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
發出了貓兒叫一樣的哭聲。 余秋懸著的心嗖的落地,她狠狠拍了下孩子的腳底。 孩子的哭聲變大了,吃痛的小腳還踢到了余秋的胳膊,力道不小。 余秋笑著喘了口粗氣,戳戳小丫頭因為哭得太用力而皺成一團的小臉蛋。 小接生員發出歡呼,大聲喊著:“寶寶活過來了,寶寶沒事了!” 外頭等待消息的人們也跟著烏拉大叫,還有情緒激動的男知青跑到屋子外頭仰天長嘯。 這世界,大抵除了心理變態的混蛋外,就沒有不欣喜新生命降臨的生物。 孩子多好啊,生活再苦,只要有孩子在,就充滿了希望。 生物繁衍,與其說是在養育后代,不如說是在延續自己對未來的期許。 滿屋子的歡聲笑語,沉默的人只有余秋。 她偷偷揚起頭,將眼角沁出的淚水收回去。小東西,真是存心想嚇死老阿姨。 余秋處理完小丫頭的臍帶,吩咐小接生員將孩子抱到桂枝身旁。 桂枝已經忘記了剛才的兇險,高興地看著自己的小女兒。跟天底下所有mama一樣,她既覺得自己的崽崽是最美最好的,又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夸耀。 憋了半天,她才委婉地夸了句自己的姑娘:“這小家伙頭發可真黑?!?/br> “好事?!庇嗲镯樋诮釉?,“以后不容易禿頭?!?/br> 多叫人羨慕的優勢啊,多少大姑娘小伙子白頭催更短,渾欲不勝簪。 余秋跪坐在桂枝身側,叮囑接生員:“給產婦打青霉素,80萬單位的?!?/br> 她一手放在桂枝肚子上輕輕揉搓,一手拉住臍帶,緩緩將已經自動剝離的胎盤帶出產婦體外。 接下來,就是檢查宮頸裂傷檢查縫合跟會蔭切口縫合了。 手電筒沒電了,煤油燈基本上派不上用場,接生包里頭也沒有卵圓鉗,余秋沒辦法用rou眼觀察宮頸的情況,就只能靠手摸。 她檢查了一圈,微微皺眉,看樣子得縫合裂傷了。唯一的好消息是后穹窿沒有撕裂開。 余秋下意識問了聲小接生員:“皮試時間到了沒有?要是陰性就打青霉素吧?!?/br> 小姑娘滿臉茫然:“啥皮試?” 余秋渾身冷汗一下子全都涌出來了。 媽呀,要不是迫不得已,打死她都不會在根本不具備搶救條件的這里使用青霉素。 青霉素過敏反應可以有多兇險?這小接生員居然敢不做皮試就給人打青霉素! 余秋工作醫院的急診科主任的親生母親在自己兒子眼皮底下青霉素過敏,全院上陣大搶救,還是沒能救回頭。 當醫生的人都是越怕什么就越來什么,即使莫名其妙穿越到1972年,這條亙古不變的定律仍舊威力十足。 幾乎是在余秋抬眼看桂枝的同時,原本正溫柔望著自己小女兒的桂枝就渾身抽搐起來,汗如雨漿。 她的臉跟手術臺上的那張臉重疊在一起,從當mama的滿面紅光到面色灰敗,只用了轉瞬之間。 藥物用了,胸外按壓機上了,所有能用的搶救辦法都用了。 可是沒用,那雙眼睛再也沒有睜開。 她最終也沒能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孩子。 余秋一把抱開差點兒被母親渾身顫抖帶到地上的小寶寶,啞著嗓子喊小接生員:“腎上腺素,趕緊打,皮下注射1ml,1%鹽酸腎上腺素?!?/br> 一樁樁的,臀位足先露、新生兒重度窒息、產婦過敏性休克,她什么都沒落下。 那些臉重疊在一起,滴滴叫個不停的監護儀,一瓶瓶被撬開的搶救藥品,圍在收拾臺上的醫生護士,不斷打開的手術室門,匆匆趕來的主任…… 余秋的腦袋里頭跟跑馬燈一樣,記憶中的畫面橫沖直撞,她頭痛欲裂,眼前一陣陣發黑,幾乎要當場暈厥過去。 “??!” 小接生員發出一聲驚呼。 她倒是學過注射呢,可是她心慌手抖,抓針的時候差點兒打翻了玻璃藥瓶。 余秋脊背一凜,趕緊將孩子塞給聞聲跑進來的田雨,自己抓起注射器抽藥,一針打在了桂枝身上。 籠罩在她眼前的黑霧散盡,露出了桂枝的臉。 謝天謝地,她拔出針沒多久,三十來歲的產婦身體就舒緩下來,淋漓的汗水也停止一刻不停地往外冒。 余秋一屁.股坐在地上,兩只眼睛直勾勾,累得連氣都喘不過來。 她已經超過三十個小時沒合眼了,她胸口痛,她心肌缺血,她真的要猝死了。 麻蛋,再敢出什么幺蛾子,她就撒手不干了。哪有這樣把人往死里折騰的道理,可憐她一個下夜班連覺都沒撈到覺睡還被人踢了一腳的倒霉醫生。 憑什么這么欺負她,她到底做了什么十惡不赦的孽? 難道她想那對母子出事嗎?她不想的,她盡力了。 她現在只想躺在地上,好好睡一覺。 ☆、打了勝仗的人 余秋當然不能睡覺。 分娩過程結束后,她還得打起精神清掃戰場。 煤油燈燒到底的時候,余秋終于結束了縫合工作。 三點、六點處各有大約三厘米長的裂傷,汩汩往外冒著血,如果不縫合好的話,產婦失血過多,也會有生命危險。 她脖子要斷了,這活兒就像是深口瓶里頭浮著朵雙層花,她得把里面一層的花瓣縫一圈,但又既不能勾到外面的花瓣也不能讓里層的花瓣縫得對貼起來。 因為沒有探照燈,因為沒有卵圓鉗,所有這一切工作全都是盲cao。 余秋當年跟著導師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鏡下縫針都沒這么累過。 小接生員趕緊過來幫忙收拾東西。 她小心翼翼地道歉:“對不起,余大夫,是我太笨了,什么都不會?!?/br> 這一晚上,她不僅什么忙都沒幫上,還凈給人添亂,甚至連針都不會打。 “不,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庇嗲锵乱庾R地抬起手,想要摸摸這姑娘的腦袋。 手伸出去的時候,她才反應過來自己還沒洗手,只得又訕訕地收回。 一個月速成接生員? 不說余秋自己這種八年制本博連讀的,就是鄉鎮醫院的助產士也要正規醫學專業畢業,起碼在助產崗位上工作滿一年,再經過實cao跟理論兩部分考核后才能拿到證書單獨進行接生工作。 余秋緩緩地吁出口氣,她不想假裝天真地“何不食rou糜”。因為她心知肚明,條件不允許。 能夠為農村培訓新法接生員,已經是國家衛生事業的巨大進步。 解放初期,新生兒死亡率為千分之兩百,等到了70年代末期,這個數據已經下降為千分之四十。 即使其中存在統計學誤差,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卻是所有人都無法忽略的。 在爺爺奶奶那一輩,家中兄弟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