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1
書迷正在閱讀:犬落平陽、入戲太深、再度牽手、全世界都在等我們掉馬、在離婚以后、穿成反派男主親jiejie、大城小事、出柜(H)、人造向導成長日志、寵無人性
不敢過火,唯恐引人注意,顯得不莊重不規矩。 太子妃這般公然拿她和舞女比,還要她當眾跳舞,分明就是在羞辱她,哪里有半分尊重? ☆、第36章第三十六章 月色溶溶,晚宴上, 人人各懷鬼胎。 有見太子仍得盛寵, 上趕著想討好太子妃的;有嫉妒虞華綺美貌,想看她被羞辱的;更有那等心思不正, 想趁此一觀虞華綺姝容的。 其實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太子妃這般言辭, 并不妥當??商臃赶履前沐e事, 皇帝都不曾指責半句,太子妃這點小錯處, 又算得了什么? 因此, 即便在座有人想為虞華綺說話, 也因怕得罪太子,而不敢輕易開口。 朝臣命婦們不敢道出不妥,帝后二人, 也沒有出言阻止。 畢竟今早那件事,是在虞華綺身邊發生的,不管她是否無辜, 帝后二人總歸有些遷怒, 太子亦然。 太子甚至含笑,應和太子妃的話,“既如此, 便請虞姑娘一舞, 也讓我們見識見識, 傳聞中的虞美人, 是否名副其實?!?/br> 若太后等人還在,或許會因為憐惜,而幫著虞華綺說話。偏偏此刻在場,都是向著太子夫婦的。 虞父見狀,面色一沉,正要起身出列。 聞擎卻忽而開了口,神色頗為不耐。 “皇兄皇嫂這是何意?下一節目,便是齊王府進獻的鼓樂雜藝,皇嫂非要旁人搶在前面作舞,是看不起我,還是因我拒了皇兄的美人,特意來下我的顏面?” 他這話說得毫不留情,囂張且狂妄。 太子的笑意僵住,唇角抽搐了下,“二皇弟多心了?!?/br> 夫唱婦隨,太子妃雖然不解,她的夫君為何對聞擎如此寬容,但也只能勉強笑道:“是是,二皇弟多心了?;噬┲皇乔颇銓こN杓Р桓遗d趣,想讓你見見……” “我不想見?!?/br> 聞擎冷漠地打斷太子妃的話。 太子妃噎住,委屈地看向太子,卻沒有得到任何安慰。 虞華綺坐在人群中,差點笑出聲。 昔日周氏害她,父親要休妻,便是太子前來游說,父親才沒有休掉周氏。說是游說,其實就是高高在上的命令。 還有太子妃,屢屢派人來接被禁足的虞歆。東宮的宮人,每次到虞家,都頤指氣使,氣派得很。 虞華綺從未見過太子夫婦這般憋屈。 她不知太子為何對聞擎這般忍讓,看著太子陰沉的面色,痛快之余,不免又生出擔憂。誰知道太子表面容忍,背地里會不會使些鬼蜮伎倆,暗害聞擎? 皇帝見場面尷尬,看向聞擎,警告道:“行了,對你皇嫂尊重些。齊王府的雜藝團呢?宣吧?!?/br> 聞擎也不懼,微微頷首,“兒臣遵命?!?/br> 虞華綺越看越莫名,皇帝這般寵愛太子,居然會容許聞擎忤逆太子? 未幾,鼓樂雜藝團三十余人,手舉著銀柄火把,乘著敞口馬車出現。 駿馬奔馳間,黑夜中劃開數道長長紅光,華麗又有趣。 虞華綺沒見過這樣的雜藝,登時看住了。 聞擎掃視眾人,佯作不經意的,視線在虞華綺身上多停留了幾瞬。 他見虞華綺喜歡自己準備的驚喜,桀驁的眼底染上一絲笑意。 太子今兒諸事不順,連看雜耍都沒心情,煩躁地直飲酒。太子妃坐在他身側,幾次欲言又止。 待鼓樂雜藝表演完,氣氛正熱鬧著,太子妃終于小心翼翼地出言,勸太子少喝幾杯,卻被太子無情揮開,“閉嘴?!?/br> 太子妃心知,自己方才出言,惹得聞擎趁機發作,落了太子的面子,讓太子對她不滿了。她不敢再勸,含恨垂下頭。 都怪那不識好歹的聞擎! 太子妃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太子為何這般捧著聞擎。 若說是捧殺,榮王如此愚鈍,太子還一味寵著,才是真的捧殺。而聞擎看著,就同野狼崽子般,野心只會越養越大,何必這樣縱著? 太子妃思緒紛紛,一時沒注意坐在自己身旁的太子。太子醉酒失手,竟摔落了杯盞。 “哐當”一聲脆響。 正值雜藝團退下之時,闔場安靜,這聲響極為突兀。 眾人齊刷刷轉頭,看向太子。 與此同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慌慌張張走上前,“稟陛下,鄭大人來了?!?/br> 太監話音剛落,篝火宴上,便闖進五名言官。 他們被侍衛攔在入口,為首的諫議大夫鄭丹大聲喚道:“陛下,臣鄭丹求見!” 皇帝一聽是鄭丹來了,頭疼不已。 他沒想到,出來狩獵尋樂,還要見到那幾個言官,只好揚了揚手,“讓他們進來?!?/br> 鄭丹一進來,就與其余四名言官齊齊跪在地上,向皇帝行了個大禮,“臣鄭丹見過陛下。臣萬死,在此請求陛下,嚴懲太子,還黎明百姓一個公道!” 原來,太子妃處置了阮星后,對外宣揚,是因梅良媛下的毒太狠,阮星才不治身亡。 阮家聽聞這個消息,悲痛不已,認定梅良媛是殺人兇手,沖進了梅家,非要討個公道。 梅家也死了姑娘,還是已經當上太子良娣的,前途無量的姑娘,他們同樣記恨阮家。 兩家爭執不下,意外中,梅良娣的母親說出阮星是太子禁臠的事。 阮家人不信,仍是鬧個不休,誰知一來二去,竟真在梅家,發現了阮星被太子猥褻的證據! 這下,可是炸了鍋。 阮家拼著滾釘板,踩火石,也要告太子。 一時間,皇城中流言四起,甚囂塵上,誰都知道了太子猥褻幼童,迷戀幼女的事。 全皇城的老百姓都知道,太子有位寵妾梅良媛,年僅十三,生得更是宛若幼女,他還殘害了長子年僅七歲的伴讀。 言官們得知此事,又聽聞皇帝為太子遮掩,拼了老命,策馬趕至滸嘉圍場。 他們都是文官,趕路趕得滿頭大汗,面色蒼白,還要跪在地上,苦苦勸諫。 堂堂太子,竟有如此癖好,成何體統?皇帝為太子遮掩,更是不妥,會令天下百姓寒心。 鄭丹跪伏于地,請求皇帝嚴懲太子,還阮家,還百姓一個公道。 他還算克制的,言官中有激憤者,直言太子不配為儲君,力求皇帝,廢了太子。 皇帝大為光火,覺得這些言官都是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言官們個個慷慨陳詞,激昂憤慨,頗有不逼得皇帝重罰太子,就不罷休的氣勢。其中有位言官,見皇帝遲遲未作決斷,竟要觸柱明志。 還好被坐在柱邊的趙小侯爺拉了回來。 場面混亂不堪。 太子面色陰沉,含怒瞪向太子妃:阮家那點小事,都處理不好! 太子妃被責怪,也是有苦難言:事情一出,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