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2
太出自己原來的衙門了! 嬴政睨了眼扶蘇,余光又掃過扶蘇身后綴著的那幾個少年郎和一大串大小團子。 張良李由他都見過,只陳平一個生面孔。 嬴政多瞧了一眼,發現這陳平長得竟也俊秀得很。 嬴政曾聽說魏國的大梁城水網密布,周邊百姓皆生于江邊水畔,無論男女個個皆秀美非常,上一任魏王曾經寵幸一個被稱為龍陽君的美少年。 據說上一任魏王十分喜愛龍陽君,有次龍陽君哭著和他說起自己釣魚的事,說自己接連釣起許多魚,發現一條更比一條肥美,便嫌棄起前面的魚來,想把它們統統扔掉。他由自己對魚的心態轉變聯想到了自己的境遇,很害怕魏王見到新的美人也喜新厭舊。 魏王聽了,非常心疼,公告全國說誰敢再獻美人就誅他們九族! 照嬴政看來,這個魏王不太行,居然會被個半大少年迷成那樣。 嬴政收回停在陳平身上的目光,要說長相,陳平當然也是翩翩美少年,不過站在張良他們身邊又顯得平平無奇,似乎這種長相的人隨處可見似的。 若不是想起上一任魏王不靠譜的行為,嬴政也不會太關注陳平。 好在目前來說扶蘇沒那個苗頭。 要知道扶蘇身邊伺候的、護衛的都是他派過去的,扶蘇真要敢學那位魏王一樣胡來,底下的人有一百個膽子也絕對不敢隱瞞不報! 嬴政沒說什么,隨著扶蘇一起去看韓王宮的主體建筑群。 這堆宮室被改造成了供人下榻用的客店。 大秦對住店的要求比較嚴格,每個住宿的人都會被記在店里的小本本上,要是沒有官方開的各種通行證根本不許住店。 客店一向食宿兼有,所以幾處韓王當年用來上朝的、議事的殿堂都被改成了吃飯的地方,可以滿足往來客商、來京官員的吃飯需求。 從占地面積來講,這家韓宮客店絕對是天底下規模最大的,沒有店能和它比肩! 好在這屬于官營客店,由少府衙門派專人運營,倒不至于惹上什么逾制的官司。 嬴政在里頭轉了一圈,很難想象韓王要是來里頭走走會是什么想法。 扶蘇說要把這改造成商業區來警示百官,嬴政走完這一趟在心里琢磨一下,發現這小子怕是想連他也一并警示了。要是將來秦國落敗,他們的秦王宮又會成什么樣子? 嬴政睨了扶蘇一眼,又覺得扶蘇膽子沒這么肥。 看完這么一圈,嬴政已經對仿建六國王宮徹底失去興趣。 瞧瞧吧,外頭連街亭和市樓都建好了,商鋪也完成了官營店鋪的入駐和對外租賃的競標,連遷居過來的趙韓兩國富商都已經編戶入籍,隨時可以遷入。 這哪有什么王宮的樣子,分明是個新市集! 這么個地方,也就配給那些個商賈官員們來樂一樂。 嬴政決定先看看建好的這兩座能不能回本,不能回本后頭的就不建了,省得浪費錢,還不如留著建大秦的新皇宮。 扶蘇又領著嬴政去看趙王宮。 趙王宮也改造得和韓王宮差不多了,不過韓王宮側重于住店,趙王宮側重于飲食,算是天下第一大的酒樓,主打承辦咸陽城各類宴席:可以大殿辦喜宴、小殿請親友、雅間來個三五好友小聚,到春暖花開,游園會賞春宴也是可以辦起來! 反正只要有錢,場地任選! 不僅如此,這里還有精通炒菜和面食的掌勺班子,你只需要提前預定一下,什么都不用愁,馬上可以輕松搞定請客吃飯這一難題!還在為如何辦喜事煩惱嗎?還在為如何酬謝親友煩惱嗎? 別猶豫了,來這里預定席位吧,不管是一兩席的小規模聚會還是百八十席的大型宴會,這里都有場地也夠人手! 嬴政聽著扶蘇如此這般地一介紹,臉皮不由得抽了抽。 行吧,趙王也該面壁自閉了。 繞完一大圈,那串腳力不行的小團子都累了,嬴政叫人把他們送回宮,又打發走其他人,單獨留下扶蘇在趙王宮找了處風景不錯的閣子說話。 嬴政是想考校一下扶蘇對商賈的看法。 因為重視農桑,所以對朝廷來說,商人是必須限制的對象。近年來嬴政對商賈其實已經挺寬容了,頂多只是多收些商稅、多設些限制,別的都由他們自由發揮。 正是因為知道商賈的用處,他才會不動趙韓兩國的百姓,只強制把趙韓兩國的富戶豪強遷到咸陽一帶,并且下令將所有經過商又沒什么錢的大小商賈全部強制征調到秦國西南邊境搞開發去。 沒有了商賈在各地游走取利,百姓就會安安分分種地,想相互串聯作亂都難。 扶蘇既然對商賈之事這么感興趣,嬴政便想聽聽他的看法。 扶蘇沉吟起來。 秦國一直重農抑商,目的是把百姓都困在土地上,安安分分別鬧事。但是,如果將來大秦版圖越來越大,商賈的用處就顯出來了。 商賈的存在往往能讓各地的聯系變得緊密起來。 要知道但凡商賈想要賺得利錢,就必須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一比一般人想得更多也做得更多。 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會與所到之處的人們交流,會了解對方的文化并設法輸出自己的文化,借此讓所到之處的人愿意接受自己手里的貨物。 當兩地所擁有的物產在商賈的努力下建立穩定的供需關系,兩地的文化也會隨之相互交融,最終誰都離不開誰。 當然,目前許多地方還只能做到物產上的互通有無,想做到文化上的互通有無還需要好好引導。 扶蘇的首要目標就是趙韓兩國的故土。 這兩塊都已經打下來了,當然得趕緊嚼巴嚼巴消化掉! 扶蘇對此已經有不少構想,只是目前嬴政在調兵打魏國,這些事還需要往后挪一挪。 商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處,那就是促進錢幣和貨物的流通。 百姓勤勤懇懇種地,地里產的東西就那么多,價值大致也就那么一點,要是他們不把多余的糧食和布匹賣出去,豐年的時候糧食會爛在家里,災年的時候又會揭不開鍋。 所以,豐年時要有人收糧囤起來,災年時要有人賣糧補缺口,做這件事的除了官府之外還應該有各地富戶。同樣地,有的地區糧價高,有些地區糧價低,商賈會從糧價低的地區往糧價高的地方賣。 要保證每個地區都有一批這樣的人存在,各地才能擁有更好的抗災能力! 像邯鄲郡鬧的那場饑荒成因就挺多,一部分是因為氣候問題,這屬于天災范疇;另一部分卻是因為郡中所有富戶豪強幾乎都已經攜家財逃跑或被強迫遷入秦國,這屬于人力可及的部分。 當然,徙走趙韓兩國的富戶豪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