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
繁昌公主就站在王氏旁邊,自然也注意到了這個小細節,對衛玠的喜愛更甚。也因此,她用寬袖遮掩著自己的動作,悄悄捏了捏衛玠的耳尖,阻止他的意思很明確——這種婦人之間殺人不見血的口舌之爭,還是放著讓專業的來吧。宮斗二十余年,繁昌公主自認從未遇到過敵手!作者有話要說: 魏晉時期的齊云塔遭逢戰火,已經沒了,現在的齊云塔是金代重修的。由于魏晉時期的齊云塔的具體模樣已經不可考,所以文中沿用了金代的標準,希望親們能夠諒解,么么噠~目前出場的相關人物可公開的資料:繁昌公主:小名阿呂,從事宮斗事業二十余年,掐架履歷豐富,身經百戰。屬野外BOSS科,被動怪,人若犯我,雖遠必誅!人生格言:我不撕你就不錯了,還想撕我?呵呵。第7章古代七點都不友好:傾髻婦人到底是誰,繁昌公主和王氏其實都心知肚明。畢竟京城的名媛圈就這么大,從小到大做什么都愛和王氏比,卻又怎么都比不過的權臣之女,也就這么奇葩的一位了。對方沒有主動上前打招呼,繁昌公主自然不會自降身份的先開口。她故意無視了那傾髻婦人,只是用在場人的人都能聽到的聲音對王氏道:“這齊云塔確是有些神奇的,我也剛巧得知過塔內一奇,便說與令淑聽吧,權當解悶?!?/br>令淑是王氏的小字,由王氏的外祖鐘徽親取,取義德行善美。王氏做沒做到這個名字所期望的含義,她不敢自夸,但最起碼她自認為她是要比對面那個婦人好上一些的。繁昌公主緩緩道來了她的故事:相傳,東漢年間齊云塔本是一個大水潭,潭底住著一只千年蛤蟆精,他一不開心,就會作引得洪水滔天,百姓流離失所。后來有一天竺的得道高僧途徑洛陽,這才收服了那處處作祟的蛤蟆精。高僧在水潭前建了一座高聳入云的寶塔,用以鎮壓氣運。這是齊云塔一直都有的傳說,至今也沒人能夠證實真偽。衛玠也是知道這個故事的,就是他穿越之前在網上度娘白馬寺的那次,并且他還查到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傳說。如今看來,繁昌公主大概也因緣際會的得知了個中訣竅,正打算要用來對付那傾髻婦人。于是,衛玠很配合的仰頭問叔母:“是真的嗎?”繁昌公主隱晦的看了一眼衛玠,在心里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么聰明上道的孩子,真想搶回家自己養啊啊啊。咳,不管內心如何激動,都沒有影響到繁昌公主表面上繼續淡定的演戲,她假意緊張的告誡道:“三郎,萬不可在這里說出這樣質疑的話,知道嗎?那蛤蟆精因感念高僧不殺之恩,曾立誓要吃盡一切不信高僧之徒?!?/br>=口=我讀書少,四叔母你別騙我,我怎么不記得傳說里還有這句?那邊傾髻婦人也聽懂了繁昌公主顯而易見的話外之音,冷笑連連,眼神更加輕蔑,表達了自己也不是被嚇大的膽氣。以為用這種下作手段就能讓她害怕了?搞xiao!連招呼都不打算打,傾髻婦人就作勢要帶著兒子離去了。但她那個差不多有十歲左右的兒子,反倒是雙眼直勾勾的盯著不遠處的衛玠,他從未見過那么漂亮的人,比他阿爹都漂亮,這讓他一時還真有些邁不開腿,舍不得走了。繁昌公主趁機抖了最后的包袱。只見湖藍色衣衫的七娘,早已經按照她娘暗示的意思,跑過放生池上的蓮花紋石拱橋,站到齊云塔南邊約二十幾米處的地上,開始鼓掌,一邊拍,一邊走走停停,嘴里還叫著:“蛤蟆精,蛤蟆精?!?/br>衛玠猜對了。繁昌公主在幾年前,機緣巧合下得知了一二有關于齊云塔的秘密,之前帶女兒來時,為了哄孩子而告訴了她,沒想到會在這種時候派上用場。只見七娘邊走邊鼓掌,沒幾步,忽就聽到了從塔身里傳來了一聲“呱”叫,響徹整個齊云塔。衛玠在心中暗暗道了一句,果然如此。其實衛玠還是蠻意外的,他沒想到在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摸清楚蛙叫規律的古代,繁昌公主就已經知道了怎么能準確引起這種現象。古人的智慧,特別是從小在波譎云詭的上層社會長大的古人,實在是不能小覷啊。塔前來參拜的人都被嚇了一跳。連那剛剛還在嘲笑王氏的傾髻婦人,也是心頭一震??磥碇廊绾我鹜芙械倪€在少數,最起碼那傾髻婦人就不知道。這還不算完,隨著七娘越拍越響,蛙聲便越來越密集,哇哇不止。塔前恰有小風撫過,吹的人背脊一涼,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七娘卻玩的很開心,見“蛤蟆精”回應了她,還膽大無比的咯咯笑了起來。小女孩的聲音又尖又細,迎合著不知道從哪里響起的震天蛙叫,在空曠的齊云塔下顯得既空靈又詭異。剛剛還半信不信的人已經跪倒了一片,連王氏都嚇的有些花容失色,不顧“蛤蟆精的危險”,想要上前把七娘拉回到自己身邊。傾髻婦人就更加害怕了,也不知道誰從背后碰了她一下,引得她“啊”的一聲就叫了起來,直接跳起,后退數步,連披著的帔子掉了也沒有發現。要不是有兒子從旁攙扶,估計她會摔的很慘。看著貴人這般狼狽,有不少普通人雖然心中害怕蛤蟆大仙降罪,卻也還是忍不住偷偷的笑了起來。包括跟著衛玠的幾個婢子,都掩嘴輕笑,就差把“活該”二字直接說出口了。很顯然的,那婦人不是不信鬼神的,她剛剛出聲譏笑王氏愚蠢,只是單純為了諷刺而諷刺。等事情輪到自己頭上,她就沒那么“旁觀者清”了。等傾髻婦人回過神來,發現自己被這么多人嘲笑后,臉色變得鐵青,自覺面子大失,一副恨不能把眼前這群刁民全部打殺了才肯甘心的狠毒模樣。這種時候,就該有人站出來打圓場了。一是因為那傾髻婦人的身份肯定不低。她既然敢不顧繁昌公主在側,也要譏笑公主的妯娌,就說明她必然有一二儀仗。衛玠不知道這婦人的儀仗是誰,但是從繁昌公主也只是暗諷,沒有真的發作中,他還是推測了一二的,好比這婦人很可能也和皇家有直接的血親關系,而以衛家的地位,暫時還不宜和婦人身后所站著的勢力撕破臉。所以,在一番慣例的冷嘲熱諷之后,就該有個“呵呵,我們在開玩笑呢”的心知肚明的臺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