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0
和你們那位貪圖享受、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韓王完全不一樣! 細作經歷了一系列慘無人道的洗腦見聞,人都恍惚了:難道秦國百姓真的過得如此幸福,韓國百姓真的這么凄慘無助? 再一看,與他們一同被安排到云陽縣的俘虜已經快樂地融入到整個大集體之中,連說話都快帶上云陽縣口音,人也rou眼可見地健壯起來。 他們明顯非常喜歡這樣的新生活,有臟活累活永遠沖在最前面,縣里組織鞠球賽永遠第一個報名,簡直比云陽縣百姓還要積極,都在爭取早日轉正。 韓國細作把云陽縣的見聞如實寫下,暗中送回新鄭那邊,心里開始懷疑起自己所做的事有沒有意義。 他們的密信才送出去沒多久,新鹽就出現了。 一車車新鹽在眾目睽睽之下送到了云陽縣中。 那新鹽白得像雪,堆滿了一車又一車。 負責押運新鹽的隸卒朝圍觀的百姓們自發地宣講:這是大王和我們公子叫人制出來的新鹽,往后每年都會產出很多,所以從今年開始,咱縣里的鹽價會降一半,大家只管敞開了買鹽!今年還沒腌rou腌菜的,都可以多買些回去,只要舍得放鹽,今年冬天會過得更有滋味! 百姓們一聽,馬上井然有序地排好隊,準備現場買些鹽回去腌豬rou,今年過個有滋有味的好年。 最絕的還是學宮那邊,所有老師給高年級學生布置了作業,說他們也學了快兩年了,回去后琢磨琢磨,寫首詩歌頌新鹽,別的要求沒有,就是一定要朗朗上口,回去能教你家爺爺奶奶弟弟meimei唱的那種。 高年級學生基本的字都認識了,老師們編的詩也學過不少,而且他們以前寫的優秀小作文也已經在父老鄉親口里傳唱開了,這種作業根本難不倒他們。他們回家看了新鹽,跟著父母腌菜腌rou,靈感爆發,紛紛寫出了或正兒八經或趣味盎然的頌鹽詩! 當然,名為頌鹽,本質還是歌頌他們大王和公子,這點讀題能力他們還是有的。 所以,學宮師生很快源源不斷地產出一批以鹽為出發點、重點在歌頌嬴政和扶蘇心系百姓天命所歸的詩謠,并且在每個對外講學的旬日挑出最好學的幾首教會云陽百姓,讓他們把這些頌歌傳唱開。 這種能唱出來的新詩不僅傳揚得快,還很有洗腦作用,聽過以后總忍不住哼哼兩句,沒過多久就風行整個云陽縣,并且迅速往鄰縣蔓延開。 年底,云陽縣的姚縣令到學宮巡看時還跟著學了幾句,唱得極為響亮,明晃晃地告訴所有人,他是跟著扶蘇干的,他無條件支持扶蘇的所有工作。 一個韓國細作在自己不小心哼哼出幾句某首歌頌新鹽的新詩后,有點絕望了。 這個云陽縣,太可怕了! 連細作們都知道的事,嬴政當然也知道,他也拿到過幾首學宮學生的優秀作文,叫人哼唱了幾遍讓他聽聽。 程邈在學宮當家做主,大方向還是抓得很準的,挑出來傳唱的優秀作品要么是主夸嬴政,要么是連著嬴政扶蘇一起夸,沒有半首是單獨夸贊扶蘇的。 所有新風謠的大意都差不多:多虧了大王英明,公子聰慧,我們才能吃上這便宜又精細的新鹽! 差別只在于如何贊美嬴政的英明,如何贊美扶蘇的聰慧,以及如何贊美新鹽的好處。 嬴政把這些迅速傳唱到各地的新風謠聽了個遍,覺得這些詩雖然粗淺了點、直白了點,不過讀起來還算順溜,唱起來也不算難聽,學宮果然能培養人。 受到這些優秀作品的啟發,嬴政叫李斯往外放出風聲,就說他生辰那天將要宴請百官,到時還會請各國來使一起坐下聊聊天。大伙什么都不用準備,只要現場寫一首應景的詩,總結歸納一下近兩年的重大事件,可以以贊揚為主,也可以以批評為主。不過,贊揚類的意思到了就成了,批評類的你可得寫好點,不然你官別當了。 之所以要提前透風聲,當然是考慮到一些武官不會寫詩,暗示他們趕早找門客寫一首,反正門客的就是你的,到時候能拿出來就成了。 嬴政還表示,他的要求很低,比云陽學宮那邊的學生習作強點就成了。 消息一傳開,有資格參加嬴政這次賜宴的人都開始叫人去收集云陽學宮那些“學生習作”。 眾人捏著鼻子把那些“學生習作”看完了,湊在一起稍微一分析,頓時明白了:大王這是要他們寫詩夸他和他兒子,最好詳實有據、有針對性地帶著事例夸,還得寫成百姓能聽懂的大白話! 不想寫,官別當了! 寫不好,官別當了! 行吧,不就是寫詩,他們可以的! 作者有話要說: 嬴政:過生日了,讓你們夸我幾句過分嗎? 百官:不過分不過分(想到頭禿 第48章 進補 在秦國當官,學的基本都是應用寫作,不是寫正經公文就是寫勸諫文學,文學創作這事兒大伙真沒注意過。 歌舞倒是也有,不過都是拿來就用,很少原創,更沒人關心百姓的精神生活。 按照商鞅變法的經驗,百姓最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專心干自己手上的活,一天工作一整個白天,晚上夫妻倆努力造造孩子就睡覺,別的什么事都別想,這樣的百姓好管,官吏非常省事。 這種大規模的文娛創作活動,秦國過去很少舉辦,朝中自上而下都十分重視,武將們回去后更是關起門叫門客抓緊時間創作,務必要在大王壽辰前寫出一首優美的命題詩。 不知是不是云陽學宮那邊給他們那批優秀作品配的節奏太洗腦,百官為了揣摩上意聽了幾天,都覺得有點上頭,每天辦公時都有人一下子沒憋住哼出一兩句。 每到這個時候,同僚們都會交換一個彼此都懂的眼神:不錯,又瘋掉一個。 扶蘇也被李斯透題了。 按照嬴政現在對扶蘇這態度,到時候不帶上扶蘇是不可能的。李斯認為扶蘇不僅要準備,而且要好好準備,最好能一舉驚艷全場。 李斯還暗示扶蘇,要是有什么難處可以來找他。 這意思是實在不行,他幫忙cao刀寫一首也是可以的。 扶蘇記得李斯別的不說,寫文章絕對是一流的,至少當初那篇就寫得流暢漂亮,扶蘇讀了都覺得酣暢淋漓。 對于李斯明顯的暗示,扶蘇微微地笑笑,沒直接拒絕李斯的好意,而是向李斯道謝:“我若是寫好了,一定會先給您看看?!?/br> 李斯何等精明一個人,一聽就知道扶蘇是婉拒了他代寫的提議,當下也不再多言,和扶蘇聊了幾句別的便起身離去。 對扶蘇來說,寫首詩當然不是難事,他稍一思索,心里就有了腹稿。 入冬后,別莊那邊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