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8
學子都不會應邀,而且也會跟有錢學子疏遠下來。 這讓這些不理解他們自尊心的有錢學子不太理解,并且心里也有點芥蒂。 本來嘛,他們也不在乎這些錢,就是覺得大家讀書辛苦,想要幫著松散一下,又不要他們還回來,不去就不去,你跟我們疏遠什么,請個客還請出錯來了。 可實際上,窮學子只是不想欠著這個人情,也許有錢學子吃頓飯的飯錢就是他們家一年的收入,他們承擔不起,而且本身自己就窮,若是再跟著蹭吃蹭喝,那不就是占人家便宜嗎? 越是窮的人,就越是自卑敏感,他們就連拒絕的時候都是十分不好意思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自然會疏遠。 這就是當貧富差距過大時的各種誤會了。 就像是窮學子理解不了有錢學子不把錢當錢一樣,有錢學子也理解不了窮學子竟然是為了不占自己便宜才疏遠自己。 這么點子錢,哪來的便宜。 當然了,在馬儒宵說的時候,他是不知道上面這些的,完全是段青恩從他隱晦,又充滿暗示,又在各種事件上嘴動打了馬賽克的講述中自己猜出來的。 馬儒宵雖然對段青恩很有禮貌,但也只是把這個小師弟當成了一個普通的,有點聰明的七歲小童。 于是隱晦講解完之后,他表示:“等到了縣學,師弟只需跟著我便好?!?/br> 他人和氣,又好說話,不管是有錢學子還是窮學子,兩邊人緣都很不錯,還是可以帶帶段青恩的。 馬儒宵不覺得這有什么難的,這次考完之后正好分了班,如馬儒宵就被分到了童生里,正巧要換宿舍,學校一向是兩人間的,也就是說,日后他將和段青恩同吃同住還同上下學。 他如今都十二了,難道還看不好一個天天跟自己在一塊的七歲孩子嗎? 等到逛完園子,一直守在園子口,時不時的探頭看向他們這邊的小廝才迎了上來,對著馬儒宵道:“少爺,夫人說讓您帶著段少爺過去?!?/br> “是該拜見母親的?!?/br> 馬儒宵斯斯文文的點了頭,偏頭對著段青恩溫聲道:“你還沒有見過我母親吧,我帶你去見見,不用怕,我母親性子溫婉,我來這里時還跟我夸過你幾次,想必定然會喜歡師弟的?!?/br> 段青恩委實覺得馬儒宵是個好孩子。 對于小孩來說,最讓他們痛恨的無非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和父母對別人比對自己還好,而馬儒宵今日恰巧就撞見了這倆。 最悲催的是,他還親耳聽到了馬先生要拿自己換段青恩。 換個心眼小或者脾氣不好的,說不定不光要跟親爹置氣,還要遷怒段青恩。 但馬儒宵就沒有。 他全程都沒有一絲怨言,還因為父親的舉動對段青恩表示了歉意,一路上又幾乎將自己所知道的縣學里的事傾囊相授,說出來的去了縣學后對段青恩這個小師弟的安排更是妥妥帖帖。 而他本人并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有什么不對的,可見他的教育就是這樣。 在這個時代,馬儒宵就是大部分讀書人的縮影,知禮,體貼,又十分照顧他人。 當然了,基本上成了年或者步入官場的面子上也是這樣,但心里是怎么想的沒人知道。 反正如馬儒宵這樣,只悶頭念書的年輕學子們,幾乎就是一直在象牙塔里生活,對人友善是書上教導的,他們便嚴格遵從,還沒有像是外界的大人一樣,學會表里不一。 換一句話來說,就是縣學里的學子,都是傻白甜。 段青恩一時之間對于自己的縣學生涯充滿了期待。 接下來就比較日常了。 他跟著馬儒宵一起見了馬夫人,的確是一個十分溫婉的夫人,拉著段青恩說了好一會話,還送了他一塊小孩子戴的玉佩,一看就是早就準備好的。 而馬儒宵在這期間一直試圖跟娘親說爹和師叔喝醉的事,但礙于段青恩在場,幾次都沒找到機會。 直到馬夫人發現都過去一個半時辰了那倆還沒喝完,這才發現著不對。 她立刻安排了小廝將兩人扶去休息,馬先生回了屋,林先生則是被扶去了廂房,一人灌了一碗醒酒湯,不到一刻鐘,他們就從暈乎乎的狀態清醒了過來。 又用了小半個時辰的時間沐浴,換下一身酒氣的衣服,這才精神奕奕的出現在了兩人面前。 林先生一喝醉就斷片,完全不記得之前發生了什么,倒是馬先生,腦子里還有點模模糊糊的記憶,但又不是很確定。 他只感覺自己的老臉羞紅一片,若是他腦海中的記憶是真的,那也太丟人了吧。 丟人都丟到孩子跟前了。 越想越覺得心里慌慌的,馬先生索性直接將兩個孩子叫到了自己跟前,和顏悅色的問道: “方才我吃醉了酒,可又說什么醉話,或是出了丑態?” 馬儒宵這個誠實的孩子張嘴就要說。 段青恩先一步截住了他的話,清脆童音響起:“稟師伯,方才師兄來后,我便跟著他一道去逛了會園子,之后才來這里,倒是不知曉您有無說醉話?!?/br> “嗯……” 聽到他們什么都沒看見,安先生這才放下心,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讓兩個孩子坐回去。 沒看見就好。 反正他記憶里林先生也是醉了,就算是想起來,那也是只要他們兩個互相丟人的人才知道的事。 還好,形象沒壞。 而原本想要說實話結果卻被段青恩搶先一步,只能把到了嗓子眼的話再咽回去的馬儒宵只能憋著這句話坐回了位置上。 只是這個心里,卻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一點點不對勁。 師弟,怎么好像不是他想的這樣? **** 馬儒宵很快就知道師弟確實不是他想的這樣了。 第二日,兩位先生帶著他們和行禮一起進了縣衙。 馬先生在縣里是有點名氣的,林先生雖然在縣里沒什么名氣,但瞧著一身正派,人儒雅,倒是也沒被攔住。 于是一行人就順順當當的被馬儒宵帶著到了宿舍。 宿舍是木頭房子,一排排的列在那,也許是為了隔音,中間都隔著點,而馬儒宵和段青恩的宿舍在正中間。 推開門,里面干干凈凈的,除了床榻和兩套桌椅,也沒有別的東西。 衣柜是別想了,這個年頭的人衣服都是裝在箱子里的。 空間倒是挺大的,就算是成年人都綽綽有余,更別提段青恩與馬儒宵這倆一個半大孩子一個徹徹底底的孩子了。 馬先生帶著的小廝開始將行禮放下,細致的整理起來,還有小廝打開盛放床鋪的箱子開始給他們鋪床。 馬先生本人帶著林先生去拜會這縣學里的其他先生了,馬儒宵就拉著段青恩坐下,繼續給他講自己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