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6
大戰,幾乎成了規律。算起來,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但清楚是一回事,想不想打仗又是另一回事。 一場戰爭不僅勞民傷財,還牽扯到朝廷乃至整個大楚的方方面面,并不是那么容易開啟的。一旦仗打起來,變數太多,很多事就不由自己控制了。 所以雖然現在他們屬于被動防御,要不要打自己并不能決定,但其中還是有一部分官員認為應該“以和為貴”,可以在戰事開始之前遣使往草原,弄清楚對方的目的,謀求和平。 必要的時候,“賞賜”一些財帛錢糧給西北那些蠻子,也不是不能接受。 令人震驚的是,這一類人在朝中竟為數不少,甚至代小皇帝聽政的太皇太后,也更傾向于這樣的解決辦法。 近二十年來,大楚兩代君王沒有勵精圖治之意,朝堂上留下的官員也大都是摸魚打諢之輩,他們報效朝廷的忠誠血性,圖的是長久安寧。相較于戰爭帶來的惡果,自然更愿意犧牲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來換取和平。 但以顧錚為首的年輕激進派卻認為,即使要跟西北談和,也應該是戰后。打了勝仗,震懾住對方,自然能夠換來和平。否則退讓妥協,不過是助長對方的野心。 今年不打,明年也會打,難道以后年年都要給他們“賞賜”一大筆錢糧來換取安穩? 真有這筆錢,他們寧可花在軍費上,至少可以強大自身。 兩派人在朝堂上僵持不下,所謂的準備工作,自然也無從說起。 顧錚沒辦法,轉念想到即便要打,也不影響派遣使臣,便只能暫時妥協,從禮部選人出使西北。一是表明大楚的態度,并不希望貿然開啟戰爭,希望尋求其他解決方式。二則是為了摸清楚鐵狼族內部的情況,萬一真打起來,也不至于兩眼一抹黑。 使臣匆匆出京,但朝堂上的爭執卻并沒有因此停止。 就在這時,一封奏折出現在了太皇太后的幾案上,并迅速得到了她的認可,令朝臣們傳閱。 上奏的官員只是戶部的一個員外郎,官卑職小,但這一回卻提出了一個很有見地的提議。他認為,如果要打仗就需要軍費,如果不打仗可能也需要一筆錢來安撫鐵狼族,既然反正都要花錢,倒不如暫時擱置爭議,先設法把這筆錢湊出來。到時候再根據形式,決定如何花費。 這位叫周憲的小小官員,立刻因為一封奏折,進入了朝堂諸多大佬的視線之中。 這個提議的確很有道理,所以很快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就連太皇太后也特意召見周憲,詢問他是否已想好了籌錢之策。 在太皇太后這位帝國的實際掌權人和政事堂、六部諸多重臣們的注視下,周憲卻表現得不卑不亢,氣度從容,并沒有露出驚慌之色。聽到問話,他便立刻跪了下來,“臣已經想好了一策,只是牽扯眾多,恐怕難以施行,因此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妄言?!?/br> “哀家恕你無罪,但說無妨?!碧侍髷[手道,“你能為國分憂,已是難能可貴。便是有什么考慮不周之處,在場那么多重臣,也必能描補一二,或許還能找到兩全其美之法?!?/br> “那臣就僭越了?!敝軕椀?,“今年初,朝廷曾因安陽縣一案大動干戈,卻至今未能有定論。臣聽聞江南世族數次上表,愿意捐獻錢糧入國庫贖罪,以換取朝廷從輕處置,了結此案?!?/br> 江南那件案子,如今已經沒什么人提起了,眾人一時半刻都沒有想到。此刻聽周憲這么一說,保守派的官員們立刻眼睛一亮,覺得找到了最好的解決辦法?!X糧是江南出的,不要動用國庫一文錢,便可以解決此事,又不用大動干戈,何樂而不為? ☆、第52章 換一個人 顧錚將所有人的表情收入眼底, 眉頭不由跳了跳。 如果朝廷當真因為此事與江南那邊達成一致, 揭過了陽山縣的事, 那他之前的打算就徹底落空了。 這么想著,他不由看了周憲一眼。他博聞強識, 朝中大部分官員的籍貫履歷都記在腦子里,很快就記起這位周憲周御史同樣出身江南,雖然與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的周并不是同宗,但同在江南,自然少不了往來。 能找出這么一個不起眼的人站出來說話,江南那邊的反應很快,也可算是煞費心思。 但這心思的確用得巧妙,此刻朝堂上大部分人, 都被周憲的提議打動。反正除了他顧錚,大部分人對于動江南的根基一事都有疑慮,所以案子才一直拖到現在, 如今能夠用結案換來大筆錢糧支持朝廷, 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又怎么可能反對? 好在這并不是在早朝上, 而是咨平殿里的小會議。能夠站在這里的重臣,都不會那么輕易被牽著走,很快就有人反映過來。 參政知事姚敏道, “周大人這個提議不可謂不好,但以本官看來,卻是太過片面, 失了大局?!?/br> “姚大人所言甚是?!庇分胸╊櫹让粢驳?,“陽山縣一案,涉及到的不單是數目不小的賑災錢糧,甚至可能還有一部分稅收。這樣大筆的錢糧消失在了江南,若是能追查到去處,何愁國庫無錢糧可用?” 而這個案子,本來就已經追索到了江南四大家族身上,這些消失的錢糧很有可能是被他們留下了。 如今他們說是拿出一筆錢來獻給朝廷,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錢本就該是歸于國庫的,而且他們拿出來的只是小部分。若是朝廷因此就沾沾自喜,那可就真是笑話了。 而且若此次輕輕放過此事,往后江南只會更加桀驁不馴,難以管束治理。長此以往,禍患更大。 所以在顧先敏看來,周憲的提議,看似大局為重,其實不過是私心作祟,借著即將到來的戰事,幫助江南那邊向朝廷施壓,本質上就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 其他人聽了他這番分析,也不由點頭。 本來就是朝廷的錢,他們貪墨腐敗,本該抄家滅族的罪名,一倒手反倒可能成了朝廷的功臣,這像話嗎? 周憲聽了這番話,卻是漲紅了臉,怒道,“顧大人此言何意?下官之前也說過此事牽連甚大,不敢妄言,是太皇太后恩典,讓下官知無不言。如今顧大人這般說,是要借此定了下官的罪?” “本官并沒有這個意思,但我記得周御史似乎也是出身江南?!鳖櫹让舻?。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