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
書迷正在閱讀:媳婦不是人、人設不能崩、藍星婚介所之愛情象牙塔、一jian鐘情(第三部)、一jian鐘情(第二部)、無藥可救、欲蓋弄潮、我的男友可能是連環殺手,在線等!、[綜]尼桑的職業問題、男團選拔賽的女導師
。我這些年……顛沛流離,嘗盡人情冷暖,終于能……活著回來……不想臨終前,還能遇到……你這樣熱心的人……”他又低頭,下頜挨在楊染荷肩頭,低聲喃喃,“阿荷,你聽到沒有,我才認的這個小兄弟,會將咱們合葬……咱們一起去找阿蘿。以后,咱們一家三口都不分開了……阿荷,你等一等我……” 張敬深擁著妻子,殉情而亡。一對恩愛夫妻,終于走完了坎坷的一生。 真是情到深處,至死不悔。這般結局,也算得上生同衾死同xue了。顧唯念淚水漣漣。薛少河說得很對,這是別人的人生,別人的故事,可她沒法子不落淚。早知道結局如此,她寧可從未遇見這對夫妻,也好叫她以為,這世間也沒那么多凄慘的事。 …… 張敬深在蓮臺山并沒有其他親人,沒有族人插手,他的后事反而好辦。何況楊染荷也并未想過要與柳年葬在一起,柳老板死后,是被她命人葬在蓮臺山外頭的。薛少河去鎮上唯一的一家棺材鋪里,買了兩口薄棺,裝殮了張敬深夫妻,葬在了阿蘿身邊。這一家三口,總算團聚了。 顧唯念看著林立的墓碑群,那座新墳安靜的躺在角落里,與蕪蕪青草相伴山間。她惟愿他們生生為夫妻,世世不分離,永永遠遠都不會再受離別之苦。 只是,這新墳也著實簡陋了些。顧唯念道:“還差墓碑呢?!眰}促之下,實在是來不及刻。 老掌柜忙道:“薛姑娘和薛公子已經幫了大忙,墓碑我自會去山外找人來刻?!?/br> 顧唯念點點頭,隨即又是一聲嘆息。 楊孝廉的尸體不好一直留在客棧,阿童便用草席卷了,拖到后山草草埋了。 從楊染荷慘死到下葬,柳英杰都在睡夢中。 柳英杰何去何從,客棧又該如何經營,便都與顧唯念和薛少河無干了。不過,喜兒很快就提出了解決的法子。她拿出了楊染荷生前給她的客棧文契:“夫人早已對我說了,若咱們張爺能回來,客棧便還給張爺。若回不來,這客棧便留給咱們三個。賣也好,經營也罷,咱們看著辦?!?/br> 喜兒三人不過商議片刻,便決定繼續經營客棧。柳英杰也不送人,到底是楊染荷的兒子,還是好好養大為妥。除非真有好人家,又誠心求子,再考慮送人。 蓮懷鎮的人好些都上了黛眉峰,顧唯念和薛少河幫著葬張氏夫妻時,圍過來看的人不多,但也還有幾個。發現這對夫妻竟又在一起了,沒有不感慨的。還有人道:“本以為這女人負了張老板,誰知竟沒有?!庇钟腥说?,“還以為張老板死在外頭了,誰知竟還是給他回來了?!薄斑@兩口子,到底沒被拆散?!?/br> 眾人唏噓間,已有腳程快的人從黛眉峰上下來了。有人問起忘塵和普陀寺了因大師的事?;貋淼娜吮愀袊@道:“沒想到啊,居然是為著顧丞相要來蓮臺山祭天的事?!?/br> ☆、第25章 心門 忘塵心中果然裝了個和尚,不是別個,竟然是梵香寺的心明大師。 她到蓮臺山出家為尼時,還不到三十歲,那時她便喜歡上了三十幾歲的心明大師。 于出家人而言,這實在是太不應該了。忘塵只得將她的感情小心隱藏起來,一藏便是二十幾年。二十多年來,天下紛紛擾擾,蓮臺山內卻平靜無憂,而她也冷眼看著天下紛亂,靜守著一方安寧,默默喜歡了一個和尚二十幾年。 雖是默默,卻也不是完全不被察覺。 