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2
秋看了眼方才發現,李無忌根本不是第一個受害者。蔡京借斷魂谷不知除掉多少政敵,只是這些人里都沒有京官,大多都是被貶后才出事,所以未能引起神侯府的注意。 簡單來說,無敵公子對蔡相留的這手,真是足夠把這位權臣釘死在謀反的柱子上了。 惡人與惡人相眸,每個人都在想著如何把對方一口吞下,這才使得憐星什么都沒做,卻能輕易得到了這些足以掀翻朝堂的密信。 風秋在感慨命運的同時,也忍不住想起蘇夢枕“用人不疑”的原則——是不是就是為了避免無敵公子與蔡相這種“貌合神離”的合作,所以才選擇用無止盡的不疑來維系兩者的信任? 可無止盡的信任是什么結果,知道故事未來發展的風秋心里也有數。若要做大金風細雨樓,疑人不用自是要緊,但若只一味信任,對金風細雨樓也未必是好事。這兩者之間需要一個度,一個風秋目前還未能掌握的度。 但她卻又覺得,或許她可以不用刻意的去追求這個“度”,她可以試試信任“感覺”。信任“感覺”,總要比去練習要容易的多。 風秋想著,倒也沒停下將手中這匣子快馬加鞭送去京城的動作。 這匣子實在是太重要的,以致于她不得不把無情叫來這滿是移花宮弟子的地方,而不是自己帶著它離開。 無情趕到后翻閱了盒子中的內容,對風秋的想法表示肯定:“有了這些,李侍郎必能一舉反擊,就此徹底拉下蔡相也未可知?!?/br> 風秋頷首:“但你和我的目標都太大了,斷魂谷已經毀了,蔡相接下來一定會緊盯你我?!?/br> 無情道:“所以就得托人幫忙了?!?/br> 無情看向了主座上未發一眼的邀月:“就是不知道別人愿不愿意幫忙?!?/br> 移花宮一項不理江湖事,更何況這還是朝堂事。如果這事開口的人真是無情,邀月怕是連個回答都沒有,轉頭就走。 可偏偏開口的不是無情。 無情對風秋道:“別人或許不愿意,那該怎么辦呢師妹?!?/br> 風秋了然,她雙手合十,對邀月做拜托狀,可憐兮兮地說:“求求你啦,師兄?!?/br> 邀月:“……” 憐星掩唇而笑,他看向邀月道:“楓娘都開口了,不好脫卻呀?!?/br> 他笑瞇瞇道:“這樣吧,不如我們一起進京。這匣子還是放在我這里,安全性你們可以放心。等大家一起入了京,我派人把匣子放進侍郎府里?!?/br> 無情掃了這對兄弟一眼,未發一言。 風秋卻好奇問:“一起入京,你們入京有什么事嗎?” 憐星想了想,對風秋道:“去探望蘇樓主?!?/br> 風秋:“……?” 憐星一本正經:“許久未曾見過蘇樓主了,身為晚輩,該去探望?!?/br> 風秋:“你們以前也沒——” 邀月淡聲說了句:“蘇夢枕最近身體如何?” 風秋:“……” 風秋誠懇對無情道:“我們一起上京吧。我這兩位師兄很厲害的,有他們一起,倒也不用擔心蔡相有所動作?!?/br> 無情深深看了這兩人一眼,對風秋倒是沒有多說什么。 他略頷首,同意道:“好,仗勢大些,或許反而還能迷惑蔡相的判斷?!?/br> 無情同意了,這事也就算全了一半。 風秋原本是要回家的,這下一鬧,也不能按時回家了。有了消息傳遞不及時鬧出的邀月憐星這事,風秋現在無比重視消息的及時性。 她及時給燕南天和冷血送了信,很快也收到了回信。 燕南天說不是大事,他也送江家二老去京城就是了,至于冷血,冷血待賑災事情一結束就好趕回京城,不和他們一路,但他一人輕車簡行,估計兩方也是差不多時間到。 回去的一路如風秋所想的一樣安穩,就在風秋想著,江湖大約又終于回到一年前的平靜的時候,炸彈又來了。 首先是“石觀音”的名字漸漸流傳開了,聽聞他如今帶著斷魂谷的殘部在西北荒漠建立了新的據點,于絲綢古道上的諸多小國間威名極盛,撰寫江湖諸事的在短短七日內,便將他的名字從剛剛添入兵器譜一路將他提至了“掌”下第三。 也就是說,江湖最權威的評價機構,認為石觀音的威脅僅在移花宮的邀月憐星之下。 對此,風秋只有一句——“你真是慧眼識英才,太懂了?!?/br> 第二件事要更大一些。 不過這也是他們進了京城后才發現的。 今上駕崩了。 不對,準確的來說,該說是先皇。 先皇暴斃,蔡相獄中自盡,朝堂早已刮過一陣腥風細雨。如今驟雨初停,立在金鑾殿上的,是曾認李無忌為師,由他一手推上了王位的皇六子。 是的,在風秋他們還以為李無忌步履維艱,努力在外頭給他分擔壓力的時候——李無忌已經悄無聲息地,“謀反”了! 作者有話要說: 李哥:皇帝實在聽不見人話,那我就換一個叭。 第51章 大李這事還要從一年前說起。 一年前, 江湖仍處平靜期, 風秋做的最多的事,也不過就是代蘇夢枕接觸各方勢力, 能交好的交好,不能交好的進行威懾,致力于全方位壓過六分半堂,讓雷損知難而退, 早點退休養老算了,不要再摻和江湖事, 也別在做天怒人怨的買賣,庇護些不該被庇護的惡人。 這時候,金風細雨樓已經和李無忌形成了同盟之勢, 借著李無忌在朝中的影響力, 金風細雨樓的擴張十分順利,甚至還得了機會能給前線邊疆的將士送些物資。 可以說,正是前景一片大好, 極易令人放松警惕的一段時光。 李無忌是個行一步思十步的人, 許多旁人不會去想的可能,他都會去思考。就比如“烈火烹油”“月盈則虧”這樣的詞語。李無忌想得很明白,蔡相沒倒呢, 老皇帝在他和蔡相之間, 也顯然還是更喜歡蔡相一點,突然間他就在朝堂上暢行無阻了,要說沒有貓膩, 傻子才信。 所謂伴君如伴虎,朝堂之上只稍踏錯一步,就有可能墜下萬丈深淵再得翻身?;ù笞鳛樯藤Z之后,在朝中行止只比李無忌更難,他略在外圍,看的比李無忌也就更清一些,他同意李無忌的做法,朝堂上蔡相一脈突然作出的讓步,背后很可能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那個時候,李無忌還沒能把蔡京的行為和斷魂谷聯系起來,他只是覺得政治場上暗潮洶涌,需要后手。所以他借著皇帝依然喜歡著他的當口,聯絡榮養得閣老重臣,勸皇帝封已長成的六皇子為王。 李無忌歷史還不錯,所以他非常清楚這個世界因為故事的融合而使得朝廷混亂不堪。就好比這六皇子——在真正的歷史壓根就不存在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