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7
誼,則一聲不吭的跟著慕晏偷跑了。當皇帝知道后,不由長嘆,兒大不中留啊。太子暴躁:“父皇!你敢說這不是你允許的!”“你這小崽子怎么跟你父皇說話的?去跪著!”第140章宿誼跟著慕晏回到青州之后,京中很是迷茫。現在朝中想要宿誼死的人要么死要么流放,剩下的都是宿誼的腦殘粉。他們本以為宿誼被封國師之后,皇帝陛下理應將其留在京城。待慕晏那個整日霸占著宿天師的混蛋回青州之后,他們就能跟宿天師套近乎了。誰知道宿誼樂顛顛的跟著慕晏走了,皇帝陛下也不攔著。群臣激憤,要求皇帝陛下看好國師,國師怎么能不留在京城呢?太子雖然也不愿意宿誼離開,但其他人這么一說,他就不樂意了。于是太子就跟群臣杠上了。國師本就是世外高人,為了百姓,才選擇了入世。國師已經做出了這種犧牲,我們居然還限制國師的自由,這不是喪心病狂喪盡天良嗎?國師想去哪就去哪,朝廷頂多擔心一下國師的安全,其余的,就少cao心吧。若是國師想要游歷名山大川,只要肯帶上保護他的人,肯到一個地方就傳遞消息給他們,他們應該同意。皇帝表示太子說得對。國師是自由的,是不受限制的。國師不圖名不圖利,他們受了國師的恩惠,還要去管人家私事,實在是太不知好歹了。二皇子則直接開嘲諷了,你們是不是真當國師是大臣了?國師就是國師,不是誰的臣子,也不是誰家圈養的道士,請你們放尊重點。二皇子那張嘴啊,真是拉仇恨拉的杠杠的。不過在這父子三人一唱一和之下,群臣也就明白了,這一家父子給宿誼的自由度多高,似乎沒打算將其控制起來。于是一些臣子不以為然,一些臣子則感慨,怪不得宿天師會來幫助這家父子。若換了自己,宿天師這種高人,肯定會想方設法控制起來。而宿天師既然是高人,難道不會察覺別人的惡意嗎?當然會。所以宿天師選擇了當今皇帝。于是群臣紛紛改變意見,表示給國師自由是對的,咱們不糾結了,所以國師什么時候回來?皇帝很想說,親兒子已經跟干兒子在一起了,干兒子什么時候回來親兒子就什么時候回來,不能拆散人家小兩口啊。但皇帝能說嗎?當然不能。于是皇帝只能說,看來慕晏這個管家,宿誼還是很滿意的。群臣哭笑不得。堂堂一州刺史給國師當管家,不知道是羨慕國師,還是羨慕刺史。果然還是應該羨慕那個刺史吧?遠在青州的慕晏打了個一個大大的噴嚏。正在抓耳撓腮的宿誼抬頭道:“怎么?受了寒?”慕晏搖搖頭:“就是鼻子突然有些癢。你還沒想好?”宿誼把手邊書籍一推,道:“能這么快想好嗎?我可是在編書啊。別人都一編十幾年,我幾日就能弄好大綱嗎?”慕晏道:“既然你都知道,何必這么著急?”宿誼撇嘴。那是因為他本可以這么快編好大綱啊,都是自己太沒用了。宿誼兌換了許多東西,又抽了幾次獎。抽了幾張廢紙之后,居然抽出個特別獎。宿誼居然抽到了全套義務教育數學課本。宿誼在跟太子說要推廣文教的時候,自己也在想,他所學的東西,可以編成書籍推廣,特別是基礎科學知識,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物理和化學可能不那么容易向全民推廣,但數學是可以的。甚至是讀書人,君子六藝中就有數。宿誼原本還怕這怕那的,認為假如他拿出來的東西自家人不學習,被其他人學了,華國會反過來落后別人。后來宿誼想通了。如果擔心這些,那不就和閉關鎖國的大清國一樣了?擔心別人學會了,所以連自己都不研究了。他以前還罵清朝蠢,結果自己都蠢了。不過宿誼雖然想通了,但編書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知道的東西挺多,但要系統的編寫出來,可不容易。現代知道這些知識的人那么多,能編書的有幾個?宿誼以為要耗費自己很多年的心血,或許在自己垂垂老矣的時候,才能拿出初步成果。誰知道居然能抽出一套數學課本。真是天助我也。雖然義務教育數學課本已經抽到,但也不能直接就這么拿出來。宿誼要根據現在的文字和語言,以及風俗習慣,來改編這個課本。而且大綱也需要調整。義務教育的數學課本,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也算難了。宿誼需要將其中知識分成幾個等級,分開編書,然后給不同的人看。宿誼在獨自琢磨了一段時間之后,覺得自己真不是這塊料。也是他苦哈哈的用現在的文字,將九本書的目錄謄抄了一份之后,就召集學宮的老師,來一同商量編書的事。學宮的前身本是墨家一群人聚眾研究的地方,后來其他學派的人也跑來了,最后儒學道家不甘示弱,也來了,甚至連佛家的人也要來看看。這一處別院頗有些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感覺。因為慕晏縱容,他們在這里研究各種和朝廷不一定有關系,社會主流也不一定認可的知識,十分快活。甚至因為宿誼很注意引導將這些人的知識變成產出,比如賣書,比如賣專利,比如賣門票等等,讓這里不僅不需要耗費錢,還賺了不少錢。當這里蒸蒸日上之后,外面就稱呼這里為“學宮”了,以表示對這里的尊敬。不過只是外界稱呼,并未掛牌。這里的名字還是“呼嘯山莊”。至于為什么叫呼嘯山莊,明顯這名字是宿誼取的。別人給這個山莊的名字腦補了一千一萬種出處,對于宿誼而言,大概只是一時興起,或者叫一時惡搞吧。宿誼道自己文不成武不就,只對推算上有些心得。而數不但是推算最基本的技能,也是社會各行各業,包括治國都用得上的東西,于是他拿出了最淺顯的數書,希望能傳到民間。不說推廣,只要需要的人看到了,利國利民變成。只是他不擅長編書,自己曾經學過的東西,這里可能不適用。于是他便召集眾人一同看看,這其中取舍。當宿誼將目錄拿出來之后,眾人懵逼狀。數是個很重要的東西,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大官,都會算數。如今對算術也比較重視,且已經有了比如之類的數學著作。華國的數學,在當今是領先于世界的。據宿誼不可靠的記憶和知識,華國應是在元明的時候開始對算術不重視,甚至連算經十書都差點失傳了。宿誼說要刊印他所知道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