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9
就是正常狀態,沒什么好羞于見人的。要不是見衛玠上學快遲到了,他說不定還會多和衛玠談一會兒事情哩。當然,有些事情還是要叮囑一下的:“別讓你舅舅知道?!?/br>王澄的官職也是武職,是王濟的手下,被王濟打了都沒地方伸冤。他至今還以為他每次果奔被衛玠看見之后的倒霉,是來自于護犢子的王濟的報復。腹黑的衛玠笑而不語。“回見?!?/br>“回見?!?/br>一前一后,兩人背道而馳。作別坦蛋蛋的王澄之后,衛玠就在前面的路口遇到了作為同窗好友楚王世子。衛玠總是這般,上學的路上從不會寂寞。楚王世子年十五,九歲封王,當時在晉惠帝的旨意下,跟著幾個皇子一同在宮中學習。三年前,十二歲的楚王世子做出了一個算是震驚朝野的決定,他入了洛陽太學求學。一如衛玠當年真的入讀太學時那般,在洛京乃至全國都引起了地震一般的影響。這事兒發生在衛玠身上,還解釋為是政治斗爭下為家族所作的犧牲;發生在楚王世子身上,就讓人有些二丈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匪夷所思了。先不說楚王世子如今是正兒八經的王爺,他要是想,完全可以不讀書;哪怕他要讀,也該是與先前那般,和皇子一起讀書;退一萬步講,楚王世子不喜歡和皇帝讀書,想體察民情,那也可以去大世家子弟扎堆的國子學啊。反正,無論如何,楚王世子都和洛陽太學不挨邊,畫風差距太大了。洛陽太學不好嗎?好,但是還沒有好到能夠迎來王爺就讀。但楚王世子偏偏就一意孤行的選擇了洛陽太學,幫了衛玠良多,讓衛玠一直心存感激。衛玠六年前入洛陽太學,一派雄心,躊躇滿志,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幫助洛陽太學迎來了質的飛躍。但是,當時衛玠也不是完全沒有不受挫的,計劃再好,現實也還是那么的骨感。衛玠當時沒能如愿,吸引來更保守固執的大世家。無論衛玠做出了多少改變,無論洛陽太學受到多少主流名士的青睞看重,洛陽太學在世家心中,也還是比不過國子學的對位的。當時愿意去洛陽太學的世家子弟,不是衛玠的朋友,就是想和衛玠成為朋友的小世家,繞來繞去,還是僅限于衛玠的那個圈子。有些大世家子弟雖然與衛玠交好,也只能一邊和衛玠道歉,一邊依從家令。打不開局面,是衛玠當時最苦惱的問題。而就在衛玠最難的時候,楚王世子的高調入讀,讓一切難題變得不再是難題。那一次的轟動,成為了洛陽太學在眾人心目中的印象真正扭轉、騰飛的契機。不少人都覺得,既然能接二連三的引得衛玠、楚王這樣身份的人去就讀,那么洛陽太學肯定也有它的過人之處。有了再一再二,才會有再三再四。漸漸的,洛陽太學這才終于開始恢復了東漢時期噓枯吹生、萬人求學的盛景影子。楚王世子在見到衛玠后,便直接上了衛玠的羊車與他同坐,以往他們都是如此的,兩人關系已經很好了。楚王世子也穿著一身楝花色的逢掖衣,這是洛陽太學的校服。衛玠和楚王世子唯一的區別,便是系在腰帶上的戟結配飾的顏色不同,一共八種顏色,代表了在洛陽太學就讀的不同年份,上限便是八年。不過倒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須上滿八年的,畢竟入學時大家的基礎各不相同,學習速度也不相同,畢業的時間自然要根據個人不同的情況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好比衛玠,要不是休學太多,他早就該畢業了,不過如今也已經是他的最后一年了。在學年制度上,洛陽太學真的是十分靈活又人性化的。事實上,洛陽太學處處都體現著這種人性化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好比學生可以選擇不住校,也可以選擇住校,甚至可以拖家帶口的住校;在就讀的問題上,甚至允許二次入學。這些都是洛陽太學本身就有的規定,不是衛玠后來參與修改的,有很多規定甚至是現代的學校都不一定能夠滿足的。讓衛玠時常覺得古人的智慧略可怕。“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肯定要去上學?”衛玠招呼楚王世子坐下,十五歲的楚王世子已經長的比衛玠都高了,這讓衛玠只想和他坐在一起,完全不想去面對殘酷的身高差。——六年前明明他比他矮一個頭還多,六年后……蒼天不公??!“我不知道?!背跏雷诱諏崜u了搖頭。衛玠無奈長嘆:“不是說好了,不用特意繞路等我的嗎?這樣你需要起的更早,太辛苦了?!?/br>魏晉時期洛陽的城市規劃,已經做的是很有前瞻性了,不同區域的職能劃分有了初步的雛形,好比銅駝大街是著名的商業區,建春門(漢朝叫上東門,世家也更習慣叫這里為上東門)住著聚族而居的百年世家,王爺們在京城的府邸也扎堆在一起,離世家區蠻近的,卻也有一定距離,絕對不算順路,但楚王世子卻總會風雨無阻的來等衛玠一起上學。楚王世子實話實話:“我不需要等的。長淵(賈謐的字)每天早上都會派人去你府門口等著,若見你家有用馬車的情況,就回過來通知我,我便在路口等你一會兒?!?/br>好吧,衛玠無奈。有錢有勢就是好辦事啊,哪怕是在消息并不靈通的古代,特權階級也不會感覺到這種生活上的不便利,他總是習慣用現代的眼光看古代,多少年都扭轉不過來。對于這樣利用人力,衛玠不打算對此發表什么意見,只是換了個話題道:“還沒恭喜你,領口繡上了折桂紋?!?/br>繡“折桂”是衛玠入洛陽太學后,在改動校服時順便加上的新規矩。一如不同顏色的戟結,代表了對不同年級前途似錦的祝福;繡“折桂”也有著它與眾不同的地位。首先,“折桂”本身就蘊含著極大的期望,來自晉武帝時期的晉武帝和名臣的朝堂策論,取意如廣寒宮一枝掛般出眾;其次,不是所有學生的領口最顯眼的地方都能繡上碧綠油潤的桂葉的,它只給得了“童子郎”名號的學生。這樣的用意很明顯,希望能通過這種鶴立雞群的榮譽感,來鞭策、敦促太學的學生更加努力上進、換言之,繡“折桂”不是唯一的榮耀。在謝鯤、陸機等人的群策群力下,想了不少鼓動人的新花樣。效果十分之好。當然,其中最高的榮譽還是代表了“童子郎”的“折桂”。“童子郎”是漢魏時期,授予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