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
個樣子,可又是什么時候,他好像變得這么蒼老?這個人一身傲骨學富五車,權傾朝野門生滿天下,做忠臣也是足夠名垂青史得享太廟的名相大儒。同樣是這個人,名字列在了江陵前朝石碑名冊的最末,平陽公主府因他而湮沒,山河會勾結蠻族由他指使的影子,戰火由他引起,他手上人命無數。而這竟然是同一個人。這個人,他要喚一聲“外公”。為什么會是這樣呢?從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嗎?或者說,從來就沒有什么時候不是這樣?李明遠不想相信這其中的一切,他暗暗欣賞著的人,背著滅門流離的血海深仇,而那迷霧重重的仇恨的另一邊,站著的似乎從來不是他的敵人。那一瞬間,李明遠覺得自己空有滿腔怨恨,卻不知該怨恨的是誰。秦風嗎?他只是一直堅定的走向為家為國的堅守與事實,他沒有錯。而張閣老?他只是被趕盡殺絕的前朝后人中最幸運卻也最不幸的一個,從他的立場,仿佛也沒有錯。那么是誰錯了?張蔚恭原本跪在御前,聞言一愣,半晌,一撩官服下擺,笑盈盈的站起了身來。御前的侍衛和御林軍猛然覺得不對,拔刀的拔刀,護駕的護駕,仿佛這剛才還只是弄權持政黨同伐異的老人突然變作了被解除封印的兇器。如今,他掩藏多時的兇光畢露,終成了籠罩四方的烏云。☆、第85章李煦眉頭緊皺:“張閣老!對于秦風所言,你還有什么要對朕說的?!”張蔚恭面不改色:“皇上不是早就知道了嗎?我已經沒有什么好說的了……”李煦:“那你就是承認了!前朝余孽是你,鼓動山河會的是你!勾結蠻人的也是你?!”“皇上說少了?!睆埼倒嫔珶o波,“遠說二十年,肅親王李熹在西北遇襲是我遙控,挾持長安侯獨子是我安排,平陽公主之死是我指使……以及不日之前,裴慶封閉城門山河會進宮行刺,都是我的謀劃,如今吳庸反叛,也是我在背后鼓動……這次,恐怕沒有什么遺漏了?!?/br>眾人大驚。李煦在御林軍后露出了一個深惡痛絕的表情:“你所做為何?”張蔚恭站在原地未動,譏諷一笑。為何?幾十年前,他還是懵懂幼子,因為貪玩兒帶著幼妹出村上山游玩,傍晚返家,等著他的不再是阡陌相交、雞犬相聞的村舍,而是滿村堆積如山的尸體和鮮血……從此一步踏出世代生長的村莊,苦難與顛沛流離卻才剛剛開始。為了讀書他什么都做過,后來不負苦心地高中。他那時候想的很簡單——他希望用這樣的方式改變命運,有朝一日能夠為全家幾百口人命復仇,直到他遇到山河會的人,陳年腐爛的真相揭開,再無回首。他與那時還不是烏云夫人的meimei在此事的看法上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他步步為營,細水長流,希望以迂回的方式達成復國的目的——在他的安排之下,他唯一的女兒嫁給了肅親王做正妃,雖然歷經波折,卻最終生下了世子。他很高興,他一切的部署終于有了一個順延的希望。彼時皇帝無子嗣,如果運作得當,皇帝就會一直沒有子嗣下去,而若他唯一的弟弟肅親王戰死沙場,晉朝宗室中唯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他的外孫,如果再有外戚支持,何止如虎添翼。扶持李明遠登位并不難,他遠控江湖,內控朝堂,只要除去前面兩個阻礙,江山君位手到擒來。恐怕晉朝太、祖百余年前都想不到,那個心狠手辣屠殺他張氏滿門的糊涂皇帝也想不到,兜兜轉轉,晉朝滅了前朝,而最終那流轉的命運把皇位交還到了他張氏一族的血脈手中——那時候他只要這么想想,都覺得熱血沸騰。可惜他的meimei不是這么想的。她不僅僅滿足這秘而不宣的奪位,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早就扭曲了昔年鄉村中那單純幼童干凈的心,前朝公主這個身份,讓她把一切求不得歸咎于了晉朝的竊國。她不僅要拿回早就不屬于他們的天下,還要這天下重回亂世,因此,她不滿足于山河會這個在野的江湖組織,她需要一支虎狼之師。她想到了蠻族。張蔚恭覺得她瘋了。兄妹兩人在一次次爭吵中離心,張蔚恭卻阻止不了她與蠻族的聯系越來越深,而這些事最終被平陽公主發現。她先下手為強,成功利用蠻族和山河會殺掉了平陽公主,再早的時候,險些就成功利用刀槍無眼的戰爭殺了肅親王。這些事終于讓張蔚恭不得不出手阻止她,兄妹兩人爆發了最激烈的一次爭吵,從此一個一氣之下遠嫁蠻族,一個仍然留在朝中。他們兩個人的分歧導致了一片爛攤子,其中兩大禍患,一是就是他一時惻忍之心,留下了平陽公主那個流落江湖的獨子,把他送到了前朝最后一個隱藏勢力的手中撫養長大,另一個,到底是讓肅親王李熹有了防備,他們再無下手機會只能蟄伏,改明晃晃的真刀真槍,為挑撥離間。后來的失控越來越明顯,多年無子嗣的李煦臨幸了一個身份地位的宮人,此女一舉生下皇長子,得以封妃。他唯一的女兒在不久后去世,那次打擊險些使他一蹶不振,很久都心存遠離的心。他有很多年都想著,干脆就這樣吧,以這樣的身份,把往事帶進棺材,讓不見天日的過往永遠不見天日。可是,天不隨人愿,那個他一時不忍放過的那個孩子回來了,他要清算這一筆稀里糊涂的賬。而就是這個孩子,帶給他一個他難以接受的事實——他的女兒并非死于病痛,而是死于毒殺,因為她的病死癥狀,與已故平陽公主基本是一樣的。平陽公主死于誰手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他原本只是以為她瘋了,沒想到她瘋的這樣厲害,竟然連自己的親侄女都能下手。他多番追查之下終于查出了實話——李熹與蠻族交戰之前,那個語焉不詳的紙條是王妃張氏送出,而烏云一直以為,是張氏害的他們功虧一簣。再后來,他以復國的名義把烏云逼了回來,容忍她膨脹的**的同時,也渾然不覺的一腳踏入了秦風早就撒下的網與布好的局。他殺過太多的人,甚至殺了自己的親meimei,現在,終于輪到別人來殺了他。命運如此,兜兜轉轉匆匆忙忙地沒有一瞬間的停駐,世間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