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79
他拿起那封信,顫抖著雙手,凝視了半晌,才將其中的信抽出。 柳素兒看出顧誠玉的猶豫,不禁心中一松??磥眍櫿\玉心中遠不如表面這般淡定,會猶豫就好,這說明顧誠玉心中尚有良知。 譚mama和秦叔相視一眼,那些信的內容他們也是知曉的。那時從襁褓中發現書信之時,他們就曾看過書信中的內容。 當年他們怕有人會追到原籍去,于是帶著姑娘遠走他鄉?,F在想來,此事確實做對了。 若是當初抱走姑娘的另有其人,那他們就有暴露的危險。 譚mama看了顧誠玉一眼,心中十分擔憂。也不知顧大人會如何處置這件事,若是不聞不問,倒也沒什么損失。 可就怕顧大人見其中牽扯到他老師,就毀滅證據,甚至是殺人滅口。如此,他們這便是死于非命。 其實譚mama和秦叔不那么堅決地阻止自家姑娘,還是存了私心的。將一名襁褓中的嬰兒撫養長大,譚mama和秦叔花費了不少心血。 他們又無兒女,這么多年的朝夕相處,他們早就將薛書瑤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墒茄幾哉J有大仇未報,只想還了薛氏的清白,不愿茍且偷生。 自然,當年姑娘還小的時候,他們也是這般想的。不然也不會為姑娘請教養嬤嬤,如此精貴地養著。 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十七年了,姑娘漸漸長大,他們就越發不想讓姑娘回到京城。 只是知曉了薛氏一門被抄家滅族,父母親人如此悲慘地死去。身為薛氏遺孤,又豈能無動于衷?他們只勸過兩次,見姑娘不聽,也就不再相勸。 如今就算顧大人將證據毀去,可能留下他們性命,他們自然感激不盡。自當即刻帶著姑娘遠離京城,去別處過平靜的日子,日后他們也算有人養老送終了。 顧誠玉攤開書信之后,首先便看了落款處。當看到署名正是梁致瑞,上頭還有他的私印之時,顧誠玉頓時心下一沉。 忍住心中的不安和激動,他看起了心中的內容。 “圣上已派遣留守在京城和護城府、開延府的軍隊前往邊關接應戰事,共計七十萬大軍,今日便已出發。期間日夜行軍,預計在兩個月后便能到達。其中還派有一名主帥周伯仲,副帥兩名施躍文和衛庚。 周伯仲乃是周氏一族嫡支,其祖上幾輩均是戰功赫赫,謀略非凡之人。此人擅使長槍......” 顧誠玉越看越是心驚,他之前在翰林院翻閱書史之時,便讀過這方面的文獻和記載。 大衍五十一年二月,邊關戰事一觸即發。因之前大興屢犯邊境,那些大興的**和將士對邊關的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一次又一次地試探大衍的底限。 大衍對對方如此惡劣行徑忍無可忍,只得舉兵前往,誓要給大興一個慘痛的教訓。 彼時邊關已駐扎六十萬精兵,只要號角一響,雙方便要交戰。而后皇上為保萬無一失,又調集了三處留守的大軍前往,此次戰役共派遣了一百三十萬大軍,對上大興的五十萬大軍,簡直是穩cao勝算。 更何況皇上還派了周伯仲前往,說起周伯仲此人,那可真是驍勇善戰之輩,行軍布陣不在話下。 周伯仲當年已是五十多,但依舊老當益壯,之前更是戰功佼佼,屢建奇功。 不管是皇上,還是他本人,估計都認為此戰定能讓那些大興的賊子輸得屁滾尿流。 誰想,原本勝券在握的戰役卻出了岔子。 周伯仲率領將士前往邊關,快要抵達之時,在路上就遇到了伏擊,周伯仲因此肩部中了一箭。 若只是中箭,倒也無礙,只需修養幾日,便能入戰場殺敵。卻不想那箭矢上涂了毒藥,當時大夫為周伯仲解毒之時,周伯仲便傷了不少元氣。 而另外兩隊派遣去邊關的人馬自然不會例外,因副帥衛庚疏忽大意,被伏擊之時毫無防備,導致將士死傷達到六萬之多。衛庚更是沒能逃過一劫,還未赴沙場,便死在了半路上。 出師未捷身先死,存活下來的周伯仲和施躍文立刻將消息傳遞回京城,并繼續趕往邊關。 剩下的六十四萬大軍趕赴邊關之時,戰事已起,正是兩軍交戰之時。因路上耽擱了時日,大衍失去了先機。 守衛邊關的虎威將軍任修光早與敵軍將領戰了兩場,已是精疲力竭。 對方派出了英勇善戰的將軍薩爾曼,此人在邊關聲名赫赫。其武藝不在任修光之下,且為人陰損,擅使陰謀詭計,任修光應付得頗為吃力。終于在第三場失手被對方砍傷,正巧傷在了大腿處。 任修光被傷,周伯仲亦是舊傷未愈,施躍文只得硬著頭皮上。 可施躍文擅長布陣和出謀劃策,武藝上比起任修光還有不如。結果可想而知,等被身邊的將士拼死救回來之時,已然重傷。 周伯仲無奈,雖然余毒未清,卻也只能披掛上陣。 大衍失了先機,防備不足,更沒機會全面部署,才被大興有了可乘之機,屢屢戰敗。 等戰報傳來京城之時,皇上震怒,周伯仲竟然敗與敵軍將領薩爾曼和羅布桑之手。甚至周伯仲還被這二人當場斬殺,首級被掛在了對方的城樓處,以此來示威。 至此,大衍軍心散亂,士氣已落。之后又有將領匆忙上去連戰兩場,兩場皆輸。 第一千零十一章 端倪 這怎能叫皇上不怒?原本是手到擒來的勝利,最后卻變成了恥辱的戰敗。 那軍隊在前往邊關的路上,為何會被人伏擊?肯定是朝堂之內有人走漏了風聲。 當時參與議事的,除了六部的尚書、內閣首輔,另還有兩名翰林院草擬詔書的官員。 誰是朝廷的細作,需要排查的人數并不多。至于為何會查出是薛皓禎父子,而薛皓禎手中所謂的罪證又為何沒有呈給圣上,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些史書上并沒有詳細的記載,顧誠玉也只是在雜書中找到了只字片語。不過都是胡亂猜測,并不能作準。 有說是當年薛氏風頭太盛,隱晦地指出是上位者的忌憚。又有說是薛皓禎擋了某位官員的路,為的是將其從高位上跌落,好自己上位。 當年接替薛皓禎的人正是老師梁致瑞,所以那本書隱含之意便是如此。 顧誠玉翻閱了不少關于薛氏被滅族一案的史籍,大多都是野史,其中緣由不一而足,眾說紛紜。 然而,現在顧誠玉手上這封信,其中內容正與那場戰役有關。并且當中還出了個妙計,大衍的將士在路上被伏擊,這便是信中提到的建議。 并且其中還指出了伏擊的最佳地點,另附上輿圖一份。顧誠玉看了一眼,便發現輿圖上指出的地方,乃是一處險地。 此地便是周伯仲帶領軍隊前行的必經之路,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