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2
自個面前唯唯諾諾的孩子的,其他幾個皇子雖說不至于這樣,但是,司徒寬和司徒實在司徒旻這個父皇面前總是會有些拘謹也就是了。
舒云并沒有在司徒憲那里灌輸要對司徒旻這個父皇敬畏的想法,人是需要有敬畏,但是,需要敬畏的僅僅只是司徒旻代表的權利而已,而不應該是司徒旻本身。見過的皇帝多了,舒云對司徒旻的評價并不算很高,這就是個典型的太平君主,上面長輩將基礎都打得好好的,又是剛剛開國沒多久,國力蒸蒸日上的時候,只要他不胡作非為,那么就算敗家一點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很多時候,皇帝這個職業也是要看運氣,看形勢的,像是中晚唐的時候,那些皇帝又不是不勵精圖治,明君也很多,可是呢,再能干,情勢在那里,內有權臣弄權,外面呢,一幫子節度使擁兵自重,還有外族虎視眈眈,根本無力回天,弄得所謂的中興都有一種強行碰瓷一般的尷尬,畢竟,比起真正的盛唐來說,差得實在是太遠了。
司徒旻運氣就非常好,滿手都是好牌,就算是不小心打錯了,幾個炸彈扔出去,也就能一路橫推了!所以呢,這樣的皇帝,能有多少需要敬畏的地方呢?所以,讓司徒憲將司徒旻當做一個父親,反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于日后怎么樣,那等到日后再說吧!真要是司徒旻為了保證自己的皇權,要對司徒憲下手,那么,他們母子還能束手待斃不成?起碼舒云并不是什么會將命運寄托在其他人身上的人。
司徒旻那邊開始在國子監里頭挑選合適的人給司徒憲啟蒙,他要求也比較苛刻,學問要好,講課水平也要高,最好呢,要能夠因材施教,當然,最重要的是,人品要好,不能將自個的兒子給教歪了。
司徒旻這么多的條件,自然不能隨隨便便就將人選出來,所以,都得花費不少時間進行調查。而舒云這邊呢,更是不著急,雖說司徒憲的確是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了,但是,學習的事情本來也不用太著急,舒云自個帶著教一教,她自信可不比那些所謂的大儒學士差。起碼她之前那些兒子沒一個沒出息的!
朝堂上頭對于給中宮嫡子做先生的事情還是比較積極的,翰林院那邊對于圣上居然要從國子監挑選皇子師頗有些憤憤不平。國子監里頭,除了祭酒和司業還算是比較入流之外,其他的就是些六七品的小官,前程并不明朗,在翰林院的人看來,其實幾乎跟失敗者沒什么差別了。
翰林院這邊,起碼都是二甲進士,雖說本朝沒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如內閣的說法,但是呢,國子監那邊,在翰林院的人嘴里,其實就差不多純粹是養老的地方了,那里的博士助教什么的,聽起來很好聽,但是呢,他們敢去跟翰林院里頭那些一甲二甲出身的翰林比拼文章學問嗎?教學教得再好,他們將來最好的前程也就是外放到外頭某個地方做個學政,實際上呢,依舊是沒有太多實權的。翰林院里頭雖說一個個官職也不高,但是人家前途無量??!
中宮嫡子,將來就是太子,就是皇帝,跟著國子監那邊有什么好學的,就等跟著他們這些未來的朝中重臣學習才對嘛!好在很快就有消息傳出來,選取國子監的博士不過就是為了給三皇子啟蒙而已,頓時,一幫子翰林學士們總算是消停了,不少人就開始琢磨著,等到三皇子完成了啟蒙之后,誰能做真正的皇子師了!
朝堂上的事情,傳到內宮的時候,一般都已經比較滯后了,而舒云呢,對于這些也不想理會,自古以來,哪個明君是這些大臣們教導出來的呢?當然,這話說出去就得罪人了,所以,舒云只是滿臉信賴地表示,圣上,這些都靠你了!
不靠司徒旻也不行,舒云甚至沒空問一下娘家那邊有沒有人推薦,當然就算問了也沒用,舒云如今又懷上了!
中宮有子不是什么壞事,這種時代,兒子就是資本。像是唐朝長孫皇后,她一個人就三個嫡子,雖說最后窩里反了,但是肥水也沒流外人田。禮法這玩意,這年頭是真的很重要,在有嫡子的情況下,選擇庶子就是違背了大多數人底線的行為,除非找個理由將皇后這一系全部打落,但是,這個付出的成本也不會低到哪兒去。
司徒旻如今沒想那么多,皇家又不是養不起兒子,多子多福嘛,既然懷上了,那就生唄!司徒憲聰明伶俐,再生一個這樣的也不壞。
因此,司徒旻又是大手一揮,源源不斷的賞賜流入了長春宮,而那邊呢,慈寧宮那邊太后也是一樣的,嫡親的孫子,再多也不怕,就算是孫女,也比尋常的公主更值錢一些。
司徒憲也沒受到什么影響,這年頭可沒人會跟家里的孩子說什么你媽生了弟弟/meimei以后就不喜歡你了之類的話,畢竟,在這種講究多子多福的年代,長子天生承擔了極大的責任,若是被養得心胸狹窄,連同弟弟meimei都容不下,那就是大問題了。
尤其作為嫡長子,更需要有容人之量,誰要是敢在司徒憲這里說些有的沒的,那就是離間天家情誼,就是死罪。
宮里頭三個皇子,四個皇女,其實平常很少有機會湊在一起,司徒寬和司徒實已經啟蒙讀書了,選的也就是經學博士,之后還會找其他的博士教導他們琴棋書畫之類陶冶情cao的學問,說白了,學習可以,但是呢,讓你做個有學問的富貴閑人就行了,你也可以精研學問,但是呢,想要學什么治國之術,對不起,想多了!你要是自個能觸類旁通,那也沒什么好說的。
不過呢,許多事情,本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控制得了的,他們真要是有什么野心,自個也能找到機會去學。同樣是四書五經,有人看到的是修身養德,有人看到的就是治國之術,有人看到的就是兵法韜略,還有人看到的就是各種陰謀詭計,別的不說,當年光是治春秋的,就養活了多少學派??!
像是朱元璋那種,當初大字不識一個的,不照舊能打天下當皇帝嗎?大靖朝的TAI祖他老人家,也不過是底層小軍官出身,他難道就讀過多少書??!有的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有的人在這方面天生就具備一定的天賦,不是能隨意埋沒的。
有的人覺得,很多時候,勝利者就是跟對方比爛,誰要是爛得不那么明顯,那就贏了!但在舒云看來,當一個人優秀到無可取代的程度,那么,其他人就算是再出挑又如何呢?
因此,不管別人是個什么想法,舒云對司徒憲的教導就不是讓他對上頭的兄長jiejie,下面的弟弟meimei有什么排斥之心,可以存在良性競爭,但是其他的,那就免了,若是搞什么爭寵之類的,未免格局太小了一些。
老實說,有的時候,舒云也覺得自己越混越回去了,只是沒辦法,這種純粹的男權時代,她又失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