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0
學讀書的、通曉儒經的年幼者的稱號,簡單來說差不多就是類似于“優秀大學生”類的評選;參選條件很簡單粗暴,要么學問好,要么家世好;優勝者不僅能獲得朝廷欽賜的頭銜,還能得到一筆不菲的獎學金。衛玠在一入學那年,就獲得了童子郎的封號。這倒不是因為家世,又或者是祖父、父親的功績蒙蔭,也不是因為小伙伴晉惠帝的作弊。而是衛玠自己當年在有晉惠帝參與的第一次問難辯論中,舌戰群儒,擊敗所有恃才傲物的國子學世家子弟,實打實獲得的獎勵。直奔著年輕一代“清談第一人”的頭銜就去了,輕松拿下。如今嘛,衛玠正在為想辦法去掉“年輕一代”這個前綴,成為真正符合衛玠歷史形象的清談領袖而努力。楚王世子在入學的第一年,其實就可以因為他的身份,而獲得“童子郎”的名頭,但是他拒絕了。非要依靠自己的勤奮,和學問死磕了三年,這才終于在去年年末的時候,獲得了名至實歸的榮譽??上?,當時衛玠已經因病休學在家,只去了一封信,如今才算是第一次面對面對楚王世子表達祝賀。面對衛玠的祝賀,楚王世子還是那么的一本正經,但已經沒了小時候的局促。在心里遺憾的想,無論他穿的和衛玠多么相似,也模仿不到衛玠一分的神韻氣質。“昨天的花會好玩嗎?”楚王世子昨天參加了宮宴,沒能去成王家的賞花宴。“團子和我回家了!”衛玠立刻激動了起來,和楚王世子說起了那只猶如他心頭朱砂痣、明月光一般的大花貓,他單相思團子已經有兩年之久了,衛玠身邊的人都知道衛玠很喜歡它。“恭喜?!背跏雷佑X得,這才是真正該恭喜的事情,比他的折桂重要多了。沒什么理由,只衛玠笑的這么好看就足夠了。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雖然“蟾宮折桂”的寓意,一般都是高中狀元,但是“折桂”折桂詞本身,是起源于還沒有科舉制的晉武帝時期的,后來被記載到了唐朝人所著的中——“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焙笕司陀谩罢酃稹眮硇稳菘婆e狀元了。第137章古代一百三十七點都不友好:百年太學,氣勢恢宏。雖然洛陽太學從東漢末年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但學校的歷史底蘊還擺在那里,又有六年前晉朝第一巨富石崇的強勢注資,經過六年不斷的修葺完善,如今的洛陽太學最起碼在派頭上是不輸給國子學的。事實上,洛陽太學的規模一直都要比國子學大些,哪怕是在落寞了的晉朝,也因為要招收的六品以下官員子弟眾多,而擴建了不少校舍。洛陽太學位于辟雍之北,占據著天然的地理優勢。辟雍是什么?辟雍就是皇帝專門為皇子(以及與皇帝同姓的堂親)設立的教育學宮。始自西漢,因學宮四周有水,就像是璧環一樣而得名。辟雍學宮其實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大體上分為五個主建筑,南邊叫“成均”、北邊叫“上庠”,東邊叫“東序”,西邊叫“瞽宗”,最中心的才叫“辟雍”。想也知道,辟雍才是重中之重,是真正以供龍子學習的地方,所以,雖然有五個名字,但還是以辟雍作為了統稱。其實幾乎所有皇室子弟的少年時代,都是在辟雍里度過的。只不過皇孫、皇弟、王爺之子以及更遠的堂親子弟,都只能在成均、上庠等四學里聽課,唯有皇子能獨享辟雍。當然,也不是沒有特例,好比晉惠帝當年親自下旨,讓楚王世子與皇子一同學習,楚王世子便是唯一以王爺的身份就讀于辟雍的非皇子人士。所以可想而知,為什么當楚王世子僅在辟雍學了兩年,就轉學洛陽太時,大家會覺得那般不可思議。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皇室,其實一直都很重視教育。最著名的“愛新覺羅.教導主任.玄燁”康熙爺就不用說了,那是個給兒子一年只肯放五天假的虎爸,太可怕了。漢魏也不遑多讓。不僅是皇子,所有帶著皇姓的貴族子弟都要來這么一遭。從十歲開始,就要“出就外傅”,過上寄宿制的貴族學習生活。十歲到十五歲是“小學”,十五歲到弱冠是“大學”,學科種類繁多,基礎的文化課就不說了,雜七雜八的東西也很多,從禮儀、音樂、舞蹈再到“騎馬、射箭、駕車”,甚至包括……性教育,雖然不管學的怎么樣都能畢業,但也還是很辛苦的。更不用說,辟雍還有個皇帝一年來一次的講學的傳統,說是講學,其實就和校長冷不丁出現在教室后面那扇窗的性質差不多,更多的是一種突擊檢查,變態到可怕。晉武帝時期大概是最輕松的,那會兒晉朝剛剛建立,百廢待興,關注焦點在于南征北戰,皇子王爺們早早的上了戰場領兵打仗,不算特別重視教育。也因此……促成了八王之亂這等特殊時期“空有兵權,沒有腦子”的王爺們。晉惠帝更是特殊中的特殊,晉武帝當時還在位,大概心里也清楚自己兒子腦子有問題,所以干脆就沒讓晉惠帝去辟雍上學,畢竟太子有自己的教育班底,三太三少,足夠了。后來晉惠帝登基,他對著這個就更加一無所知了,他連宮學五學識是哪五學都不知道。幸好他懂得放權,將教育的事情交給了嵇紹、衛恒、王濟等人。王濟之前一直很想當洛陽太學的校長,可惜謝安這個校長做的有聲有色,晉惠帝覺得他不能搶了別人的工作給自己姑父,為了表達歉意,他就安排王濟這個駙馬當了辟雍的校長。衛恒和嵇紹是副校長。但嵇紹更多的還是要陪著晉惠帝,沒有多少時間關注辟雍的事情。衛恒是個書法家,雖然也當過太子的老師,但他其實更多的是個理論家,對于皇室子弟的教育并不懂,后來和大舅哥王濟一合計,干脆就照搬了自家教育孩子的規章制度——六歲開蒙拜師,十二歲送“大學”,除了生病,寒暑不綴。如今還留在京師的皇子、世子都被鞭策的哭爹喊娘。有些衛恒和王濟覺得衛璪、衛玠看一遍就會的東西,這些皇子學十天都記不住,王濟就會用“你們都是辣雞”的眼神看他們。簡直是精神折磨。楚王世子和衛玠說老實話:“我從辟雍離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王將軍太可怕?!?/br>楚王世子再怎么成熟,也還是個孩子,他知道他要努力學習,振興封地,但他也受不住那般高壓的學習。但是偏偏校長是王濟,王濟是駙馬,是所有皇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