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0
也沒有了: 他看著趙飛瓊的時候,眼睛里有光,珍而重之地就好像在看自己的世界一樣。 “眼睛里有光”這個說法,現在已經被各種電視電影追星族全都用爛了,隨便指著一張精修過的照片就能吹出八百字的彩虹屁小作來,里面一定會用到這句話。 可是真的“眼睛里有光”的感覺,這些人終其一生,真的能夠有幸得見么? 就好像面前的人是你的整個世界、是你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初心,她是你的畢生摯愛,是你窮盡一生也要將溫柔盡數賦予的人。甚至在見到她的時候,你就會不自覺地笑起來,會覺得即便前路漫漫,也再也沒什么可怕的了。 ——就好像此時此刻,張曉城有萬千言語想要說給趙飛瓊聽,可是他敏于行而訥于言太久了,尋常也說不出什么動聽的甜言蜜語來,和羅飛真真是兩個極端上的人,便只能伸過去,拉著趙飛瓊,道: “那這樣你就不會害怕了?!?/br> 到最后,他竟然也沒能說出什么好聽的話來;可是這簡短的一句話,便已經比世間任何輕浮的甜言蜜語,都要動人心弦。 趙飛瓊點點頭,含淚而笑道: “好?!?/br> 兩人并肩的身影,終于還是隱沒在同樣燦金色的光芒了。 自始至終,他們的都是握在一起的。就像當年在趙家莊的外沿,孤鳳桃花陣剛剛被葉楠祛除,被山海主人救出的、昏迷不醒的張曉城在昏昏沉沉的關口,死死地拉住了趙飛瓊的袖口一樣。 這一握,就是一輩子。 ——古有干將莫邪,以身殉劍;今有血色飛瓊,同去同歸。 迸發開來的金光更加璀璨,漫天遍地都是飛舞著的白雪與金粉,硬生生將密布在泰山上空的陰云都沖淡了幾分。 在這不合時宜落下的白雪,有不少還夾雜了若有若無的淺緋色,想來是這個陣法雖然不贊同趙飛瓊最后這半年里,臨時抱佛腳踏入玄門的舉動,可終究還是認可了她身為“玄門修士”的身份,將那些屬于凡人的血rou,盡數化在這漫天的飛瓊里了。 當年張曉城的父母給尚在襁褓的他起名的時候,張曉城還在故土,還沒有投身玄道之,為聽起來那么縹緲的大義而背井離鄉多年。 那片土地千百年來,便有著各種各樣綺麗的名字和傳說。傳說那里滿城都是嬌艷無匹的芙蓉花,色如春曉的姑娘們巧織就蜀錦價逾千金,名垂千古的第一軍師羽毛扇揮動之下鑄就八卦迷陣,在所有的傳說、所有的故事里,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便是——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漫天淡緋色的雪花還在洋洋灑灑地飛舞,落在枯黃的草木上和土地上,就像是開了滿山遍野的芙蓉一樣。 他至死也未能回到故土,去見一眼今年的花。 楚明遠終于發現有什么地方不對勁了: 這個陣法不是羅飛造就的,而是直接從泰山的心、他原本放置逆向大陣陣眼的地方爆發出來的! “這怎么可能——”他終于端不住那種“凡事都在我掌握”的架勢了,怒道: “給我攻過去!勢必要在山海主人趕到之前啟動逆向大陣!” 他話音未落,便見天邊有雷霆閃動! 這次的雷聲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驚雷了。有雷轟,大聲,閃電,裹挾曳有長尾的星辰,齊齊從黑云帶著能夠震顫一切的氣勢滔天而來,隨有雷發聲,隨有萬丈火光奔騰。 如果仔細看去的話,甚至還能在這絢爛奪目、卻又莫名令人膽寒的宏大氣勢,看見一抹雪色的身影。她的劍芒吞吐,寒風將飛揚的白雪齊齊卷入高空,所過之處,黑云潰散,余下的便是萬丈朗朗乾坤。 無數邪修在看清楚那個人影之后,立時聞風喪膽、四下奔逃,哪怕楚明遠積威深重多年,甚至此刻他親自來掠陣,也無法阻礙他們的潰散: “是山海主人!是葉家家主來了!” “山海主人”這四個字,終于在時隔百年之后,在五岳之首的上空重振雄風。 “別太小看玄道人了,楚明遠?!比~楠飛速掠身而過,的長劍在一息之內便與楚明遠連對十五招,動作快得連殘影都看不見,只能看到楚明遠在她怒潮狂瀾般的攻勢下不斷飛速后退,周身的血氣散了又散,下了好一場滔天的血雨,孰強孰弱,頃刻便分: “你就真的不奇怪,是誰改動了你的陣眼?” 在看到滅族仇人出現之后,楚明遠只有一剎那的失神,隨即便立時開始奮力反擊。雖然沒能對葉楠造成任何有效的阻擋,但一時間他奮力自保,葉楠還真的找不到什么辦法將他當場格殺,他怒道: “不可能!所有邪修和妖修的動作都在我的掌控之,甚至沒人知道‘逆向大陣’的存在——” 雪亮的刀光從他最不設防的背后穿胸而出,將他對穿了個透心涼,與此同時,一個飽含譏誚的聲音在楚明遠的身后響起: “別瞎想了,是我?!?/br> 第90章 楚明遠實在太熟悉這個聲音了。 倒不如說,在這家伙還不是后來大名鼎鼎的s市特別督查組組長的時候,他就知道有這么個找到譚星云、想要棄明投暗的年輕人存在,畢竟是譚星云把他親自領到自己面前的。 當時楚明遠對玄道人的態度和認知,還停留在百年前那些悍然赴死也半點畏懼神色都看不見的葉家人身上。 大陣落成的那一幕給年幼的小血魔心里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說是心理陰影都不夸張,他也由此覺得玄道人可真是一種太過神奇的生物,就為了那么幾個虛無縹緲的,什么“大義”、“蒼生”這樣的詞匯,就能主動去送死;用邪修的眼光來看,這種人不是瘋子就是傻子,所以還真沒想去招惹他們。 于是邪道的勢力就這樣一直在暗壯大,對特別督查組來說,是相當不利的一件事情: 敵在暗,我在明,萬一有朝一日雙方終于圖窮匕見開戰,那么吃大虧的肯定不會是在暗的那一方。 但是在暗的那一方也是真的憋屈。正因為你在暗處,所以很多想要來投誠的人都找不到門路,白白損失了無數好;這也和邪道眾人們一貫肆意妄為的宗旨不符,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邪道里都充斥著截然相反的兩種聲音: 一種聲音大力贊揚楚明遠的做法,說他干得好,咱們元氣大傷之后就應該韜光養晦,不要和正道修士們硬碰硬,他們是真的能鐵了心跟你一命換一命的;可另一方就不這么覺得了。 他們天天攛掇楚明遠,說如果正道人真的跟咱們以命換命的話,那么吃虧的永遠都只會是他們,誰不知道走邪路比走正路容易?后者十幾年幾十年才能培養出來的人才,如果跟咱們幾年、甚至幾個月就能劍走偏鋒學有所成的小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