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4
有太子之名,行的卻是君王之事。秦國的國書落在了燕丹的手上。燕丹此人,報復心還是有的,且不說些冠冕堂皇的大話,最恨秦國欺壓周圍弱國之類,但就個人出發,他非常非常想報復秦國。為何會偏激至此的心路歷程不談,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他非常想報復秦國。然而,燕國國力貧弱也是事實,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情況或許真的是降了秦國,在與趙國的幾場戰爭后,燕國可以說是連像樣的軍隊都沒有,且別說秦國是這些年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就算是山東僅存的三國之中哪個國家出手都可以滅了燕國。沒人動手,只不過是看不上燕國的小地方,這些年各個國家又都政治混亂,根本無人有滅燕的野心。某種意義上,國家積貧積弱至此,還能存在,可以說是運氣很好了。而燕丹,就死守著這樣一個國家,尋求報復秦國的方法。他先找了自己老師鞠武。鞠武是燕國的太子傅,同葉孤城在秦國的職位相當,但不同的是年齡,他已經是個白發蒼蒼的老頭了。因為德高望重,他在燕國內很有威信,如果取得了鞠武的支持,想來燕國的世家大族應該也會同意燕丹瘋狂的舉動,報復秦國。與其說是找鞠武商討報復秦國的方法,不如說是他盡力說服對方,因為鞠武本人并不同意他對秦國復仇。千萬別說他沒有骨氣,因為燕國朝廷上的大臣,都與他想法差不多。大部分人都認為,以燕國現在的國力,甚至都沒有當年一直在割地的韓國強,國家都這樣了,何必掙扎,他們沒有個十五年二十年是無法繁榮起來的,如果貿貿然報復秦國,觸怒了他們,最后倒霉的還是自己。不如就直接降了吧。這可以說是對燕國,對燕國的百姓最好的方法了。鞠武沉默地聽燕太子丹說完,他話中的重點在于秦人殘暴,不可依附,若歸于秦國,不知有什么嚴刑峻罰,而燕國早年得罪與秦國,兩國定然不可共存。對他的話,鞠武不置可否。沉默了一會兒他道:“你既然說兩者不可共存,難道不知秦國兵力強盛,地廣人眾,又兼之農業大興,并非我等可以對付的?燕丹卻神秘兮兮道:“我既說要報復秦國,自然是有妙計?!?/br>鞠武不置可否道:“你且先說來聽聽?!?/br>燕丹道:“刺秦王?!?/br>短短三個字,讓鞠武睜大了有眼睛,他上上下下打量燕丹,如果不是他面容沉靜,一雙眼中閃爍著光芒,鞠武幾乎要以為他瘋了。下意識看看周圍,沒有人。怪不得在談話開始之前燕丹讓他屏退身邊之人,原來是這緣故!他壓低聲音道:“你瘋了?”燕丹道:“我沒瘋?!?/br>他竟然開始同鞠武分析起來。燕丹道:“秦國強大至此,也不過就是近10年來的事,秦王雖然殘暴,在政治上卻很有能力,不是等閑人能與之相提并論的,但同秦王對比,秦國的其他公子卻平庸的過分,之前稍能成氣候的成蛟叛國后被殺,其余秦國公子皆是癡愚之輩?!?/br>燕丹這人倒也挺神奇的,本人雖然不在秦國,卻沒有哪怕一天放棄過對秦國的觀察,對秦國的王室都能說是了如指掌。所以他判定,如果嬴政突然死了,秦國會陷入內部混亂之中。他道:“嬴政之子最大不過3歲,想要做上王位還要很久,且不說那么多與秦王同輩的公子,相爭起來,十不存一?!?/br>這還只是公子層面,秦國現在有能力的大臣這么多,他們的存在也是個禍患。三家分晉是怎么回事所有人都清楚,如果秦國的王室勢弱,天知道強大的臣子會做些什么,別人不說,呂不韋幾年前不就同秦王的地位一樣?雖說在秦王親政之后迅速地退了下來,但也握有大片封地,誰知道他在想什么。燕丹很確定,秦王一死,定然會掀起朝廷內部的爭端,到時候根本無法騰出手收拾他們。更不要說趙國的殘黨虎視眈眈,又有匈奴人在北邊盯著,到時候秦國先后狼后有虎,絕對會陷入有史以來最大的困局。而燕國的困局,便能迎刃而解。鞠武不說話了,因為他不得不承認,燕丹其實說得很對。如果嬴政死了,秦國到目前為止形成的強大帝國便會土崩瓦解。最終,鞠武閉上眼睛道:“此事我不予評論?!?/br>他不參與,但同時也不反對。燕丹大為驚喜,他連拜次道:“多謝老師?!?/br>鞠武既然這么說,他就能打著對方的旗號招搖撞騙了。棒呆!雖然燕丹很聰明,很有能力,但是鞠武在燕國內的影響力,比他強太多了。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啊。與此同時,秦國的王宮中也得到了一條消息。從秦國內逃跑許久的大將樊於期出現在了燕國。嬴政當時便表情一變,對黑冰臺的人道:“燕國哪里?”他毫不懷疑黑冰臺情報的準確性,如果不是經過了層層確認,這消息絕對無法送到他的面前。但就算是嬴政也想不到,這人竟然如此想不開,竟然在這節骨眼上跑到了燕國,難不成他竟然覺得燕國有對付秦國的可能嗎?樊於期從秦國內叛逃,完全就是他自己的問題,就如同成蛟之前從趙國叛逃一樣。他出事的時候,還是呂不韋當政,當年呂不韋為了報復五國攻秦一事,派人攻打五國以報仇。然后軍隊被李牧打得落花流水,直接損失兩萬大軍的軍隊。這損失,與他有脫不開的關系。樊於期平日就恨呂不韋竊國,這場戰爭因為是呂不韋掀起的,他更是恨到了骨子里,四處編排這是呂不韋為了給自己侍妾報仇而掀起的戰爭,并且要在戰爭中將對呂不韋本人不利的人全部耗死。樊於期本身就是秦國老將,他這么說,自然弄得軍心動蕩,上下人心不齊,李牧又用兵如神,會有什么結果可想而知。秦國可以說是一敗涂地。在戰敗之后,他心道不好,明白這事情肯定會追究到自己身上,一旦被抓到,命肯定是沒有的,干脆來了一出畏罪潛逃,直接從秦國溜了。當時朝野震怒,因為樊於期不同于其他人,是秦國的老將,重要性與宗室等同。秦國人就算是苛待了其他人,也絕對沒有苛代他,不僅因為自己的私心讓秦國蒙受了巨大損失,竟然還敢畏罪潛逃,簡直就是膽大包天。之后許多年,秦國都沒有放棄對樊於期的搜尋,到嬴政親政之時也是如此,就差跑到草原來找他了。至于在原山東六國之間傳得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