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
人幫忙寫的,因此他此舉并不足以證明他的才華能比肩甚至壓倒在場諸公。請允許微臣現場和其對答,如果他果然應對自如,那臣就甘愿領罰,并恭賀我皇再得一良才,如果他敗了,就讓他來年不得參加科舉!” 陳子良此舉算是公開質疑本次科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若真要他得逞,老黃頭之流必然趁勢而上,女皇想的更遠,當即微微一笑:“好,朕準了” 榮平當即站起,走到了大堂中央,團團抱拳行了一禮:“諸位都可做個見證” 陳子良頃刻額上出了層冷汗。以后不得參加科舉?那這代價未免也太大了,豈不是意味著自己今日如果敗了,一輩子都只能當個幕僚之類,再無法實質掌握權力?但今日這招兒已出了,他也騎虎難下,當即道:“好,但是書海浩渺,為了防止你特意出些艱難險怪之題,刻意刁難,出題范圍總不許超過四書五經?!?/br> 榮平冷笑:“放心,就是科舉范疇” 不在大家面前給你長長見識,你還真以為自己是塊好材料。 考不上,你還有理了。 ... 106.女國相11 (十一) 好好的宴會忽然變成了這個模樣, 大家都有點意外。那位狀元公不過是謙虛兩句,結果這陳子良還真順桿子爬了, 他先是一愣,緊接著氣得一甩袖子。其他進士的臉上,也或多或少帶點不滿。大家都是科舉考試考過來的,你有本事你也及第呀。積極用事之心可以理解,但你拉著我們所有人為你作陪襯, 那就不可理解了。 誰不是十年寒窗考過來的?這會兒正高興慶祝呢,你忽然來這么一叉子,這不是喧賓奪主嗎?而且這并不是新科同年聚會嗎, 你沒考上怎么能進來的。 于是紛紛期待榮平能夠出手, 教訓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眾人激憤之下,議論紛紛,太監連喊兩聲肅靜,才維持了秩序。榮平鋪開宣紙,拈了狼毫, 寫下端端正正四個字“之日允雨” 陳子良走上前來, 預備按照科舉格式那般,破題解題,寫上一篇花團錦簇的錦繡文字, 但看到題目的一瞬間他卻愣了一下,琢磨了半晌,終于問道:“榮大人,你不會是故意在戲耍小可吧?我們剛剛說好了的, 問題只從四書五經中來?!?/br> 榮平笑道:“沒錯,我寫這四個字,并非命題讓你寫文章,而是想讓你說出這四個字的意思。你既然宣揚自己學富五車,那就展示一下學富五車的能力吧?!?/br> “你出題胡為,我可以拒絕作答?!?/br> 這時場上卻傳來了起哄聲,“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嘛,還表現得這樣倔強。陛下重視人才,結果有人便想濫竽充數?!?/br> “你知道就說,你不知道那就我來說”剛才因為“謙遜”反受了閑氣的狀元公終于驕傲了一回:“這句話出自,意思乃是這一天果然下雨了,這乃是上古時期預測天地的文字?!?/br> 榮平給狀元公行禮致意,這才轉過身來看著女皇:“陛下,我朝錄取的狀元果然不是等閑之輩,確實是比較生僻的書籍了,狀元公能一見即通,可見學識富贍,并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可相比的?!?/br> “好,說得好!” 新科進士們紛紛鼓掌,陳子良恨恨的看了榮平一眼,他這才明白榮平此舉并不真為考他,反而是要為這幫新進士找回體面。 考上的,自有考上的過人之處,沒考上的,也必然有沒考上的原因。 榮平看了眼陳子良羞慚卻又不服氣的面容,斂眉挽袖再次出題,這時陳子良卻忽然攔住了榮平:“如果榮大人不是誠心給我機會,而是想借機讓我出丑,那大可不必了,我雖然官位卑小,人微言輕,卻也還是有尊嚴的,士可殺不可辱?!?/br> 榮平微微挑眉,這么多年沒見,腦子沒變聰明,嘴皮子倒是變利索了,在家里跟老婆吵架練出來的? 他嘴上說著自己官位卑小,實際上卻是在提醒大家他也是官身,并非布衣,不可隨便折毀,倒仿佛是榮平仗著位高得寵,欺負了他。 “你放心,我這次正兒八經的出題給你。你可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闭f罷,一展宣紙,寫上一句話,“堂上不糞,郊草不蕓” 榮平擱下了筆,淡淡的道:“請你隨意發揮?!?/br> 陳子良一見這題就覺得熟悉,這果然是自己讀過的,便略微一構思,趕緊作答,他平定心氣,沉入思海,很快便有了頭緒,于是當即揮毫潑墨,筆走龍蛇,自覺文思泉涌??伤麑懼鴮懼?,卻忽然注意到場中的異樣,大家都看看他,看看試卷,小聲議論,指指點點。 陳子良正莫名呢,覺得這幫人故意打擾他做文章,這時卻有一位進士走上前來,輕咳一聲:“那個,兄臺呀你不覺得這個題有點奇怪嗎?” “哪里奇怪,是你少見多怪……”陳子良話未說完,便覺得不對,再看看這句話,忽然有點懷疑自己的判斷了。 “這是荀子的文章啊。你是不是按照來解了?” “是啊,里頭,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糞乃是糞土,但這里的糞,它是清除的意思。荀子這句話是說如果你連自己的堂屋都收拾不干凈,怎么回去清楚郊外的野草呢?你寫的什么呀?!?/br> 陳子良看著自己的答卷立即黑了臉。 堂上不糞,郊草不蕓。他還以為這個題是關于農業生產的,所以答成了民眾家中如果不積累肥料,就無法使郊原之草長得茂盛。 “你太過分了!”他憤怒的瞪著榮平,眼中都鼓起了紅血絲:“說好的科舉范疇,四書五經呢,你成心害我……” 話音未落他的臉色忽然變得蒼白,整個人仿佛被雷劈了似的定在原地。難怪他覺得熟悉,因為在科舉的考場上,他才剛用過這句話,當時他寫作關于生民農耕的文章,特意引用荀子這句話證明自己的觀點。但這句話竟然使關于修身經國的,并非關于農耕的。 榮平輕輕笑了笑:“想起來了?我記得當年你就有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毛病,這么多年沒見,倒是一點都沒變?!?/br> 陳子良又是尷尬又是無措,紅頭脹腦,心里慌亂,但嘴上卻還強硬:“時有古今,地有南北 ,字有更革,音有轉移。怎見得你說的就是對的,我的理解就是錯的?你們這些人自持家學淵源,定下訓詁,轉注的標準,只當自己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你們這是學閥行徑,排斥寒素子弟!” 他終于感覺到自己是這個場地中不受歡迎的人物,眾口眈眈,眾目灼灼,他好似芒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