忍醒過來讓他吃?!?/br> 葉欒回到那間籍坊,屋子空曠,一半放置牒狀,一半則放置縣志之類由當地官員自己編制的書冊。 她打開自己帶來的箱子,箱子里面的東西和箱子外殼都過于樸實無華,里面盡是一些公事公辦的物什。她拿出被切得既柔韌又鋒利的荊條,在懸掛著寫有“縣志類”牙簽的書架中逡巡,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