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
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這會兒扶蘇回來了,朱小六立刻領著妻兒上前齊齊給扶蘇磕了個頭。 扶蘇將他們扶了起來,說道:“程先生他們會暫住在我們莊子上,你們平日里多給程先生他們跑跑腿?!?/br> 朱小六自然是一口答應。 蒙毅在旁欣慰地看著扶蘇把各項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 他們的大公子,不知不覺間已經長大了! 作者有話要說: 嬴政:兒子愛我,只是不懂得表達! 扶小蘇:欲言又止.jpg 第7章 新犁 扶蘇叫人蒸了米糕割了rou,分送到各家各戶,算是給底下的人一份遲來的年禮。 第二日,扶蘇院門口便擺著各種東西,有曬干的草藥、菌菇、菜干,有小缸的泡菜、醬菜,有水里捉的魚蝦,還有剝下的獸皮。 甚至還有幾只被綁著腿的鳥兒。 也不知它們是提前飛回來的還是去年忘了飛走,反正倒霉被逮了,這會兒被人送到了扶蘇手上。 這都是莊里莊外的人家送過來的。 對扶蘇這個年紀不大、待人和氣、出手還很大方的大公子,大家雖還是十分尊敬,心里卻漸漸多了幾分親近,扶蘇命人給他們送了東西,他們自都把家里拿得出手的都悄悄送了過來。 蒙毅早早起來,便看到扶蘇立在院門前發愣。 他順著扶蘇的目光看去,也瞧見了門口堆著的一堆堆東西。 蒙毅命人出來把它們收拾好。 扶蘇已回過神來,轉頭朝蒙毅一笑,領著蒙毅去看他發現的地方。 兩人一路上遇到不少人,大多歡歡喜喜地迎上前和扶蘇打招呼。 聽說他們想要在云陽縣建個學宮,都有些好奇:“學宮是什么?讀書的地方嗎?” “對,讀書的地方?!狈鎏K道,“學宮建成了,會請許多飽學之士來講學,也會請人給孩子們開蒙。小孩子六七歲的時候就可以識字斷文,再長大些,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天賦和需要選擇自己往后想學的東西。只需三五年,我們縣里的孩子就把字認全,掌握一些基本的算術?!?/br> 蒙毅在旁聽著扶蘇耐心地給人解釋,心里也因為扶蘇的話起了不小的漣漪。 以前只有貴族能夠識字斷文,學問壟斷在士大夫以上的階級手里,底下的人從來不會去肖想讀書這件事,在他們看來,能識得幾個常用字、學會算幾個數,已經是頂有學問的人了。 到后來周王朝分崩離析,各地涌現不少“家學”,不少寒門子弟也對讀書有了念想。 只是想歸想,現實卻絕不允許人人都跑去讀書,比如你一個種田的,跑去學別人讀詩書算什么事? 人人都想著讀書出人頭地,誰去種地,誰去打仗,誰去干那些苦活兒? 所以一直以來都是農戶的孩子學種田,鐵匠的孩子學打鐵,士大夫的孩子學詩書。 大秦倒是有些不一樣,大秦自商鞅變法以來都奉行軍功封爵之制,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能拿到軍功,就有土地、有爵位,能夠從平民晉身為貴族。 而貴族后代如果不思進取、不自立自強,也無法繼承父輩的爵位。 正因為大秦以軍功封爵,大秦才人人皆勇士、舉國皆精銳,在疆場上無往不利,橫掃各國! 相比對軍功的重視,大秦對讀書人的培養可謂少之又少,朝中許多文臣都來自東方諸國。 這些人雖然因為想得到重用而來到大秦,心底或多或少卻都有些瞧不起大秦的“沒文化”,甚至還有別國jian細趁虛而入想要左右朝廷決定、削弱大秦國力。 大王不是不知道這一點,只是如今天下未定,戰亂頻起,還是憋足勁一口氣打下去最重要。 至于將來如何治理好天下一統以后的大秦,誰都還沒開始想。 蒙毅靜立在一旁,看著扶蘇猶帶稚氣的小臉。 等上前說話的村民歡天喜地地離開了,蒙毅才對扶蘇說道:“公子,你是想讓全縣的孩子都來讀書?” 扶蘇道:“可以的話,自然最好。倘若一年有一百個人來,不出三五年,縣里就有一百個能識字算數的人。只要入了門,總有人愿意往深里扎根,”他仰頭與蒙毅對視,目光澄明而堅定,“根扎得越深,風雨越難摧折。大秦總要有自己的根,不是嗎?” 蒙毅聞言一震。 是啊,大秦總要有自己的根。 蒙毅的決心也變得堅定起來:“公子說得對?!?/br> 兩個人走走停停,很快便到了扶蘇所說的“老子講經處”,蒙毅命人走到半人高的“講經臺”上試了試,發現果真如扶蘇所說的那樣聲音傳得又遠又清晰,不必高聲說話就可以讓底下的人聽得清清楚楚。 蒙毅在周圍走了一圈,又和扶蘇商量了一番,在心里大致架構出了學宮的模樣。 外面免不了會有風雨,房舍還是要建起來的,這個講經臺則是在有德高望重、學識廣博的人過來講學用時。 既然要面向全縣招收學生,那講學的地方應該要大、要寬敞明亮,還要有夫子們住的地方、學生們住的地方,這樣算下來花銷不小。 學宮想長長久久地辦下來,建幾間房舍倒是小事,如何支撐它運轉下去才是難題。 扶蘇道:“這周圍還有一些荒地,我準備開墾出來當做學田,學田的收成可以用來供給學生在學宮里的吃用。若是他們學得好了,可能還可以往家里拿糧食?!?/br> 蒙毅覺得扶蘇的想法有些不靠譜,勸說道:“既是荒地,收成必然不會好,我看還是向大王討些良田吧?!?/br> 扶蘇含笑說:“先看看再說?!?/br> 蒙毅點點頭。 兩人回田莊后,發現姚縣令又來了,臉上依然帶著殷勤的笑。 扶蘇對這位很會來事的姚縣令并不反感,與他寒暄了一番,才曉得姚縣令是來問扶蘇有沒有興趣參去看縣里的正月大課。 過幾天會對縣里的耕牛進行一次大比,主要是看看牛有沒有負傷,再量一量牛的腰圍,看看是胖了還是瘦了。 要知道耕牛是重要的農用資源,縣里的耕牛全都是在編的,每頭都被清清楚楚記錄在案,還會記錄好誰在負責喂、誰在使用它,私自宰殺或者弄丟耕牛都是大罪。 正因為耕牛十分重要,所以每個季度都會對耕牛進行比對,評選出最好的和最差的。最好的,喂養人和使用人都可以得到獎賞;最差的,喂養人和使用人都將受到懲罰。 縣里有專人負責主持耕牛大比。 扶蘇對此挺感興趣,點頭笑道:“勞煩姚縣令親自跑一趟了,我會去看的?!毖劭纯斓斤堻c,扶蘇自然留姚縣令在別莊用膳,與他提起隸書的事,讓他讓縣里的人分批過來學。 姚縣令一聽這事已經在嬴政面前過了明路,頓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