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3
蒙騙他,讓他顏面掃地,簡直就是國家的恥辱!別說是召回韓非了,估計現在的韓王不死,他都沒有辦法回國,一回國被砍頭的概率幾乎就是百分之百??!韓王氣憤成這樣,又有誰會勸說他,又有誰敢勸說他。果然,這時候只要跟著他一起罵韓非就好了??!最終贏家,只有秦國。不知不覺間就揚名七大國的韓非一臉懵逼。他現在已經不借住在葉孤城家里了,因為他寫的書,秦國的政府給了一筆豐厚的稿費。一開始確實是有秦國的政府不向除了軍隊以及農業之外的各方補助的鐵律,但人世間的所有事都有缺口,一開始的渭南建設是由上頭掏錢,后來的文學推廣則是走嬴政的私人小金庫,在適當的時候將紙張制造收歸國有,甚至專門建立起了研究新生事務的機構。“研究所”,如此新式的名字偏偏在經書中能夠找到合理的解釋,這就是秦國新的科技開發中心。第一任所長理所當然是公輸盤,他已經開發出了不少對戰爭有益,或者對民生有益的武器,秦國也在投入量產之中,只要全面統一戰爭一開始,這些玩意兒定然能打個外國措手不及。紙張制造屬于民用,順便還能給秦國創收,沒有人會禁止他們研究紙張,即使是最老派的宗室。在秦國上下已經出現如此驚人改變的現在,將所有的國有收入統一,并且開放對其他項目的支援,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了。如果不是還輪不上這一茬,葉孤城簡直像把出版業也弄出來,紙張普及之后,書本的造價就變低了,因為他們有量產紙張的方法,還有配套的活字印刷術,這兩項技術讓秦國幾乎一躍成為了文化中心。沒辦法,文化輸出的力量很強大啊。但很可惜,現在秦國的義務教育還沒有徹底普及,也不是大部分人都具有最基礎的能力,所以他的想法只能暫時擱置。但這并不妨礙秦國給有名的學者研究者發放經費。話題扯回來,韓非實在是不知道,就短短幾個月,他怎么就成為可以容自己老師相提并論的大學者了。最重要的是,雖然秦國采用了他的學說為了政治方略,但他本人卻沒有登上秦國朝堂??!他已經見便了秦國的大人物,比如說是嬴政呂不韋之類的,本人的想法也開始在秦國逐步實現,這對于絕大部分的讀書人來說可以說是實現了人生至高理想,但韓非就是很憋屈。你都用我了為什么不讓我上朝堂??!說秦國偏見也不像,但就是很憋屈啊。然而,在韓非摸不透這一切都是怎么發生的時候,葉孤城又給他帶來了新的消息。這消息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他終于快要擺脫無業游民的窘狀了。韓非道:“這是?”葉孤城道:“灞下學宮的邀請書?!?/br>他鄭重其事道:“你是否愿意擔任灞下學宮的祭酒?”因為缺少人才,法家的支持者一直沒有在灞下學宮中擔任要職,無論是嬴政還是葉孤城都不愿意找一個名氣與治學能力都不夠的人講究。韓非,可以說是目下最合適的人選了。韓非道:“灞下學宮?”他傻了,實在沒有想到,自己的任命書竟然是去學宮當老師的。并不是說他不喜歡這工作,事實上能與自己老師荀子相提并論,干一樣的工作,對他來說已經是十分了不起的褒獎了,而韓非本人其實還挺傲氣的,他雖然尊敬荀子,卻也認為自己的研究未必到不了自己老師的境界。但你們秦國是不是太不按常理出牌了一點?他的心情微妙無極限。說好的進入朝堂成就一番事業呢?還沒等他回答,葉孤城就嘆了一口氣道;“以你身份,入秦國朝堂是不可能的?!?/br>韓非震驚又憤怒,這是嫌棄她的身份還是嫌棄他結巴?說好秦國什么人都接受,怎么輪到他就不行了?他剛想憤怒地開口,嬴政就道:“這安排,并不是因為你的身份,而是單純處于愛惜人才,不想你死罷了?!?/br>韓非一愣道:“什么意思?”葉孤城道:“你以為我不了解你?”韓非一窒。葉孤城道:“入秦雖然是被迫,但若韓國同你傳信,你也定然會奮不顧身,獻上保韓計策?!?/br>考慮到秦國預定第一個動手的國家都是韓國,這一天不會太遠。葉孤城道;“你可知那時候沒有人能夠保住你?”韓非僵著臉不說話了。葉孤城道:“先治學去吧?!?/br>遠離朝廷,起碼能讓他活得更久一些,至于如果韓國真的王國,他會不會殉國,這就不是葉孤城能夠管住的了。能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吧,畢竟韓非可是歷史蓋章認證的人才啊。可下來,秦國迎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平穩期。或者說是,內部發展期。對外戰爭還在繼續,但都是對秦國而言小規模的戰爭,比如說同趙國打仗,用來磨練新兵,而他們已經改良到9.0版的新式武器依舊沒有出現在戰場上。讓秦國的軍隊不懈怠,以及讓外界其他國家產生他們軍隊疲軟的錯覺,就算是嬴政的目的。內務還在整頓,經濟與科技還在發展,研究所的研究范圍變得很大,甚至在葉孤城的提議下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從胡人那里來的種子在西北種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稍微讓人有點失望的就是土豆番薯和玉米依舊沒有在亞洲存在,且不說水軍的概念還沒有誕生,美洲現在有沒有這些作物都很難說。還好戰國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改良后的水稻小麥足夠國人富足地生活下去,甚至還能堆滿許多米倉。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山東六國,在那場死了無數人的干旱之后,這些國家的農業正在慢慢復蘇,但占據了天然肥沃土地的他們產量依舊不高,在發現無論建立幾個谷倉都無法堆滿前幾個季度收獲的糧食起,長久以來一直缺少米糧的秦國終于做起了糧食生意。10年前還無大商的秦國商人,終于成為大商的代名詞,其他國家的商人也意識到,如果想要掙錢,就來秦國好了,經濟前所未有的繁榮。就在這時,幾年之前被葉孤城打發到南海建造城池的人終于有了消息。沒有城池能夠保留千年,他派人到南海當然不是為了建立白云城,公輸家的族人在南海弄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型船只,這才是他們到南海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可以承載一座城的巨型船只,簡直就像是秦時明月中才有的超玄幻科技,雖然這個秦朝本來就不太一般。這里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