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2
了活命,只能倒向張蔚恭,根本不可能有如今的全身而退。其實他還是對自己不錯的,李明遠想,他給他安排了一條殘酷的路,卻到底沒想讓他去親自目睹那殘酷——他至今仍然記得萬箭齊發時他眼上覆著的那冰涼的手,那雙手柔弱無骨,冰涼而冷漠,遮掩住的卻是血腥與殘酷。他不想讓自己看見那些早就安排好了的殘忍,即使那些血淋淋的殘忍真實如初。他唯一摸不準的就是那天他臉頰上的那一吻——甚至于他根本沒有辦法確定那是吻還是別的什么。這么一想,李明遠又焦慮了,慢慢悠悠的行進速度讓他覺得前所未有的暴躁,那日在長安侯府,還沒來得及問清楚就被送客一事讓世子爺覺得煩悶,只覺得秦風太讓他揪心了一點,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說清楚了再趕人又不晚!這么想著,李明遠一馬鞭抽在了馬屁股上,行進速度陡然快了起來。他決定回去問問秦風,一直以來,到底是他李明遠會錯了意還是他秦風達錯了情,即使錯了,再發展成正確的好像也不遲。隨行官被世子爺一會兒快一會兒慢的速度弄得苦不堪言,可眼見世子爺突然鬼上身了一樣瘋狂趕路,又不敢提醒,深怕跟著一起中了邪。且不提世子爺讓隨行眾人跟著遭了多少罪,卻說他回到京城直奔長安侯府時,竟然被告知,侯爺跟您前后腳出了京,沒說去哪也沒說什么時候回來。李明遠這才后知后覺的意識到,他一時半刻是找不到秦風了。☆、第89章今年江南的春天來得早,年節剛過,正月未出,已經是春水半城花滿樓。繁華的江南在春天再來時隱約露出了昔年之景,紅霞漫天的日暮,玉樹清音的呢喃軟調,芳草處處,風雨已過,未落的花依舊芬芳著。那詭異的寒冬終于過去,鬼怪的傳說不脛而走,讓被派去收拾爛攤子的李明遙被此傳言折騰的夠嗆。二世子明知這背后有人裝神弄鬼,而不是真的鬼神作祟,卻有苦說不出,恨不得自己生出千八百張嘴來逢人就解釋以安定惶惶的民心,奈何天生資質有限,不是個妖怪,他一張嘴說出了滿嘴燎泡起到的作用也是寥寥。最后倒是那位吏部出身、卻精通的曹大人一語道破了天氣驟變的根本原因——烏云夫人在張家村外的河堤一炸,引漢水倒灌,漢江上流下流冬季的水汽原本一方豐盈一方干涸,如今卻是掉了個兒,因此原本一方寒冷一方溫暖的氣候也隨之破壞。上游原本就天寒,暖一些倒好過,只是苦了莫名其妙冷起來的江南。二世子聞言,千恩萬謝的找到了癥結昭告天下,隨之立刻就張羅起了修河堤的事情,等到河堤修好,江南綠如藍的春江來年必有鴨先知的水暖。李明遠繞到江陵來看李明遙,意料之外的發現這位吏部出身的曹大人學富五車,人竟然也不像傳說中那般是個冷面冷心的煞神,見李明遙雖然日日忙的腳不沾地,卻到底還沒被那位“不好相處”的曹大人折騰死,覺得分外欣慰,交代了幾句就不準備再停留,繼續一路向南。他是來找人的,找的是誰不言而喻,只不過找的有幾分漫無目的。他出京之前去問過蕭禹,蕭世子彼時正在戶部算賬,猛一見到李明遠,還以為是少給了前線銀子他來討債,慌忙露出一副“有事兒好商量你別打臉”的慫貨表情,然而聽說他是來打聽秦風行蹤,就立刻換上了一副“有求于我還不趕緊討好爹”的嘚瑟樣子。李明遠覺得蕭世子那似笑非笑的模樣分外討打,耐著性子賠笑,說到最后蕭禹才告訴他,秦風是去了江南,歸期不定。世子爺覺得蕭禹的實話實說并沒有改變他欠揍的本質,因此在蕭禹試圖讓他幫忙分擔點兒公務的時候,世子爺不動聲色的撂了挑子——正月都沒出,李明遠在京中已經待不住了,火急火燎的出門而來。本來以為秦風必在江陵,可一路追來,才想起,秦風早就說過,無事絕對不會下江陵。世子爺這才有幾分茫然,江南這么大,也不知道要找到哪一天。于是得過且過,賭著氣怎么舒爽怎么來。——————————————————————————————————江南好,春水畫舫聽雨,山寺月下桂香,酒香溫軟,舞娘面若芙蓉,李明遠醉眼迷蒙地瞧著蕩悠悠的湖面,恨不得在這迷醉的春風里再夢一次相逢。萍水相逢半醉醒,可嘆不盡平生事。然而事實證明,世子爺不僅長得不丑,想的也很美。江南的春風里不是那么好醉的,毫無防備的在畫舫上睡到日上三竿,第二天醒來,世子爺發現自己被丟到了岸上,身上的錢袋腰墜兒扳指香囊被人洗劫一空,幸虧這畫舫的主人似乎“盜亦有道”,只謀財不害命,也可能是嫌棄世子爺醉酒睡得太死,根本沒有謀害的必要。稀里糊涂撿了一條命的世子爺罵著娘感慨人心不古,無奈地摸了摸空空如也的錢袋子,才意識到自己是真真的身無分文。隨從早被他甩在了城中客棧,如今的境況才叫干瞪眼。說起來江南經過這一冬的折騰,想來也是難得窮困的年景,沒有匪盜橫行已經算是萬幸,小偷小摸的,官府忙著安定大局,不出性命的官司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虧了世子爺這一身綾羅綢緞滾了酒污不值錢,不然世子爺恐怕連身上的衣服都要被人扒去當。饒是李明遠這么厚臉皮,也覺得自己丟不起這光腚的人。李明遠從地上爬起來,坐在岸邊兒愣了一會兒,才從地上站起來,他身后是蕩漾的湖水,面前一條小路,隱約通向岸上竹林的深處。曲徑通幽,落魄的窘迫之中,世子爺仍然能發現江南這地方倒是處處風雅。李明遠順著遍生青苔的小路一路往里走,竹林深處有緩緩上升的趨勢,是個山坡,七繞八繞,曲折的山路盡頭,竟然是一個山寺。山寺簡陋,柴扉緊扣,像是遠離塵世多年無人打擾的清修之所。李明遠覺得打擾和尚修行恐怕有點兒缺德,可是四下無人,他又身無分文,只好硬著頭皮去討口水喝問個路。李明遠扣響的柴門,等了半天,轉身欲走,這才聽到門內傳來腳步聲。這看似香火不旺的小廟居然還真的有人。然而柴門打開,倒把李明遠嚇了一跳。里面鉆出來一個長衣道袍撩拂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