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3
。葉孤城想。而且現在的朝廷上,可不僅僅只有李斯一人啊,新一代的臣子中,不乏有能力者,嬴政的招賢令起到了重要作用,挖到了很大一批不世出的人才,李斯未必能比得過這些人。更不要說灞下學宮也在培養一批又一批有能力的學生,當他們進入秦國的朝廷之后,定然會比現在一批人做得更好。要不然葉孤城干嘛還讓在秦國朝廷上行走,甚至是在郡縣工作的實吏來給他們講課?還不就是為了讓這一批準備進入秦國朝堂的未來臣子先一步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對這個國家有用的。紙上談兵與實際cao作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有這樣一批人成為李斯的同僚,想來未來的秦國朝廷絕對不會出現一人專政的局面,而是百家爭鳴,競爭壓力這么大,哪有心情想些有的沒的,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總而言之,現在的秦國,可以說是沒什么隱患了。只要統一完六國,葉孤城大概就可以結束他在這時代,漫長的假期了。然而,秦國現在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沒錯,其他國家卻不是這樣。在接收了韓國與趙國之后,他們終于暫時停下了前進的步伐。韓國還好,只剩下幾個小城市,但是趙國,那可是很大一個國家,國民對秦國又素有仇怨,并不是把地方打下來就可以放著不管的。在戰爭過后,需要的是合理治理,想要讓趙國人完全消除對秦國的仇恨,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起碼在這一代是如此。但嬴政并不是暴君,所以他也絕對不會把趙國看他不爽的百姓全部殺了的,戰國時代的勞動力多么珍貴啊,有時間殺人還不如讓他們都去服役。秦王正在完成中的工程太多了,急需大量人手,現在只要是沒有犯必須以死才能抵消的罪行,都是可以一服役抵消的。免費勞動力啊,對人手不管怎么樣都不足的秦國來說,簡直就是求之不得。所以,秦國在原趙國領地干的事情也不過就是商鋪進駐,宣布法律,開設學校這種事情,至于沒事找事,甚至敢襲擊商鋪的全部送去服役了。還有些在戰后不安好心,在街上偷雞摸狗的地痞流氓更不用說,只要被秦國巡邏的士兵逮到他們不干好事,也全部送去勞動改造。就算是服役也有重量級以及勞動時間長短之分,說實話,現在秦國的法律可以說是相當完善了。雖然很憋屈,但是趙國人不得不承認,他們現在的生活可以說是比在昏君手下生活時更好。但他們都是有國家情懷的人,絕對不會因為生活的好而對秦國產生好感,還是該違規的違規,該砸店的砸店。然后再被秦國的士兵扭送去服役。不少人還挺震驚的,他們以原為,按照秦國嚴苛的法律,這些犯了事情的人應該都死了,家里都一片哭天搶地,卻沒想到過了幾個月后人竟然還回來了,雖然黑了瘦了,但這只是辛苦勞動留下的痕跡,人無論是rou體還是精神都沒有因此受到什么傷害。當意識到秦國與他們想象得并不同,而趙國人也對服役沒有興趣之后,反抗的力度終于減輕了。不過,游擊戰,還是存在的。就在趙國余孽爭取時間時,燕國與魏國,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慌。燕國與魏國,對于秦國來說,需要考慮的問題,無非就是先南下滅魏,還是先北上滅燕。在趙國滅國之后,秦國的中央政治集團開了個會,滅趙國的時間比他們想象得還要短暫許多,這既表現出了秦國的實力與野心,也可能給他們增加隱患。原本的山東六過只剩下四個,如果四國在趙國滅過之后警醒,想要再度合縱連橫抗擊秦國怎么辦?就算是現在的秦國,面對四國的合縱連橫也會有點棘手。暫時停下來治理趙國,就是為了看這四個國家的反應。結果,別說是合縱連橫了,這四個國家甚至都沒有派出使者交流,就如同大門緊閉的四個鐵盒子,每一個都是獨立的個體。楚國齊國距離秦國太遠,接下來動手推平的,定然不是這兩個國家。燕國與魏國,二選一。“燕雖弱而善附大國,當先為山東剪除羽翼!”這句話,作為小會議的終結,也讓秦國定下了接下來的滅國方略。先滅燕國。魏國與燕國不用在惴惴不安中等待了。秦國四十萬大軍北上燕國,商旅紛紛離燕,在國內頗有些積蓄的富戶也拖家帶口,逃離這個必將滅亡的國家。秦國的國書已經傳到了燕國,他們還是很明禮的,在開戰之前都會像秦國的敵人遞交國書,不降即戰。別說秦國沒有誠信,之前說給獻城的郭開封侯拜相結果卻把人殺了,那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面上正兒八經談話的。甚至沒有留下國書,就算是對郭開的許諾,都僅僅是口頭答應罷了。但凡郭開有理智一點就會知道,這種口頭答應的要求,是很容易翻臉的。但誰叫他當時已經狂喜到了極致,連想都沒有想就答應了秦國的要求,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吧。連個給他作證的人都沒有,可以說是非常的可憐了。除了郭開本人,根本就沒有人知道,他與秦國之間還有這樣一出公案。燕國則不一樣,秦國同燕本就沒有大仇,又因為燕國疲軟,國力衰弱,燕王喜在被趙國打怕之后就一直萎靡不振,他們直接答應投降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如果可以白撿一個國家,就算是秦國也不想額外耗費國力啊,畢竟他們接下來還有三個國家要打。但是燕國現在,卻并不是他們信奉無為而治,日日就在行宮附近打獵的燕王坐鎮。而是已經二十多歲的燕太子丹。看他的模樣,說是三十多都有人信。燕太子丹的經歷,比起歷史上又有了很大變化。在原本的歷史之后,燕太子丹一直就是趙國的質子,在戰國局勢變化,秦國日益強大之后,他又變成了燕國在秦國的質子。但是嬴政并不信質子這一套,或者說,他對維持各個國家之間微妙的平衡沒有興趣,再加上當年從趙國逃出來時被燕太子丹坑了一把,兩人之間塑料花瓣虛假的兄弟情誼就此破碎。讓燕太子丹來秦國,嬴政也不可能將他放歸,肯定落個軟禁的結局,恐怕太子丹自己也清楚,他已經把嬴政得罪了,在秦國表現出他們不需要質子時就順水推舟,沒有去。他在燕國經營多年,雖然還頂著個太子的名頭,但他父親燕王喜在政治上并沒有什么特殊的雄心,燕國的大政早就落在了他的手上。可以說是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