以前,心明大師清早時分,常去東峰頂參禪打坐。忘塵師太為了能多見心明大師幾次,有段時間也經常大早起趕去東峰。時間久了,心明大師似乎有所察覺,便處處避開忘塵。 忘塵師太很是羞慚,便對心明又愛又恨。 外面的戰火也不是全無波及到蓮臺山。有一年,山外的百姓因為連年的災荒和戰亂,實在活不下去,大舉進入蓮臺山。蓮臺山的各處道場,紛紛拿出糧食救濟饑民??缮圃柒之敃r拿不出余糧。善云庵在蓮臺山里本就算不上香火旺盛,平時眾女尼為了糊口也要自己種菜種糧縫縫補補,也不過就是自給自足。 饑民們早已餓紅了眼,眼見善云庵不肯布施,庵中又都是女子,便有一伙脾氣狠戾的饑民圍了善云庵,意欲沖進去鬧事。忘塵因為挨得大門很近,被人拉了手往外扯。那時候,她以為自己要落入惡賊手中,苦苦掙扎,直到力盡。 蓮臺山上的另一處比丘尼道場便是法妙寺。那里因有幾個前朝貴胄女子出家,帶過去大筆財物,有足夠的東西布施,因而逃過一劫。 善云庵最初也曾向法妙寺求救,可法妙寺里也是一干女子,并不敢招惹窮兇極惡之徒,也就沒敢出頭。 幸好黛眉峰的了因和尚外出化緣回來,經過善云庵,見到此事,便憑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生生說動那群兇徒離開了善云庵。他硬是帶著一伙饑民,爬到黛眉峰頂的普陀寺前,請當時的普陀寺住持拿出齋飯招待饑民,這才化解了善云庵的一場災難。 已經筋疲力盡,陷入絕望,以為自己肯定逃不過去的忘塵,自然也險險逃過了一劫,自此,心中時常感激了因大師。 心明所在的梵香寺因為比普陀寺更高,自始至終沒有被牽扯進這件事里。他甚至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忘塵師太經歷了一件如此驚心動魄的事。 心明總是那么高高在上,不染塵埃。他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天下太平后,他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這個得道高僧的心中、眼中,便更沒有忘塵一絲一毫的位置了。 梵香寺的香客里,若有家中女眷想尋個比丘尼道場聽法事,心明也只跟人說起法妙寺,從沒提過善云庵。漸漸的,法妙寺的名聲也超出了善云庵許多。 忘塵便這么因愛生恨———你心明大師不是得道高僧么?我偏要揭破你的嘴臉,看你如何! 也就是此時,已是普陀寺住持的了因大師,聽聞今上要來蓮臺山祭天拜佛。不過后來,因種種顧慮,文治帝并不打算親自來了,只叫顧相代天子一行。 了因大師修行多年,年輕時也是個一心向佛慈悲為懷之人,偏偏此時生出了功利之心。他的想法很簡單,若顧相能在普陀寺設壇祭天,那普陀寺勢必在他手中發揚光大。 普陀寺的名氣很大,能被顧相選中的可能性很大。但普陀寺也不是沒有其他有力的競爭對手,那個對手便是梵香寺。 梵香寺不算大,還不到普陀寺的一半,可卻有個心明大師在。 了因做了住持多年,心中時常掛懷紅塵俗物。他有時甚至不忿,為何普陀寺一干僧侶這般潛心向佛,聲望卻始終敵不過梵香寺一個沽名釣譽的老和尚。新朝許多貴胄,都是心明的座上賓,往普陀寺來的卻少之又少。普陀寺的香客多是些平民,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