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5
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 賀卿深吸了一口氣,拍了拍她的手,安撫道,“此事我來想辦法,時候不早,娘娘該回坤華宮了?!?/br> “真師……”張太后有些遲疑。 賀卿加重語氣道,“我這里畢竟是方外之地,娘娘待久了不好。若是再惹得太皇太后生疑,事情恐怕又會有變故?!彼肓讼?,又從旁邊拿了兩本道經放在張太后手中,“你就假作是來求道經的,回去之后閉門不出便可?!?/br> 說到這里,她微微一頓,又道,“對了,陛下病了的消息,太后娘娘如何得知?此事是否為太皇太后所知?”如果太皇太后一開始就知道張太后已經知道了,那么之后要采取的手段,或許就不會有太好的效果了。 張太后連忙搖頭,“是我身邊張姑姑的同鄉在乾光宮伺候,我偷偷聯絡上他,給了不少金銀物事,求他照拂陛下。他暗地里傳出來的消息,太皇太后絕不會知曉?!?/br> “那就好?!辟R卿把人送到門口,“回去等我的消息?!?/br> 張太后轉頭看了她一眼,眉間還是散不去的凝愁,卻沒有再說什么,轉身走了。 ☆、第51章 秋風乍起 “真師這是有意為難奴婢??!”聽賀卿說完事情始末, 黃修就無可奈何的嘆了一口氣。 “如果不是沒辦法, 也不會求到黃都知這里?!辟R卿卻是神色不變, 溫言軟語,“其實此事對黃都知而言并不算難辦, 若是成了,太后娘娘和陛下都承你的情,對你來說并無壞處?!?/br> “話雖如此,可就算有好處,也是十幾年以后的事,若是讓太皇太后察覺,我只怕沒有命享這些好處了?!秉S修笑著反駁,“我如今已是脫身事外的人, 為何還要回去趟這渾水?” 這話說起來不客氣,但賀卿一聽,就知道他還是意動了。 所謂脫身事外, 不過是黃修當日不得已的以退為進之策, 他如果甘心離開宮廷這個權力中心, 早就可以走了, 何必留到現在?所以這話,聽聽也就罷了。 俗語說,嫌貨才是買貨人, 若真不愿意插手,一口回絕便是,何必如此挑理? 不過是怕付出沒有足夠的回報罷了。 不過幾次合作, 賀卿給出的誠意都是十足的,對黃修而言,在太皇太后始終不打算重用他的情況下,賀卿已經是個不錯的選擇。如今這般試探,不過是想打探更多消息,得到更多保證。 而賀卿也不吝讓他更安心,她微笑道,“十幾年后的事誰知道會怎樣?不過黃都知放心,你的命誰也拿不走?!?/br> 黃修神色一動,以為是賀卿已經有了什么安排,頓時不再多問。他雖然想要個保證,卻也不想真的牽扯太深。萬一賀卿要干的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對他并沒有好處。 因而他打了個哈哈,就將這個話題略了過去,“慧如真師的話,咱家自然是沒有不信的。既是您開了口,事情自然要辦得妥妥帖帖。您就回去等消息吧?!?/br> 黃修在太皇太后身邊始終算不上得意,但這么多年在宮中經營,入內內侍省都知的職位絕非白給,太皇太后身邊所用的人之中,大部分都或多或少與他有些關系,真要辦起事來自然也方便得很。 在太皇太后的安神香中加些能令人心浮氣躁的藥材,便可讓她頻頻陷入夢境,而后再加上一些刻意的引導,還摔了一根太皇太后最喜歡的簪子,總算將她一腔母愛勾了出來。 這簪子是先帝出宮游玩時帶回來的,民間的玩意自然不如宮中精細,但太皇太后卻很喜歡,非是大日子不會插戴。這東西突然摔了,自然不像是吉兆,再加上身邊的人從旁引導,很快就讓她想到了小皇帝身上去。 一來孩子實在是太小,太皇太后擔憂養不住,朝堂上的許多事會平添波折。二來身為母親,看著這么丁點大的孩子與生母離別,又在病中,多少有些惻隱之心。 而太皇太后雖然是希望小皇帝不要與生母太過親近,卻也不想讓對方長大了埋怨自己,適時的施恩也很有必要。 如此幾番折騰,張太后那里總算是收到了太皇太后懿旨,稱小皇帝思念母親,令她這幾日暫時到乾光宮陪伴。得了這份懿旨,張太后幾乎喜極而泣,真心誠意給太皇太后磕了幾個頭,心里卻知道這必然是賀卿在背后辛苦謀劃的結果,不由一時感念非常。 小皇帝的病,一開始只是中暑,后來照顧不當,加上幼子體弱,到了新環境,沒有熟悉的人,又不免驚慌憂懼,才最終成了癥候。太醫院雖然日日診治,卻也只敢開一些效果不大的太平方子。太皇太后那里不過問,他們也樂得含糊過去,免得真出了問題要擔責任。 但張太后雖然見識不多,對孩子的事卻十二分的用心,自己翻醫書不說,還日日與太醫們探討藥方和治療方式,弄得一眾太醫不敢懈怠,只能在她的督促下盡心盡力救治,所以不久之后,病情就有了緩和。 張太后抱著失而復得的孩子,心中才又升起了另一份隱憂。 一開始,她所求不過是能看一眼孩子,誰知結果比預料的好太多,太皇太后允許他陪伴小皇帝。如今孩子的病好了,她心里卻又生出野望,希望能夠一直不跟孩子分開。 可太皇太后不會允許,而她也沒有任何辦法。 幸而前朝忽然發生了一件大事,讓太皇太后一時半刻顧不上這邊,暫時還沒有下旨免了她每日過來陪伴皇帝,可以再拖一陣子。 但實際上,朝堂上的情況,要比張太后所想的嚴重多了。 順寧元年八月,中秋節還未到,西北便來報,說是今秋草原上頗多異動,頻繁聚集人馬,恐有南下牧馬之意,請朝廷早做準備和應對。 雖然只是猜測,但西北軍中的將領們都是老于邊事之人,在這種情報上更不會胡亂猜測,既然上奏朝廷,恐怕十有八九草原會有異動,而且還不是小動作。 這樣一來,備戰是不可避免的,說不準還要往西北增援。 然而朝廷如今的局勢,要錢沒錢,要糧沒糧,國庫空虛,供應西北十幾萬大軍已是吃力,拿什么來打仗? 雖然也有不少保守派官員認為,或許只是西北官員夸大其詞,情況其實沒有那么糟糕,但朝中大部分重臣都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大楚和西北的鐵狼族年年都有摩擦,每五到十年會有一場